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惠州全力構築更具創新特質智造高地

惠州全力構築更具創新特質智造高地

獲批建設珠三角(惠州)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成功創建國家知識產權示範市、連續5次獲評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全市高新技術企業突破800家……

近年來,惠州堅持把創新驅動發展作為核心戰略和重要抓手,出台「1+6+N」系列文件,確定「十大工程」,加快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不斷強化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當前的惠州面向全國、全球開放懷抱,一座更具創新特質的智造高地正在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城市群東部崛起,將為構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建設綠色化現代山水城市提供有力支撐,為廣東實現「四個走在全國前列」貢獻惠州力量。

搭平台彙集創新資源

育下創新種子培好創新土壤

我市加快建設重大創新平台,加快創新資源、創新要素向惠州匯聚。

南海之濱,一個世界級石化產業基地正在惠州大亞灣畔崛起。

本月初,大亞灣傳來捷報:中海殼牌化工二期120萬噸/年乙烯項目正式投產。至此,大亞灣石化區形成2200萬噸煉油、220萬噸乙烯年生產能力,煉化一體化規模躍居全國首位,距離世界級生態型石化產業基地更進一步。

鏡頭切換到潼湖生態智慧區。很難想像,就在幾年前,潼湖周邊還是「一張白紙」。如今,該平台從市級平台上升為省級發展戰略平台,從 「零基礎」變身創新研發高端園區,吸引了包括全球IT巨頭思科等來自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0多個創新項目落戶。

一個個項目就是一粒粒創新的「種子」,但再好的創新「種子」,如果沒有合適的創新平台,沒有合適的創新「土壤」,就不能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正是基於此,近年來,我市加快建設重大創新平台,依託珠三角(惠州)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中韓(惠州)產業園、潼湖生態智慧區、仲愷高新區和環大亞灣新區等載體,不斷優化和完善創新創業政策體系,健全創新驅動發展體制機制,加快創新資源、創新要素向惠州匯聚。

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是匯聚全球創新資源的重要手段。我市不斷加強創新開放合作,積极參与廣深科技創新走廊建設,通過「海綿行動」等學習借鑒深圳等發達地區創新發展經驗,主動吸納創新要素和高端產業 「外溢」,促進區域創新融合、產業升級。主動鏈接全球創新資源,加快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創新體系,有效汲取國內外先進理念、技術、人才和經驗,構建開放創新新模式

創新要素不斷集聚,為我市支柱產業掙足了「面子」,產業發展也進入快車道。我市通過大力發展「互聯網+」、雲計算等新業態,國內最大、全球第三大的基帶晶元設計廠商上海展訊正式落戶我市;投資約63億元的信利4.5代AMOLED線建成投產,初步改變了我市產業發展「缺芯少魂沒面子」的局面。

如今,隨著多個「巨無霸」項目陸續落地建設,一座生態與智慧並重的創新之城加速崛起。惠州正成為廣東乃至華南一塊創新創業的熱土。

壯主體提升創新能力

高新技術企業實現量增質升

截至2017年年底,我市已擁有高新技術企業794家,到2018年年底,將努力培育至1200家研發出國際標準的全自動導電薄膜生產線;疊層無序納米銀網導電膜(MDSN)研發成功及批量生產……通過一項項看似小小的創新,惠州易暉光電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打破了美日等國家在該領域的壟斷。

智能化生產設備在大亞灣光弘科技產業轉型升級中得到普及應用。

作為惠州的高新技術企業,易暉光電已成為國內行業技術領先企業。易暉光電只是惠州創新主體加快成長的縮影。

近年來,我市多管齊下培育壯大高新技術企業。大力實施「高企培育行動計劃」,先後出台 《惠州市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專項資助辦法》《惠州市創新企業培育行動實施方案》《惠州市加快培育發展高新技術企業工作方案(2016-2020年)》等文件,並通過宣傳培訓、孵化育成體系建設、專利布局、科技金融、專業化服務、落實稅收優惠、發展科技服務業等綜合性措施,全方位多元化扶持我市高新技術企業持續健康發展。

這是仲愷億緯鋰能公司生產車間的機器人。隨著產業轉型升級的不斷推進,我市高新技術企業機器人使用越來越普遍。

統計數據顯示,從2015年至2017年,全市高新技術企業實現量增質升,年底存量分別為255、466、794家,年均增長率達7成以上。截至2017年年底,我市已擁有高新技術企業794家,到2018年年底,將努力培育至1200家

