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重磅!國產版隱身反艦導彈首次披露:美國有的我們也要有

重磅!國產版隱身反艦導彈首次披露:美國有的我們也要有

5月18日,航天科工三院306所官方媒體發表了題為《有勇有謀有韌勁 敢拼敢闖敢創新——記三院306所2017年度優秀員工宮元勛》的文章,文章中首次公開透露了我國新一代隱身反艦/攻陸巡航導彈研製情況,文章稱,「他自主創新研製的磁性吸波層板材料實現了在院內型號上的大面積工程應用,他對某隱身部件電性能技術開展攻關,使隱身性能實現反超。他負責的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突破低頻超材料關鍵技術,成為306所預研課題考評中唯一的優秀項目」。文章還稱,「某型號為院內首次大面積採用結構隱身一體化設計,隱身指標要求高、吸波結構設計難度大。面對難題,研製團隊一度陷入技術瓶頸,無法在滿足厚度和重量要求的前提下同時實現寬頻隱身。此時,宮元勛沒有氣餒,他開啟了暴走模式」。軍事專家告訴記者,航天科工三院是我國消鷹擊系列反艦導彈的主要研製單位,今年該院「某潛艦導彈武器系統」(射程達到600千米的鷹擊-18)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毫無疑問這個隱身一體化設計的某型號必然是第五代亞音速反艦武器的一個開端。

全複合材料飛航式導彈彈體結構件。

據外國媒體報道,我國研製的鷹擊-18導彈設計定型後,我國即開始研製具備隱身能力的下一代亞音速巡航導彈,而這種武器毫無疑問是針對美方LRASM遠程反艦導彈的一個「回擊」,軍事專家雷澤告訴記者,長期以來,美軍憑藉著強大的航母戰鬥群,遠程反艦作戰任務基本由航母上的艦載機負責,對反艦導彈的作戰能力的依賴程度並不高。20年前,美海軍的反艦導彈家族還比較豐富,近程「企鵝」導彈、中程「魚叉」導彈和遠程「戰斧」導彈堪稱一應俱全。而現在戰斧導彈主要用於對陸攻擊,攜帶「魚叉」導彈僅150千米,射程近、速度慢、威力小,作戰能力有限。所以驅逐艦、護衛艦等水面艦艇上裝備的魚叉反艦導彈已成擺設,美國海軍在遠程反艦作戰領域出現火力空白。

特別是我國研製的新一代鷹擊-12、鷹擊-18、鷹擊-62B、鷹擊-100等超音速、亞音速反艦導彈射程均超過500千米,加上新一代陸基反艦彈道導彈和海基反艦彈道導彈的陸續部署,美方的反艦能力受到挑戰。軍事專家雷澤告訴記者,過去美方依靠航母戰鬥群對付一些裝備落後、缺乏大威力遠程精確制導武器的小國遊刃有餘,用「魚叉」導彈糊弄糊弄一時還行,但在美方「空海一體戰」戰略中要對付的潛在對手卻擁有強大的遠程打擊能力,一旦航母戰鬥群遭到大規模大威力精確制導武器的火力突襲,很可能遭受難以承受的慘重損失。

因此,美方必須提升單艦制海作戰能力,為此美方開始研製LRASM遠程反艦導彈,由於採用隱 身技術,LRASM遠程反艦導彈的雷達反射截面積小且紅外輻射較低,可有效對抗電磁和紅外探測;飛行高度低(在海上掠海飛行,高度一般小於30米,在陸上平坦地域高度小於50米,在山區平滑高度100米),總體上來說,電磁和紅外探測裝備很難發現和跟蹤,因 而LRASM遠程反艦導彈的生存能力強,更容易實現突防攻擊。據悉,一些研究表明,反艦導彈的突防概率與飛行高度有關,高度越低,突防概率越大。當導彈掠海飛行,高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時,艦載防禦武器將無力攔截,導彈的突防概率將達到最大,因此我國研製的新一代隱身反艦導彈也將有比較強悍的掠海飛行能力,據悉,鷹擊-18的最低掠海飛行高度可下降至10米級別,創造了人類大型飛航式導彈的最低掠海飛行高度,新鷹擊導彈完全可以繼承其這個超強能力。

據悉,新鷹擊導彈總體布局進行一體化設計,充分採用成熟技術。奇特的外形避免了各部位結合處的角反射效應,彈體採用複合材料,不但減輕了彈體質量,也大大降低了雷達信號特徵,彈體表面塗覆有先進的吸波塗料,有明顯的隱身效果,在上述文章中,這一句話特別值得關注,「經過努力,顯著改善了磁性吸波膠膜的吸波性能,應用於各種隱身部件後,隱身性能終獲得設計認可」。這裡的「磁性吸波膠膜」是一種全新碳纖維隱身吸波材料,在採用上述隱身技術的情況下,將使新鷹擊反艦導彈的雷達反射截面積明顯降低至LRASM遠程反艦導彈同一水平線上,在新鷹擊突防過程中被發現的概率降低,從而縮短了艦艇的防禦時間,達到隱蔽攻擊,可取得出其不意的作戰效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圖說軍事 的精彩文章:

世界四大陸基洲際導彈誰的最強?東風41排第一實至名歸
2018年世界十大現役戰機排行榜:我方四種戰鬥機上榜

TAG:圖說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