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軍閥馬步芳為了大權,把一家人都當做了犧牲品
馬步芳是怎樣騰達上升,步步擴張起來的呢作為一個反面典型,很值得研究,以便增長我們的政治閱厲,提高我們的識別能力。馬步芳的官僚政治系統,以血緣關係和用人唯親為最大特色。主要依據血緣關係的親疏遠近而決定其他位和作用。這一點,在馬步芳時代,表現得尤為突出這時的軍政大權,基本操縱在掌弟馬步鑾、馬步康、馬步助和外甥馬星樣、馬揆武、馬振武等人手中。
這些人,由此在14至15歲時,就加委了營團長的職銜。更有其者,馬步芳的兒子馬繼援在上中學時,就被委任為青海南部警備司令部的上校參謀長,而且,是經南京軍政部正式加委的。他中學一畢業,就立即升為軍長。諸如此類的事例,實在是俯拾即是。因此,在馬步芳統治下,出現了「武官子弟必為營團長,文官弟子必為縣局長」的特權局面。針對這一現實,社會上譏諷馬氏家族及其親近的子弟為「胎里紅」。當然,還必須指出,在馬氏家族的血緣關係中,尤其重視「嫡傳」。馬步芳更賣力地格守和實施這一帝王承襲制的模式。 馬步芳之父馬麒死後,他的青海省主席之職,曾由馬步芳的叔父馬麟擔任,馬步芳不接受這種安排,於是千方百計進行排斥,終於,迫使馬麟不得不借去麥加「朝聖」為由,「請假」離職,交出大權; 馬步芳的大哥馬步青,本來比馬步芳地位高資格老,但馬步芳掌權後,卻把他安排給兒子馬繼援當副職後來竟對馬步青說:「你是大家的長輩,請你領導我們,今後軍政大事,我們向你請示。」使馬步青變成一個有職無權的人。但馬步芳仍不甘心,又對胞兄說,「我倆的擔子夠重了,軍隊交給年輕人去干省事得多。」便讓馬步青變成既無權又無職的人。
後來,馬步青不得不以看軍鴿打發日子。當他醒悟了胞弟的這種安排後,跑到南京去告狀,將介石拒而不見,而何應欽居然將告發馬步芳的狀紙轉交給馬步芳本人,弄得馬步青更加無可奈何。在此前後,馬步芳還以種種手段,奪過了叔伯兄弟、馬麟的兩個兒子的權,剝奪了侄兒、馬步青之子的權,以及異母弟馬步瀛的權,並將他們置於自己的嚴密控制之下。對於參與了實權部門的堂弟,如馬步康、馬步勛,和表兄馬元海,表弟馬德等,在使用的同時,又嚴密防備他們,擔心他們羽毛豐滿、尾大不掉,故不給予固定軍權。
馬步芳確定兒子馬繼援為自己的繼承者後,為了樹立他的威信,對一切妨礙者採取打擊手段。當堂弟馬步勛妨礙馬繼援時,就斷然黜退了他。當表兄馬德對馬繼援有高傲態度時,立即罷去,而且,永未使用。這樣他大權一身。總之,依靠血緣和宗族關係,是馬步芳實行統治、壟斷大權的法寶。


TAG:梅梅姐說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