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帶一路」為上合組織注入新動能

「一帶一路」為上合組織注入新動能

2016年6月2日,在位於烏茲別克錫爾河州的鵬盛工業園區,工人在製鞋生產車間工作。

2013年9月和10月由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分別提出建設「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合作倡議。「一帶一路」貫穿亞歐非大陸,一頭是活躍的東亞經濟圈,一頭是發達的歐洲經濟圈,上合組織多數成員國位於兩大經濟圈之間的腹地,區位優勢突出。擴員後,上合組織將中亞和南亞連為一體構成「一帶一路」國際合作的中軸線,進而成為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合作平台。5年來,「一帶一路」為上合組織區域經濟合作注入了發展新動力。

伴隨中國進入新時代,改革開放開啟新的征程,共建「一帶一路」將為各國發展帶來更多機遇。只要各方秉持並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增信釋疑,加強合作,必將助推區域經濟合作跨上新台階,也將使合作成果更好地惠及區域各國人民。

政策溝通廣泛開展

2015年7月10日,上合組織發表了《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烏法宣言》,支持中國關於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倡議。在「一帶一路」合作框架下中方與各國積極開展規劃對接。

中國與哈薩克簽署了《「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與「光明之路」新經濟政策對接合作規劃》和《中哈產能合作規劃》。中國與巴基斯坦、塔吉克和烏茲別克達成雙邊合作諒解備忘錄。中國與吉爾吉斯斯坦簽署了《關於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合作規劃》和《關於共同推動產能與投資合作重點項目的諒解備忘錄》。

2016年9月,中方發布了《建設中蒙俄經濟走廊規劃綱要》,旨在推動中蒙俄三國在「一帶一路」框架下開展全面經貿合作。2017年10月,中國商務部與歐亞經濟委員會共同簽署了《關於實質性結束中國與歐亞經濟聯盟經貿合作協議談判的聯合聲明》,推動「一帶一路」建設與歐亞經濟聯盟建設對接合作。

設施聯通快速推進

在「一帶一路」框架下上合組織區域交通運輸網路、能源網路以及通信網路建設取得顯著成效。

中歐班列成為互聯互通的重要標誌。截至2018年3月底,中歐班列已開行7600 列,覆蓋中國21個省份和27座城市,並延伸至歐洲11個國家的28個城市,成為貫穿歐亞大陸的大動脈。

區域能源網路初步建成。中國積極推動與各國能源互聯互通合作,促進各國和地區之間的能源資源優化配置。中俄原油管道、中國—中亞天然氣管道A/B/C 線保持穩定運營,中國—中亞天然氣管道D線和中俄天然氣管道東線相繼開工,中巴經濟走廊確定的16項能源領域優先實施項目已有8項啟動建設。中國與俄羅斯開展跨境電力貿易,中巴經濟走廊電力合作取得實質性進展,為實現區域能源互聯互通奠定了重要基礎。

區域通信網路不斷完善。中國聯通的國際陸纜已與周邊國家相連接,其中4條光纜穿過蒙古、哈薩克和俄羅斯與歐洲相連,構建了亞歐地區可靠、完善的大容量陸地光纜通信系統。中國移動還在上合組織部分成員國開通了國際通信漫遊業務,使網上絲綢之路夢想成真,也為跨境電商的發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設施保障。

貿易暢通穩步發展

經各方共同努力,2017年,中國與上合組織成員國貨物貿易總額達到2176億美元,同比增長19%。中國目前已經成為俄羅斯和吉爾吉斯斯坦的第一大貿易夥伴,哈薩克、烏茲別克和塔吉克的第二大貿易夥伴。各國之間進出口商品結構逐漸優化。跨境電商作為一種新型貿易方式在上合組織成員國得到快速發展。

截至2017年底,中國對上合組織成員國累計投資超過852億美元,各國對華投資累計約20.75億美元。投融資合作帶動39數百個能源、交通和農業等領域項目順利推進。目前,中國在上合組織成員國共有33個經貿合作區,有效帶動了各國間產能合作,產業聚集和示範效應逐步顯現。

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和產能合作促進了中國與各國承包工程的快速發展。根據商務部的統計,2017年,中國在上合組織成員國工程承包累計合同額2133億美元,累計營業額1530億美元。「一帶一路」國際合作的旗艦項目—中巴經濟走廊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中國企業承建的烏茲別克「安格連—帕普」鐵路卡姆奇克隧道項目建成通車,該隧道是烏茲別克人民「夢想的隧道」。塔吉克首都杜尚別的熱電廠項目解決了首都居民的冬季供暖問題,是名副其實的民生工程。吉爾吉斯斯坦的輸變電項目助力其實現能源獨立。

資金融通不斷創新

資金融通是「一帶一路」的重要支撐。中國與各成員國繼續擴大金融合作規模。

截至2016年,中方與俄羅斯、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和烏茲別克五國簽署有效的雙邊本幣互換協議總規模達1600億元人民幣。中方已為成員國提供約80億美元優惠貸款。此外,亞投行、絲路基金、中國—歐亞經濟合作基金、中哈產能合作基金的組建,大大豐富了中方在該地區的投資平台。

與此同時,中方與成員國積極創新金融合作模式。2017年,俄羅斯鋁業聯合公司在中國上海證券交易所成功發行10億元人民幣熊貓債券,這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企業在中國資本市場融資的有益嘗試。哈薩克將人民幣列為儲備貨幣,阿斯塔納金融中心同上海證券交易所進入實質性合作階段。烏茲別克全國統一結算中心將中國銀聯國際支付系統與烏銀行間支付系統聯通,為中國與中亞國家在結算領域合作開闢了先河。

民心相通日益深化

旅遊、教育和醫療成為推進各國之間民心相通的重要領域。

中俄之間旅遊服務業快速發展。2017年,中國赴俄旅遊人數達150萬,中國已成為俄羅斯第一大旅遊客源國。而俄羅斯公民赴華旅遊為234.5萬人次,中國在俄羅斯遊客出境游排行榜上位列第二。哈薩克正式成為中國公民旅遊目的地國,計劃每年赴哈旅遊的中國公民達到20萬人次。塔吉克對中國公民給予落地簽的便利政策,促進兩國人員往來。

中國與各國之間教育交流日益頻繁。目前中俄兩國教育領域長、短期留學交流人員達7萬餘人。雙方力爭2020年將留學人員總數增至10萬人。俄羅斯和哈薩克成為中國吸收外國留學生的重要來源國。2013年,在吉爾吉斯斯坦創建的奧什孔子學院成為當時全世界第一所以漢語本科學歷教育為起點的孔子學院,是目前活躍在絲綢之路上的「文化使者」。

傳統醫學在促進民間交往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黑龍江省擬開發中俄中醫服務平台,預計到2020年建成3至5個涉外中醫藥服務中心,為俄羅斯毗鄰地區的公民提供醫療服務。新疆將逐步開展面向周邊國家的國際醫療服務,全面提升區域醫療服務能力和水平。

作者單位為商務部歐亞司,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責編:蕾西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報道雜誌社 的精彩文章:

一位新加坡記者眼中,現在中國與10年前有什麼不同?

TAG:中國報道雜誌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