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白石老人一輩子不敢寫的草書,我們怎麼學?

白石老人一輩子不敢寫的草書,我們怎麼學?

本文大概

1859

讀完共需

6

分鐘

編者按魯迅先生說:喜怒哀樂總關情。草書,可以說是最能體現書家性情的一種書體。近日,「從蘭亭到金庭暨28+盛世草書高峰論壇」在紹興嵊州召開。

論壇上,聶成文、徐利明等著名書家圍繞當代的草書藝術展開了激烈的討論,我們現將這幾場演講整理成文字,與讀者分享他們獨到而個性的觀點。

唐 張旭 草書古詩四帖全卷(一版)

五色箋 29.5x603.7cm

徐利明:篆隸是功底,章草要到位

而最重要的是「態度」!

■ 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中國書法家協會草書委員會副主任

態度有兩層意思,其一,我們作為創作主體,我們以什麼樣的態度去對待草書;其二,我們在草書的創作中,以什麼樣的態度展示給觀眾,給人以審美的享受和啟迪。

態,是以什麼樣的體式、趣味、情調,達到什麼樣的意境,達到什麼樣的感染力。度,是分寸,如何把握分寸。兩者有各自的內涵,但又緊密相連。

我們應該從盛世草書向草書盛世推進,這需要長期努力。在40年書法復興中,篆隸草確實迎來了時代的變革,但篆隸的復興遠遠沒有草書興旺,因為草書是所有書體中最能表達性情的,最能反映人的藝術。

徐利明 秋下荊門 138×69cm

我們用什麼態度來對待草書?這讓我想起了白石老人的自敘,他說他一輩子不敢寫草書,聯想到現在的當代草書大師,就感覺到兩者反差太大。

現在草書如此興盛,愛好者如此眾多,其中有利有弊,有很多人把草書看得太輕,太看輕、小看草書,覺得篆隸行楷的技巧難度大,草書容易,拿起筆來就隨便畫,線條亂飛,容易讓人陷入歧途。

草書給人的審美觀感是放縱的,這是一種基本的形態,容易感染人,感情的表達很充沛,易引人入勝,但它有內在的嚴謹性。高二適有句詩:

懷素自敘何足道,

千年書人不識草。

不過他是在特定的語境來講的,這其中的「草」是章草,不識草書的來源,緣流。我們既要熱愛它,追求它,同時也要科學地、實在地把該要下的功夫下到位。

我深刻地記得我們的老校長的一句話:膽大是本錢。我後來加了一句:方法是關鍵,光膽大不行,在方法上也要掌握,要研究得深、踏實地下功夫。現在有很多年輕的書法愛好者、學生,寫書法靈氣很足,但就是功夫下得不夠。

王獻之 中秋帖

紙本手卷 27×11.9cm

筆法有兩個要點:擒和縱,他們是對立統一,相反相成,它同時在互相左右、牽制,兩者要緊緊結合,在才氣的作用下,發揮到淋漓盡致,才能出現好作品。要實現草書盛世,還有不少路要走,我們書家更應該在基本功上下功夫,要沉得住氣。

具體說來,篆隸對草書的作用,這是草書的功底,還有就是章草一定要到位。章草也是隸書的草寫。吳昌碩並沒有怎麼下功夫寫草書,而是通過篆隸、篆刻的積累。

聶成文:速度放慢,筆筆到位

■ 中國書法家協會原副主席、中國書法家協會草書委員會主任

近幾年,我開始反躬自問:我學的東西怎麼樣,差距在哪,怎麼解決這些問題?反思後,我覺得還是基本功的問題。

從1996年變法寫狂草的寫法開始入手總結,感覺是煙火氣太重,交鋒、破鋒等筆法都用上了,當時感覺挺好,有點創新感。1997年我在工人體育館展出五條屏作品,我有一個外號叫「小鋼炮」,當時他們都說字如其人,叫好的聲音多,批評的聲音少,也有很多人也學我的樣,現在想來危害挺大的,我也開始琢磨怎樣去克服浮躁之氣。

多看了古人的作品,逐漸發現這種寫法是有毛病的,偏差很大,把書法的根本法則、根本規律問題都忘記了,而且火氣太重,有去無回、有按不提,現在想來當時我的頭腦是發脹的。

懷素 草書 自敘帖

蜀中石氏所藏版本

所以我覺得必須從基本技法上來解決。我們這些人,多數在基本功夫、基本路數上下的功夫不夠。

2014年我每天不停地臨字帖臨了一年,最近又把之前搜集的很多版本的字帖翻出來臨,如《聖教序》,將不同版本對照著臨,隸書、篆書也是,如《禮器碑》都臨很多遍。

以前也臨,但不深入,現在多看帖、多臨帖,看古人怎麼寫,怎麼把握法則規律。陰陽相濟、矛盾融合、對立統一是書法藝術的絕對規律。

狂草最忌放縱了收不住,按下了提不起,在我們這麼多書家中,包括我,對這些規律把握得不是那麼到位,還是要多補課。筆道之難,難於上青天。臨帖不僅臨筆法,還要臨心,把心態放平穩了,放乾淨了,筆道才能幹凈。

聶成文 作品

還有我們要把速度放慢,做到筆筆到位。看我以前的字,飄,不紮實,速度太快,有些作品一看氣勢磅礴,但細看行筆的過程、法度都不嚴謹。

創造草書盛世這是應該的,我們一起努力,我們這一代不行還有下一代,一定會成功,但有一個問題:頭腦別太發脹了。

我發現近幾年書壇里,有些人對技法問題忽視,認為技法不是藝術,形式才是藝術,我覺得這是本末倒置。沒有過硬的技法,哪能實現高雅的藝術。不能片面地追求形式,光會使用顏色、拼湊那不是真本事。

對創新,我希望大夥跟古人都不一樣,又符合書法規律。但對我們現在多數人來講,片面追求奇,很多案例都是教訓。

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才是真正的草書盛世。我雖然年齡不小了,但感覺精神狀態還不錯,在組織的帶領下,一起好好努力。

- 本專題文字根據錄音整理,更多內容請關注-

- 第1276期美術報14-16版 -

想了解更多近期「草書」相關專題?

整理| 俞越

編輯| 沛然

轉載請註明出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美術報 的精彩文章:

「紅點設計獎」事件反思:學術打假路在何方?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古時文人究竟有多愛它?

TAG:美術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