驅蚊產品=農藥?戲太多了,植物驅蚊才是坑!
GIF
夏天來了,蚊子又暴走起來了。媽媽群里每天討論最熱烈的話題,就是怎麼驅蚊。大家驅蚊的方法也是五花八門的,花露水、驅蚊液、驅蚊噴霧、盤式蚊香、電蚊香、滅蚊燈……甚至有些家庭還用上了各種千奇百怪的驅蚊偏方。
很多媽媽和老一輩,認為有味道或者含有化學成分的驅蚊產品有毒有害,堅信植物驅蚊安全可靠。那麼,植物驅蚊到底靠不靠譜?化學驅蚊成分真那麼可怕?
下面我們來一起深入了解。
1、蚊子喜歡咬哪些人?
有些媽媽說,老公皮粗肉厚的,蚊子不去咬,就愛咬寶寶白白嫩嫩的小胳膊小肉蹄,難道蚊子更喜歡小鮮肉?還是蚊子會自動識別血型,專挑O型血的人下手?
正確來說,蚊子偏愛出汗多、體溫高、二氧化碳濃度高的人群。寶寶新陳代謝旺盛,而且活潑好動,體溫高出汗多很正常,也就自然成為蚊子喜歡的頭號對象。
2、植物驅蚊真的有效?
目前美國國家環境保護局(EPA)註冊認證可以用在皮膚上的驅蚊成分,有以下4種:
避蚊胺(DEET)
驅蚊酯(IR3535,依默寧)
埃卡瑞丁(也稱派卡瑞丁)
檸檬桉
另外,EPA也公布了一些未得到評估,但安全無害的純天然植物驅蚊提取物,包括:
香茅油(Citronella oil)
雪松油(Cedar oil)
天竺葵精油(Geranium oil)
薄荷和薄荷油(Peppermint and peppermint oil)
豆油(Soybean oil)
這些成分被新英格蘭有關權威機構進行測試,驅蚊時間非常短,有效時間20分鐘都不到,只有豆油能持續1.5小時。也就是說,只有在反覆塗抹的情況下,才能有效驅蚊。
網紅驅蚊植物常見的有:
驅蚊草(香葉天竺葵)、艾葉、香茅、茉莉花、薄荷、夜來香、羅勒葉、迷迭香……
究竟驅蚊植物是不是真的能驅蚊?
加拿大圭爾夫大學用驅蚊草做了一個測試:在密封空間內,沒有驅蚊草,一個人30秒內被蚊子叮咬40次;放入驅蚊草半小時後,降到30秒內叮咬26次;放入驅蚊草1小時後,30秒內又上升到43次;放入驅蚊草一天後,30秒被叮咬61次;如果把驅蚊草的葉子揉碎塗在手上,30秒內叮咬12次。
由上述的驅蚊成分結合測試結果得出:
大家對植物要求太高了,它沒你想的那麼厲害,除非你把它揉碎塗身上,而且還要不斷塗抹才行,如果是種在室內的話,完全沒任何效果。
3、驅蚊產品=農藥??
