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史上最賢德的皇后,死後百官一律落淚,其墓地千百年來從沒被盜過

史上最賢德的皇后,死後百官一律落淚,其墓地千百年來從沒被盜過

原標題:史上最賢德的皇后,死後百官一律落淚,其墓地千百年來從沒被盜過


明孝陵有著「明清皇家第一陵」之美譽,其建設設計極具特色,首創了在封土及寶城前建築方城的和明樓的布局格式,使得寢部分顯得氣勢雄偉,凌駕於其他區域之上。同時,孝陵主體從大金門經神道直到寶城,其布局呈北斗星狀,取「魂歸北斗」之意。陵內植松十萬株,養鹿千頭,每頭鹿頸間都掛有「資宰者抵死」五個字的銀牌,更為這座皇陵增添了神秘色彩。素有「賢后」之稱的馬皇后就長眠於此。


馬皇后,名秀英,宿州州(今安徽宿縣)人,祖上曾是當地富豪。父親馬公仗義好施,致使家業日貧。馬公沒有兒子,視秀英為掌上明珠。馬皇后自幼聰明,能詩會畫,尤善史書,性格十分倔強。當時,按照封建習俗,婦女都是要纏足的,但是馬皇后執意不肯,因此後人多稱其為「大腳皇后」。 元朝末年,社會動蕩。馬皇后的父親馬公因為殺人慾避仇,便將愛女託付給生死之交郭子興撫養。郭子興視同己出,教她讀書寫字,其夫人張氏則手把手教她針織刺繡。在他們夫妻二人的殷勤教導下,馬皇后出落得神情秀越,濃而不艷,美而不驕。無論遇何急事,她都舉止從容。郭子興夫婦倆都希望她能嫁一個好人家。



後來,百姓不堪重壓,爆發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1352年,郭子興在濠州起義響尖韓山童、劉福通在潁州的起義。後來,朱元璋投軍於郭子興部下,他英勇善戰,屢立奇功,很得郭子興夫婦器重,便將養女馬秀英許配給了朱元璋。朱元璋做了主帥的女婿後,人們就改稱他為「朱公子」,他在軍中的地位大大提高。馬秀英和朱元璋志同道合,感情深厚。她隨朱元璋南征北戰,成了朱元璋的得力助手。


1368年正月,朱元璋在應天府(今南京)登基,國號大明,建元洪武,冊封36歲的馬秀英為皇后。


馬秀英成皇后後,富而不奢,貴而不驕,仍保持節儉樸實的生活作風。她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宮嬪敬服;她留心政事,禮待臣下,關於人民,深得朝野上下敬重。



《馬皇后遺傳》記載:馬皇后病重期間,君臣請禱祀求良醫,馬皇后自知難以痊癒,堅決不肯。她對朱元璋說:「生死有命,禱祀何益?世人良醫,亦不能起死回生,倘服藥不效,罪及醫生,轉增妾過。」朱元璋嘆息不已,繼問馬皇后有無遺言,馬皇后嗚咽道:「妾與陛下起布衣,賴陛下神聖,得為國母,志願已足,尚有何言?妾死後,只願陛下求賢綱諫,有始有終,願子孫個個賢能,臣民安居樂業,江山萬年不朽。」言畢,51歲的她溘然長逝,宮人慟哭失聲,百官一律落淚。


永樂元年(公元1403年),明成祖朱棣追尊其母馬皇后為孝慈慈昭憲至仁文德承天順聖高皇后。嘉靖十七年(1538年),明世宗朱厚熜再次追尊馬皇后為孝慈貞化哲順仁徽成天育聖至德高皇后,後世簡稱孝慈高皇后。



朱元璋把馬皇后葬於孝陵,他死後亦葬於孝陵。朱元璋和馬皇后合葬的地宮俗稱稱「寶城」,是一個直徑約400米的圓形大土丘。它的四周有條石砌成的石壁,南邊石壁上刻有「此山明太祖之墓」7個大字。寶城厚實堅固,依山勢高低起伏而建。下面砌有巨石,上壘築了厚約1米的明磚。它至今保存完好,從沒有盜賊光顧過。



明孝陵在建築風格上的創新為北京明、清官式建築所承襲,在此後的明、清官式建築上得到廣泛的應用。例如孝陵享殿台基上的大型鼓鏡式柱礎,其形制起源於明初,與宋代及其以前官式建築所使用的覆盆明孝陵中還有一塊由清朝的康熙皇帝親手書寫的治隆唐宋碑。


孝陵的御碑亭中陳列著五塊碑,正中一塊刻「治隆唐宋」四字,碑高3.85米,寬1.42米。「治隆唐宋」是頌揚明太祖治國方略超過了唐太宗李世民和宋太祖趙匡胤。康康熙如此詔示天下,表現出他對朱元璋和馬皇后的尊重和欽佩之意。


知歷史工作室歡迎您來稿,來稿需是原創首發


謝謝參與支持,讚賞是動力,轉發是鼓勵,原創不容易,請多珍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知歷史 的精彩文章:

諸家子獨有他可用,一大臣向皇帝推薦,此人大叫:這事萬萬不可
他讓妃子回娘家反省,可是妃子卻改嫁了,他勃然大怒發動了戰爭

TAG:新知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