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臨帖的「形似」與「神似」

臨帖的「形似」與「神似」

書法密碼微店

在具體的臨帖過程中,最直接遇到的問題是形似與神似的問題。人人都知道臨帖不僅要力求形似,更要追求神似。實際臨寫時,形似容易把握,神似則有點玄奧。

形似,就是筆畫的方圓、長短、粗細,結構的正奇、平險、疏密等等,要力求與原帖『一模一樣』。如果是臨的行草書墨跡,還要注意章法和用墨。臨帖要求形似,其目的主要是在追求形似的過程中,掌握書寫某種字體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培養對這一字體的感受和認知能力。哲學上講「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臨帖想「一模一樣」,事實上難以做到,只能是力求而已。

王羲之《蘭亭序》(柯九思藏定武本)

如果把形似分為十成,臨楷書和篆、隸能達到八成,臨行草書,特別是墨跡,能達到七成,就已經很好了。追求形似,要防止妍媸不辨。書法大家都有自己的書寫習慣,這個習慣就成為他的風格特徵之一。學書者的注意力往往容易被大家的某一明顯風格特徵所吸引而下力臨仿,殊不知,在大家是風格特徵,到學書者的筆下則可能變成一種壞的習氣。

康里巎巎臨《十七帖》冊頁

還有臨寫墓誌、造像、摩崖等石刻碑帖,要注意區分刻手對原跡不正確的加工(邱振中先生稱之為『誤讀』),注意自然風化對筆畫造成的磨泐,不可為像而像。曾見有人臨寫《爨寶子》,竭力要寫出每一筆畫的尖角,不顧違反筆勢,實已誤入歧途。為求形似不辨妍媸並不是初學者才會犯的錯誤,有的大家也難免失足。清末書家李瑞清寫碑,筆畫抖顫,似乎有凝重感和金石氣,其實很不自然。這些現象都是片面理解『形似』所致。

李瑞清臨《瘞鶴銘》

形似是神似的基礎和前提,神似是臨帖的更高追求和更高階段。神似,就是不僅字的筆畫、結構臨得像,而且對碑帖中蘊含的氣韻、神采也能在筆下表現出來。神似是相對的,形似和神似是臨帖過程的兩種狀態、兩個階段,沒有脫離形似的神似,神似是高級階段的形似;神似寓於形似之中,通過形似表現出來,能達到形似的臨帖,其中自然就有神似的成分。

吳昌碩臨《石鼓文》

不同水準的書家臨帖,達到基本的形似有臨寫時間長短的差異,但不可能臨一遍就達到神似,神似是書法家通過臨帖不斷錘鍊藝術功力的一個過程。因此,依我愚見,書家臨帖主要應是力求形似,真的達到了形似、「一模一樣」了,神似還要另外去求嗎?

褚遂良臨《蘭亭序》

事實上,許多書法大家臨帖的『神似』,往往都已摻入己意。最典型的是後人臨《蘭亭序》,上海書店出版社出過《蘭亭序二十二種》,這後人臨摹的二十二種都各具面目,就是當時可能見過《蘭亭序》真跡的馮承素、褚遂良、虞世南三人的臨本或摹本都互有不同;至於沒有見過真跡的趙孟頒、文徵明、董其昌、王鐸四人的臨本,相互間的不同更為明顯。試問,這些臨摹本是『形似』還是『神似』呢?哪一個更『神似』呢?其實,所謂『神似』常常已經是其形為帖、其神是我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密碼 的精彩文章:

王庭筠 《重修蜀先主廟碑》,有柳誠懸的影子
100米加厚宣紙長卷,三款30個品類,全國包郵,好宣紙推薦給好朋友!

TAG:書法密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