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他們「妙手回春」讓時光倒流,全國僅千餘人,玉林就有這幾位!

他們「妙手回春」讓時光倒流,全國僅千餘人,玉林就有這幾位!

古籍,是歷史的「記載者」,文化的「傳承人」。歷經歲月滄桑,病害等猶給古籍套上了枷鎖。要讓古籍重新解鎖,古籍修復師正是這裡面的解鎖人。

用毛筆手工刷補漿糊是古籍修復的初道工序,漿糊需古籍修復師親自熬制,刷補的漿糊需准、平、薄、勻,要求頗高。

在玉林市圖書館古籍修復辦公室的藏書間,一台空調常年恆溫開放,用特殊木材香樟樹打造的藏書櫃里典藏有2700餘冊古籍文獻和字畫。這些因蟲蛀、鼠啃、酸化、撕裂等損害導致傷痕纍纍的古籍不對外開放借閱,而是靜待館裡的「醫生」把它們放上「手術台」,給它們進行「手術」 修復。

未修復的古籍放滿了柜子,靜待修復師前來「把脈」。

「古籍修復師不是熱門的工作。」從2009年開始,梁春霞便開始在玉林市圖書館從事古籍修復工作。據梁春霞介紹,因為專業和工作性質的原因,目前全國範圍內從事古籍修復工作的人才比較稀缺,也就千人左右,玉林市圖書館古籍修復辦公室除梁春霞外,還有杜曉容、何兵兩位古籍修復師。

在強光下比對,可以更清楚地看清破損的細節,為修復作準備。

打開典藏古籍的柜子,檢查古籍的存放情況,為古籍清潔除塵積,是梁春霞和同事每天上班要做的第一件事。酸化的書頁要進行除酸處理、粘連的要進行蒸煮揭頁、脆化的要先濕潤軟化……而修復中最難的就是拼湊碎片,最小的碎片不到一厘米,要找到原來的位置實在困難。

去除古書頁的雜邊是個細緻活,有時候一坐就是一兩個小時。

在梁春霞的修復台上,擺滿了漿糊、毛筆、板刷、鎚子等工具。「漿糊不是從外面採購回來的,都是由我們自己特製的。」修復檯面是一張透著日光燈的長方形平面補光台,把泛黃的古紙片背面放在補光台上,便能清晰看見密密麻麻的蟲洞。

用毛筆手工刷補漿糊是古籍修復的初道工序,漿糊需古籍修復師親自熬制,刷補的漿糊需准、平、薄、勻,要求頗高。

梁春霞右手拿著毛筆輕輕沾了沾漿糊刷在蟲洞上,再把左手拿著的補紙按下一塊,把蟲洞補上。「多的幾頁,少的一頁也補不完。」蟲洞是古籍常見「病」,修補密密麻麻的蟲洞可以說是古籍修復師最常做的工作之一。完成蟲洞修補後,還用鑷子一一剔除多餘的毛邊和殘邊,力求古紙與補紙完美貼合。據梁春霞介紹,蟲洞少的古籍頁面,一天可以修補幾頁,蟲洞多的,一天可能連一頁也修補不了。

穿針引線,梁春霞在為修補後的書頁裝訂成冊。

「從事古籍修復只有熱愛才能堅持,更要傾注耐心和細心。」多年的古籍修復經驗,梁春霞有著自己的體會。「做古籍修復工作,性子要恬淡沉穩,修復的是古籍,更是心境。」歷經拍照留檔、拆頁、編碼後放上補光台,修復工作真正開始。一頁頁地刷漿、補紙、去毛邊、壓平、裝訂成冊、壓實……再歸檔於存書櫃,一套書整套工序下來就是大半年。單單人工用大理石壓實一本書,便需要1個多月。柜子裡面的古籍一個月只有一兩本可以從裡面「走」出來。

古代的手工壓書法技法傳承至今,修補後的古籍最後需要經過兩三個月時間的壓書,把書壓平後回藏。

據了解,玉林市圖書館的古籍大部分來自建館之初的典藏,少部分來自捐贈和民間古籍普查時購買。館藏古籍彙集了經、史、子、集四大類,「年齡最大」的是明代的毛晉刻本。「一個人一年只能修復1本到6本古籍,我們三個人到退休也不可能修補完。」梁春霞說,玉林市圖書館的2700餘冊古籍中有近三分之二存在不同程度的損害,需要修復,工作量是巨大的。

一頁古書頁的修復完成,需要反覆的檢查,儘可能按原樣修復。

「很有成就感,干這個活值得。那麼破爛的一本書能夠修復如新,自己都感到很開心」梁春霞自豪地說。特別是在修復到古籍孤本的時候,梁春霞便更會格外地小心翼翼,工作中不敢出現任何差錯。「這些古籍承載的古文化,經我們修復師來還原和傳承,工作的意義和責任是非常大的。」梁春霞輕輕翻閱著圖書普查出來的疑似孤本、由明代醫生鍾遠良撰寫的《傷寒概要》,似乎打開了歷史那塵封的大門。

看著這些破損的古籍,梁春霞心裡很不是滋味,這也讓她更堅定了自己這份工作的意義。

太厲害了!

采寫:林聲遠 鍾 勇 攝影報道

責編:馮榆

玉林新聞網 玉林日報社新媒體中心 出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玉林日報 的精彩文章:

玉林這個姓氏以「大樹」作為家風圖騰,鐵血丹心代代相傳
預計6月左右正式開街!又有好去處啦,這裡是玉林的「江南水鄉」

TAG:玉林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