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黃奇帆:市場分割降低了資本市場的有效性

黃奇帆:市場分割降低了資本市場的有效性

黃奇帆歸納了九個中國資本市場還需改進的領域。

滿樂2018/05/19 17:37瀏覽 12.7W來源:界面新聞

字體:宋

黃奇帆

5月19日,重慶市政府原市長、第十二屆全國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黃奇帆在2018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上指出,「(國內資本市場)分割降低了資本市場的有效性。」

「20多年的中國資本市場堅持了社會主義市場化方向、法制化需求、公開化制度、國際化導向。」會上,黃奇帆首先肯定了中國資本市場對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起到的重要功能。

他表示,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極大地推動了國民經濟健康發展,到2017年,中國資本市場總市值接近50萬億元,上市公司總營業額超過百萬億元,利潤三萬多億元,包括上市公司債務在內的總資產約100萬億元,在中國經濟總量中佔有半壁江山的分量。

資本市場的發展也健全了中國現代金融體系。現代金融體系是指以資本市場為基礎的金融體系,不僅僅具有媒介資金供求關係的機制,而且還具有能夠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分散風險和分享財富成長三大功能的機制。

「資本市場發展好了,能改善國民經濟的宏觀槓桿率過高的問題,降低全社會融資中過高的債務比重,把儲蓄轉化為投資、債權轉化為股權,還能有效地消除中小企業融資難、民間融資不規範、非法集資、金融欺詐等問題。」黃奇帆表示。

除此以外,在黃奇帆看來,中國20多年的資本市場發展歷程,也實現了資源優化配置、完善了國內公司法人治理結構、為普通老百姓提供了分享改革開放紅利的機會。最重要的是「為社會主義公有制探索了高質量有效益的實現形式」。

「想想近十年IPO發行閘門多次開開關關,經常為人詬病,這其中包含著管理層多少兼顧改革、發展、穩定的理性判斷,以及尊重現實的無奈。」黃奇帆舉出近年來IPO暫停的例子表現中國資本市場發展的不易。

與此同時,黃奇帆也指出中國在資本市場上經驗不足的失誤。比如,2015年因高槓桿配資管控不到位所引發的股市泡沫的教訓,和2016年初熔斷機制實施帶來斷閘停擺的教訓。同時,他還歸納了九個中國資本市場目前還需改進的領域:

一、市場總量較小,國民經濟證券化率不到50%;

二、交易所競爭力不足,交易品種和數量還不豐富,商品期貨和衍生品市場有待發展,債券市場發展滯後;

三、市場分割,股票分為A股、B股、香港紅籌、H股,債券分為銀行間中票和交易所債券,這些市場分割降低了資本市場的有效性。

四、發行機制不健全,註冊制還沒到位;

五、退市制度不健全;

六、上市公司整體質量和治理水平有待提高;

七、證券公司綜合實力、競爭力較弱,主要靠經紀業務支撐,直接投資、併購顧問能力不高,證券公司行業集中度太低;

八、投資者結構不合理,散戶投資者多。保險資金、養老金投資規模小,PE發展不規範、運作模式、風險管理、資金來源和託管方式均存在問題;

九、發展和監管的法律體系和法律制度建設需要加強。

對此,黃奇帆提出,未來還需加快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建設,積極發展多樣化的投融資工具,大力培育多元化的投資者群體,切實加強資本市場的誠信建設,堅決打擊證券期貨市場違法違規行為,規範和警惕區域性系統性金融風險。「為把資本市場建設成為經濟發展發動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殺手鐧,產業升級和創新驅動的推進器,老百姓致富的財富通道而努力工作。」

俊傑評論:改革開放這麼多年,金融市場雖然也有了發展,但是整體實力還是像一個巨嬰。管理層能力的不足不言而喻,在進入市場風險高發期經常出現低級失誤神助攻。

【五道口金融論壇】陳文輝:銀保行業將加速開放措施落地 平衡與風險的關係

陳文輝表示,只要管控得當,對外開放對中國的好處遠遠大於風險。

朱泓靜2018/05/19 17:26瀏覽 8.0W來源:界面新聞

字體:宋

2018年5月19日,在第四屆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上,銀保監會副主席陳文輝在談到金融開放問題時表示,將加速銀保行業開放制度落地,平衡好對外開放和風險的關係。