檸檬桉是唯一一種被推薦的純植物成分的驅蚊成分,其餘3種為化學成分。但3歲以下的寶寶不適合用任何含有檸檬桉成分的驅蚊液。
所以國外很多寶寶驅蚊產品含有避蚊胺,國內的驅蚊產品,主要也是含有避蚊胺或驅蚊酯。
有些人認為:「避蚊胺屬於殺蟲劑,用來殺滅蚊蟲的。「
避蚊胺和驅蚊酯的屬性說明
避蚊胺(DEET):1946年由美國農業開發部研製的廣譜驅避劑,1957年在美國環保局(USEPA)登記註冊開始民用,至今已60餘年。避蚊胺是被研究的最多,應用得最久的驅蚊成分,它在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一直是其他產品的「參考標準」。
雷達OFF驅蚊液(含有7%的避蚊胺,6個月以上可用,酒精過敏不可用。
驅蚊酯(BAAPE):被認為是比避蚊胺DEET更安全低毒的廣譜驅蚊劑。在消化道攝入、呼吸道吸入和皮膚使用時都沒有明顯的毒性,在接觸眼睛時可能產生刺激,在10%-20%的濃度之間,同濃度的避蚊胺和驅蚊酯效果不相上下。
六神驅蚊花露水(含有4.5%的驅蚊酯,2歲以上可用)
埃卡瑞丁(Picaridin):1998年由德國拜耳藥廠研發的廣譜驅避劑,比避蚊胺安全低毒。皮膚刺激性低,禁忌少,屬於安全又好用的驅蚊成分,通過了美國FDA認證,10%的濃度能驅蚊2-6小時。
澳洲Aerogard驅蚊噴霧(含有10%的派卡瑞丁,1歲以上可用,酒精過敏不可用)
在中國驅蚊液歸農業部監管,因此會有農藥批准號。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國內部分驅蚊水包裝上有「農藥登記證號「和」農藥批准文號「的原因。
對於化學成分驅蚊,有兩種類型:
1
直接作用在皮膚上,比如驅蚊液花露水等;
避蚊胺、驅蚊酯、埃卡瑞丁這3種化學成分用於各種驅蚊液,可以直接作用在人體皮膚上。比如花露水,國內驅蚊花露水濃度在5%~7%,而美國兒科學會和加拿大衛生部規定避蚊胺使用最高濃度為30%,所以成分是安全有效的,家長按照產品說明書正確使用就可以了,部分人可能會過敏,如果出現過敏情況,應及時停用。
2
不直接用於皮膚上,比如盤式蚊香、電蚊香、殺蟲噴霧等;
它們的有效成為主要為除蟲菊酯和擬除蟲菊酯,除蟲菊酯是一種菊花中提取的天然成分,擬除蟲菊酯是人工合成的成分,兩者差異在於,後者毒性大、作用時間長、殺蟲效果更好。
它們的安全性如何?
在空氣流通的環境中很容易分解,除蟲菊酯或者擬除蟲菊酯就算被皮膚吸收,進入人體,也會被新陳代謝掉,所以這類產品只要按照說明書正確使用,對人體的危害可以忽略不計。
關於選擇使用驅蚊產品的注意事項
1
對於含有避蚊胺(DEET)的驅蚊產品
美國兒科學會規定:2個月以下的嬰兒不能使用,加拿大衛生部規定6個月以下不能用;
6個月-2歲的小寶寶每天不能超過1次,濃度不能大於10%;
2-12歲的兒童每天不能超過3次,濃度不能大於10%;
大於12歲的兒童和成人,使用避蚊胺最大濃度是30%;
12歲以下的孩子不能連續使用避蚊胺超過一個月。
2
如何選擇驅蚊產品
2個月以上的寶寶首選避蚊胺、埃卡瑞丁成分;3歲以下不使用檸檬桉成分;購買正規渠道的驅蚊液,使用前一定要看清楚說明書。
3
注意事項
選擇含有天然成分的除蟲菊酯的殺蟲劑,使用過程注意保持室內通風透氣。注意開空調的時候不要使用盤式蚊香或者電蚊香,實在要用,也要打開一點門窗,保持空氣流通。
綜上所述,我們不能過分迷信植物驅蚊的偏方,對於化學成分的驅蚊產品,也不必要談虎色變,只要根據寶寶自身情況,選擇適合的驅蚊產品,按照說明書正確使用就可以了。
至於那些非要糾結毒性危害的,我只能說,撇開劑量談危害都是耍流氓!
參考文獻:
https://www.epa.gov/insect-repellents/regulation-skin-applied-repellents
Kamatou GPP, Vermaak I, Viljoen AM, Lawrence BM. Menthol: a simple monoterpene with remarkable biological properties. Phytochemistry 2013;96:15–25.
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Camphor revisited: focus on toxicity. Pediatrics 1994;94:127-8.
END
你好,我是echo小茵茵,90後辣媽,家有2歲小子,擅長用漫畫記錄寶寶的日常和帶娃心得。全網有超過100萬媽媽關注。
成為媽媽這兩年,共創作了超過500+篇漫畫文章。有媽媽們最愛的情感共鳴漫畫,也有和專業人士合作的育兒科普。
關注我,和百萬媽媽一起來討論帶娃路上的酸甜苦辣。


TAG:echo小茵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