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TRIZ創新理論學習筆記

TRIZ創新理論學習筆記

上周旁聽了公司的一門培訓課程——TRIZ創新理論與應用。雖然我對於這一類的課程始終抱有成見,認為它們將簡單的問題複雜化,難以用於解決稍微複雜一點的實際問題。但兩天課程下來,至少對這一門理論本身有了一定的認可。因此也將其中一些(我認為的)精髓分享到這裡。

TRIZ的含義是解決發明問題理論(Theory of Inventive Problem Solving,拉丁文為TeoriyaResheniyaIzobretatelskikhZadatch,是為TRIZ)。顧名思義,它是一門指導創新設計的理論。

「創新」聽起來是一個很玄乎的概念,「指導創新設計」的理論,想必是「玄之又玄」了。

但是,最早提出「創新」一詞的經濟學家熊彼特對於創新的定義是:將生產要素的新組合引進生產體系。這種新組合包括引進新產品、引入新技術、開闢新市場、控制原材料新的供應來源、實現工業的新組織等。這裡明確地強調了是第一個把發明體系引入到生產體系。

羅永浩老師創造性地將安卓手機、顯示器、Office和語音控制等生產要素進行了組合,製造出了TNT工作站,這當然屬於創新(當然,效果見仁見智)。而一些廠商將Apple使用的「劉海屏」引入安卓手機,這也屬於創新。當然,愛迪生通過7000多次試驗,測試了6000多種原材料,從而發明出了電燈泡,這就更屬於創新了

因此,創新並不神奇。同樣,TRIZ也不是那麼虛渺,而是一門可操作性很強的理論。

為什麼?因為TRIZ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我們當今的創新,大多通過發明專利得到了保護和體現。而TRIZ通過分析數千萬篇專利,總結了這些專利中的一般化規律和方法,當你使用TRIZ時,實際上你是在用無數的前人創新時使用的方法,來解決自己的問題。換句話說,TRIZ實際上是做了一個數據挖掘的工作,將專利中非結構化的問題及其解決方法,轉變為了一些通用工程參數和發明原理,進而構建了一個類似於決策樹的模型(中間工具)。從這裡的描述,我們實際上也可以想像,TRIZ的解題模式應該是:

TRIZ的解題模式

在這裡,由一般化問題得到一般解的原理就依賴於專利的分析,TRIZ提供了很多中間工具來求解。但是,前後的兩個步驟其實是更加抽象的。怎麼樣將特殊問題轉化為一般化問題呢?TRIZ也提供了很多的分析方法。簡單地說,可以包括這幾個方面:

功能模型分析。清楚認識每個部件的真正作用,發現工程系統中的問題。

裁剪。降低成本,使設計更加穩健,消除問題

因果分析。發現更多的解決問題的入口,防止問題反覆出現。

這部分的內容「水很深」,我個人的感覺是它對思維的嚴謹程度要求很高,分析推理過程必須要步步為營,類似於化學裡面的基元反應。稍微無意識地跳躍一下,可能就會錯過一些細節,然後就跑偏了。所以這一部分我也就不班門弄斧了。

回過頭來,其實還有幾個問題沒有回答,而這些問題也是應用TRIZ的大前提:

為什麼我們需要TRIZ?TRIZ能夠解決什麼問題?為什麼通過分析過往的「創新」能夠指導當今的「創新」?

TRIZ的鼻祖阿奇舒勒在接觸了很多的科學家和工程師後,通過深入地思考,有了兩個發現。

一是絕大多數發明(參考發明創新的等級表)是對原有系統的不同程度的改進,使系統得到完善。

二是不同行業中的問題,採用了相同的解決方法。

發明問題是無窮無盡的,但是發明的等級是不多的。

發明問題是無窮無盡的,但是矛盾的類型是不多的。

發明就是克服矛盾,而克服矛盾的原理也是不多的。

因此,通過分析過往的發明問題,能夠總結出一般規律,進而指導當今的「創新」

TRIZ常用的應用領域包括:新產品創新突破,問題突破性解決,創新思維方法和專利迴避設計。當然,對應到前面提到的發明等級,最小型發明往往過於簡單。比如將「劉海屏」用到安卓系統,可能只要對系統UI做一些適配,這個可能TRIZ沒有用武之地。而對於愛迪生髮明電燈泡這樣的特大發明,本身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奮和百分之一的靈感,而那百分之一的靈感才是最重要的。所以,TRIZ處理小型發明、中型發明,乃至是大型發明,可能才能發揮出它的作用。這些發明也佔了所有的發明創新的絕大部分。

當然,我們還有很多解決創新問題的方法。比如試錯法,比如頭腦風暴法。甚至可以「眉頭一皺,計上心來」——創新,一拍腦袋就夠了。但是這些方法有很多問題。

一方面,這些方法有固有的缺陷。就不說試錯法效率有多低了,很多方法並不能夠預測技術的進化趨勢,也很容易妥協。說到底,這些方法都是東打一槍,西打一槍,並不系統。

另一方面,這些方法對執行人的要求是很高的。比如一群材料專家聚在一起,通過頭腦風暴來探討5G通信面臨的問題。這明顯是瞎扯。而現在,創新過程中對跨專業的知識要求越來越高。無論是多少人在一起,都會存在知識的盲區。

新的知識不斷產生,新的特殊化問題也不斷產生。所以,只有藉助TRIZ這樣的工具,將特殊問題轉化為一般問題,這樣得到的一般化解決方法,是更加系統和科學的。

最後,兩天課程下來,非常短暫,也有一些感觸。課上老師給了我們一些簡單的案例來分析,但我們仍然很難準確地把握住細節和方向,每經提點,又確實能夠意識到自己思維上存在的問題。只能說TRIZ博大精深,對一個人的綜合素質的要求很高,但它對於分析問題、對於開闊思維,還是有很多好處的。尤其是TRIZ的創始人阿奇舒勒先生,能夠在上世紀就提出這樣的理論,實屬偉大。

同樣地,製造業中還有很多工具和方法,我也同樣有著懷疑和抵觸。但是,或許這些才是製造業最為精髓的理念,值得我們不斷地去理解、去實踐、去追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呦呦吾鳴 的精彩文章:

TAG:呦呦吾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