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谷歌新聞做了一個平台該做的事前沿觀察

谷歌新聞做了一個平台該做的事前沿觀察

在最近的Google I/O 2018大會上,谷歌發布了新版的Google News,利用人工智慧(AI)和機器學習(ML)為新聞業提供的另一種服務。AI除了能夠實現秒寫新聞,還能做每個人的信息秘書,不止是簡單地推送碎片化的內容,還能從海量的新聞內容中整理分類出同一主題的報道和討論,重新組合出新聞(organize the news)。

谷歌新聞的首席工程師Trystan Upstill提及AI在新聞業的嘗試,15年前就有了圍繞同一主題組合新聞的想法,但是直到今天在技術上才實現,最新的AI驅動更加精準,讀者的掌控權更多。這項新聞工具能幫助人們更容易理解一件新聞事件。

Google News的For You版塊每天會為用戶推薦5條新聞簡報,但這些簡報並不完全是個性化推薦。每個人接收到的前兩條新聞都一樣,後三條新聞則是根據個人的瀏覽興趣推薦的個性化新聞推薦。

如果你想要查看更詳細的報道,可以點擊每個標題右上角的「Full Coverage」,裡面提供更詳細的報道。包括了關於這個事件的不同信源的媒體報道、人工智慧整理出的事件時間線、問答、社交軟體討論情況,並有「Opinion」和」Analysis」兩個板塊把觀點意見與新聞報道分開,最後還提供事實核查(Fact check)的通道。可以說是圍繞著這一個話題,把所有與該話題相關的信息都幫你收集並分類好,要看哪種類型的內容由用戶選擇。

而這一切的挑揀和分類的工作都是由AI來完成,沒有人工編輯的參與。這一板塊的邏輯可以說是由淺入深,符合一個人的閱讀邏輯,引導性地讓用戶逐漸了解事件新聞事件。去閱讀被重新整理以後的新聞,人們會更容易理解新聞事件的來龍去脈。

Headlines版塊則提供了來自世界各地的頭條新聞,讓用戶看到媒體們認為重要的新聞事件。這也是為那些不想要個性化定製的人提供的選擇。

把頭條和個性化的推薦結合,也是想要打破信息繭房的困擾,讓圍繞自己興趣接受信息的同時也能關心更多的公共事件。如今個性化演算法推薦大行其道,人們雖然困擾但也無法拒絕,在平衡個人興趣和公共討論之間,谷歌新聞做了嘗試。

而谷歌作為一個平台,還專門做了一個訂閱頻道Newsstand,裡面集合了CNN、《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等合作媒體訂閱專欄(包括付費訂閱媒體),如果用谷歌的賬號登錄,在谷歌任何其他的平台、訂閱媒體自己的網站也能順利地閱讀已訂閱的付費文章,不用再次輸入密碼登錄。對於那些在不同媒體平台就有付費訂閱項目,閱讀時要不斷跳轉的人來說,這大大提高了用戶體驗。這次的整合得益於谷歌之前和媒體合作的「在谷歌平台訂閱(Subscript with Google platform)」計劃,為媒體提供第三方的支付平台和入口支持,並積累了一定的媒體內容資源。谷歌新聞在歐洲美洲、澳洲和亞洲都有媒體合作,現在合作的媒體名單還在增加。

Subscript with Google platform 的全球媒體名單

在隱私保護上,谷歌新聞也保證不會把用戶數據賣給廣告商,認為訂閱用戶的數據屬於新聞出版商。谷歌作為一個具有壟斷性的互聯網平台,依託搜索業務所擁有的資源和技術,已經成為開放網路生態中的一部分。新聞也是開放的網路生態中的一部分,為新聞業提供技術平台支持,是在為健康的互聯網生態做貢獻,這同時也有助於自己的發展。

谷歌做了一個平台該做的事,它利用自身的技術為集聚到平台上的各方提供服務。

對於內容的生產者,他們需要的是內容分發及變現的平台。對於用戶來說,他們要的是能夠從海量信息中挑選出關鍵信息、整合性的閱讀平台。這也讓我們重新思考媒體是什麼?媒體的核心價值是什麼?