同時,我市高度重視自主創新,充分發揮企業研發市場主體作用,推動工業企業普遍設立裝備精良、管理科學、運行高效的研發機構。截至2017年年底,全市組建國家級工程中心2家、省級149家、市級222家;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1家,企業技術中心2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29家,市級企業技術中心45家。大力推進新型研發機構建設,目前擁有省級新型研發機構7家、市級2家、在建16家。

據統計,截至2017年年底,全市規上工業企業設立研發機構比例達41.16%,排名珠三角第3,主營業務收入5億元以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實現全覆蓋。2017年全年,我市共投入新型研發機構建設經費1.12億元

除了高新技術企業異軍突起,惠州其他創新主體同樣加快成長。大力實施 「科技企業孵化器倍增計劃」,構建創業苗圃(前孵化器)+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區相結合的全過程全要素孵化育成體系,促進孵化器迅速增量提質,孵化育成更多新型產業企業。截至2017年年底,全市孵化器26個,其中國家級孵化器5個、省級孵化器6個,總孵化面積100.47萬平方米,在孵企業1029家,累計畢業企業421家,當年畢業企業119家

在著力增強自主研發創新能力的同時,我市還注重從外部吸收創新元素和科研成果,並大力促成科研成果在惠州轉化落地。

記者了解到,去年在我市舉行的首屆科交會上,共有300所國內外高校、上萬項高校科技成果、3000多家企業聚集惠州,現場696個成果轉化項目簽約,簽約金額達39.9億元;科技成果轉化重大平台投資建設項目簽約2宗,金額達510億元。

同時,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攜手惠州共建中國高校科技成果大數據中心,以線下大型展會+線上網路展廳的模式,打造「永不落幕的科交會」,促進了高校科研成果和企業技術需求的有效對接。

優服務營造創新環境

快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

我市推出「1+6+N」系列創新政策,繪出創新驅動發展路線圖,制定「六大行動」實施方案和系列配套文件永葆創新活力,是惠州最重要的城市「底色」,在不斷創新中持續快速發展,正是惠州最閃亮的「名片」。

回首過去,惠州經濟每一回破繭成蝶,靠的都是創新。對於創新的渴求與探索,惠州想得早、看得准、謀得實。

大創新大發展,小創新小發展,不創新難發展。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資源環境約束趨緊、地區競爭越來越集中體現為創新能力競爭的今天,必須以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為此,我市推出了一套完善的政策「組合拳」,加快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自2015年以來,我市不斷先行先試,推出「1+6+N」系列創新政策大禮包,既從宏觀層面為創新驅動發展繪出路線圖,也從創新鏈、產業鏈制定「六大行動」實施方案和系列配套文件。

山水惠州因創新而充滿活力。

同時,政策扶持力度不斷加大。在「1+6+N」創新驅動發展系列文件的基礎上,我市繼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關於加快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的實施意見》《關於進一步放寬引進人才入戶條件的通知》等文件已印發實施。

目前,我市啟動國家創新型城市創新平台構建工程、創新要素集聚工程、創新企業培育工程、創新成果轉化工程、創新政策改革工程、創新人才激勵工程、創新服務完善工程、創新動能激發工程、科技創新惠民工程、創新環境優化工程等「十大工程」建設,全市創新生態不斷優化,創新驅動發展實現良好開局。

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近年來,我市大力開展招才引智工作,不斷健全吸引人才的政策和體制機制,吸引各類高端人才在此聚集,為我市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綠色化現代山水城市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撐

為「借外腦」「引智力」,打造人才窪地,我市相繼制定實施「人才雙高計劃」和「人才雙十行動」,每年投入10億元專項「引育留用」高端人才。

記者了解到,自我市推出「人才雙十行動」以來,每年市縣財政投入10億元用於人才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引進培養國內外院士7名、國家「千人計劃」「萬人計劃」專家19名、「長江學者」及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0名、廣東「特支計劃」專家13人,引進「天鵝惠聚工程」創新團隊51個、領軍人才109人,全市人才總量突破百萬

城市因創新而興盛、因創新而精彩、因創新而美好。當前,惠州正加快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力爭到2020年,建成更具創新特質的智造高地,成為創新資源集聚能力強、創新創造創意成果多、創新創業生態好的區域創新中心,為建設綠色化現代山水城市提供有力支撐。

來源:惠州日報

記者:者袁 暢 劉煒煒

惠州發布綜合整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惠州發布 的精彩文章:

晚上不用點蚊香了,學會這一招,整晚都不會有蚊子來咬你
驚艷!惠州這些地方將變得這麼美,城市顏值飆升!

TAG:惠州發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