在談到銀保行業開放的內部和外部要求時,陳文輝表示,銀行業和保險業需要通過進一步擴大開放,提高金融資源配置效率,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擴大金融對外開放,將有助實現『以外促內』,在更大範圍內優化金融資源配置和提升金融服務效率。」陳文輝說。

至2017年末,外資銀行總資產占銀行業總資產比重僅1.32%。與此同時,外資保險公司的總資產份額和保費收入市場份額分別為6.71%和5.85%,也維持在較低水平。

從外部要求上,陳文輝提到,部分國家因其機構在華受到限制而對中資機構准入採取嚴格對等措施,使中資金融機構海外發展受到影響。而通過主動推動我國金融業對外開放,進一步提升境內金融市場的公平、公正和透明度,也有利於為我國金融機構境外發展創造更加有利的政策環境。

另外,陳文輝認為中國金融行業已具備擴大對外開放的有利點。一是我國銀保業機構已具有較強實力,在世界五百強中佔有一定比重;二是中國對國際金融規則話語權加強:中國在金融穩定理事會中擁有與美國同樣的三個席位;原保監會負責人首次當選國際保險監督官協會執委會副主席。

另外,陳文輝在演講中表示,近期銀行、保險行業對外開放的具體領域包括放寬外資投資和設立機構條件、擴大外資銀行業務經營空間、優化外資機構監管規則三個方面。

在放寬外資投資和設立機構條件方面,確保放寬外資持股比例限制的重大措施落地,鼓勵銀行業和保險業機構引進境外專業投資者。允許外國銀行在中國境內同時設有子行和分行,以及在全國範圍內取消外資保險機構設立前需開設2年代表處的要求。

在擴大外資銀行業務經營空間方面。取消外資銀行人民幣業務等待期,支持外國銀行分行從事政府債券相關業務,放寬外國銀行分行從事人民幣零售存款要求,允許符合條件的境外投資者來華經營保險代理業務和保險公估業務。近期,中英合資的韋萊保險經紀公司成為首家獲准擴展經營範圍的外資保險經紀機構。

在優化外資機構監管規則方面。對外國銀行境內分行實施合併考核,調整外國銀行分行營運資金管理要求。

在演講中,陳文輝還同時表示:「只要管控得當,對外開放對中國的好處遠遠大於風險。外資的進入,不僅帶來了新的產品服務和經營理念,還『以外促內』,促進中資銀行和保險機構在公司治理、業務經營、風險管理等多方面有顯著地提升。」

對外開放的過程里需要引入「活水」,也要過濾「污水」。陳文輝提出了三個原則:

一是完善監管規章和相關配套制度。當前,銀保監會正在進一步修訂完善《商業銀行股權管理暫行辦法》及相關配套制度,並在加緊制定出台關於金融資產投資公司、保險代理人等一系列新的監管配套制度。同時,我國自主推進的保險監管制度體系——償二代建設,已在全球與美國RBC標準和歐盟償付能力Ⅱ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並向亞洲國家和地區推介。

二是堅持穩妥有序,先試點後發展。相關改革措施要謀定而後動,一旦時機成熟就堅決推行。同時,我國對外開放還必須要堅持平等互利的原則。對外開放不是「一刀切」,也要講互利互惠。

三是補齊監管短板,堅持「監管姓監」。堅持「嚴」字當先、敢於亮劍、敢於碰硬,堅持嚴罰重處,始終保持整治銀行保險亂象的高壓態勢,防止野蠻增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識時務者為俊傑 的精彩文章:

蘋果因降速門面臨59起訴訟,或即將合併為集體訴訟
面試中4個危險信號,接了offer你肯定要後悔

TAG:識時務者為俊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