我們以往理解的媒體有兩重含義,一是做內容生產的內容媒體;二是連接內容生產者與受眾的平台媒體。互聯網普及之前的傳統媒體,既是內容媒體又是平台媒體。主導盈利的二次售賣的商業模式其實依靠的是平台影響力賺錢,而不是內容本身賺錢。或許真的有人認為自己是在為內容買單,但是對於傳統媒體來說只要有人訂閱,不管是出於什麼目的集聚到了這個平台上就是有影響力,有了影響力就能與廣告商談判,媒體就能活下去。

直到互聯網普及,互聯網把傳統媒體的這兩種功能分化。傳統媒體還在做內容生產,但是它的平台媒體功能已經被很多互聯網企業奪走。人們集聚的地方是平台媒體,廣告商都去找平台媒體了,內容媒體自然被冷落了,二次售賣對於平台媒體有用,但是對於內容媒體已經不再適用了,內容媒體需要的是訂閱付費。從2017年的數字廣告投放就可以看出平台媒體的影響力,Google和Facebook的數字廣告份額佔了整體市場的57%,BAT的數字廣告份額佔中國市場62%。這些互聯網巨頭做的是平台該做的事——提供服務:搜索、社交、電商、遊戲……平台上能夠承載的事很多,當然也包括為新聞業提供服務。

傳統媒體之所以轉型艱難,因為它又想做內容媒體又想做平台媒體,但在平台越來越開放的今天,原本就缺乏技術的傳統媒體這樣做顯然會力不從心。財新做付費訂閱的同時也在搭建自己的平台,但在運營上顯然會吃力許多。如果想要做這兩者的結合,那就只能把範圍縮小到本地,做有影響力的本地媒體還比較有可能。華商傳媒從2016年紮根於二三線城市做新媒體「二三里」,採用線下地推的方式花了2年才把月活做到240萬。在有簽約合作的陝西、重慶、遼寧、吉林四個省比較有影響力,社區運營的也不錯。但在其他缺少地推的地方,影響力就差很多。如果想要推廣至全國,由於缺乏外界資本和社會資源,做全國具有影響力的平台也比較難。

在國內做平台媒體的也很多,聚合類的新聞客戶端也是主流,雖然都在做個性化演算法推薦,但是整體上差異不大。新聞的閱讀與其他內容和娛樂不同的是它需要一定的邏輯和受眾的判斷力,把一堆認為用戶感興趣的內容推薦到用戶面前已經不再新鮮,這並沒有幫助用戶理解一則新聞事件,反而還是會淹沒在碎片化的信息中。平台媒體要做的已經不僅僅是簡單地分發,而是整合服務。

谷歌新聞的負責人Richard Gingras也說到,谷歌的理念要是給用戶需要的信息和工具幫助用戶建立起批判性思維,並希望得出更有見地的結論。有用戶也認為谷歌新聞吸引人的地方在於提供真實的消息來源,既不會像蘋果新聞那樣太嚴肅、也不會陷入像在Facebook那樣憤怒的人群中。一個平台並不是要決定什麼,而是為用戶提供選擇。

傳統媒體的功能正在被分化,網路平台媒體已經當道,當你問一句「你都在用什麼看新聞?」時,人們會告訴你是今日頭條、是騰訊新聞、是一點資訊。像互聯網普及前死守某個媒體已經不太可能,網路是開放的,人們聽到的聲音會越來越多。不管是內容媒體還是平台媒體,他們最終要做的都是為用戶群體服務。

擁有技術的人有能力把握潮水的方向,或許谷歌對於新聞業的支持可以提供一種借鑒。在中國,擁有強大資源和整合能力的平台媒體有百度、有騰訊、有今日頭條。它們當中是否有下一個領潮者?

-END-

編輯|大鑫| 圖片 |網路

湖南大學媒介文化研究中心出品

版權所有,轉載請聯繫滾球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滾上天庭的地球 的精彩文章:

「物競天擇」的生存法則,才不是達爾文要講的全部亂翻書
談閱讀的毛姆,你要錯過嗎?亂翻書

TAG:滾上天庭的地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