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潰!你真不是做交易的命?沒被KO,那就再來!
微
情書
現在才知道
確定一個方向,比定下一個目標,要重要得多
關鍵在於,方向讓人快樂,目標往往讓人痛苦
導讀:
兩年前做交易,波特的主要動力是實現所謂華爾街交易員的生活方式:彈指間數千萬上億美元的交易,隨隨便便賺幾百萬美元,開著跑車四處兜風,玩各種高大上的東西。而現在做交易,近半動力來自於責任。
本文轉自交易門,作者馬賽客。交易門聚焦中國金融交易生態圈,專註報道業界個體的職業生涯和人生故事。
資金成本是硬成本
股指期貨受限後,波特還掉部分借的錢。在不掙錢的2015年第四季度,他開始意識到自己的資金成本問題。以他2015年的收益率,20%的利息根本不是事兒。但股指期貨的瘋狂過去後,一年做出超過20%的收益率變成了考驗。
波特是純粹的個人信用借貸,2016年再借錢時,波特把利息降到12%。前一年還是20%,他覺得相差太多也不合適。他思考的依然是如何掙錢,不是如何省錢。
整個2016年,波特的收益率在20%左右。有了2015年的盈利,波特在財務上沒什麼壓力。他有車有房有存款,但2016年波特狀態並不從容,「很難描述」。以前的業餘愛好,遙控車、滑雪、鋼琴,在這一年全沒有了。他沒有心情玩。
這一年的波特總是在想,下個月的錢從哪裡去掙回來。
崩潰中前行
2017年,量化交易行業迎來空前挑戰,商品期貨在震蕩,股票裸多策略、阿爾法策略都苦不堪言。監管和市場環境影響下的機構資金退出,也使一些表現不俗的團隊規模縮減。
6月的一天我看到波特的朋友圈:「繼續吧,迎接……下一個崩潰。」兩天後我見到他,得知他的合伙人從全職變成了兼職,90後的IT辭職,另一個小夥子也很誠實地告訴他,自己打算辭職了。
股指期貨市場萎縮後,波特的團隊在市場中沒有表現出足夠強大的盈利能力。他們的自營交易不溫不火,似乎沒有樂觀的未來。
合伙人人到中年,有家庭有小孩,熬不住了。90後的IT同事在上海打拚,有結婚買房的壓力。波特說,「也可能不全是錢的問題,期望引導、公司內部職業發展規劃等,還是做得不到位。」
眼看團隊成員一個個離開,自己馬上要單打獨鬥,波特有一種眾叛親離的感覺。波特現在要干兩個半人的活,如果另一個夥伴離開,他也得先把工作扛下來。「崩潰完沒被KO,就再來唄。」
重建團隊
兩年前做交易,波特的主要動力是實現所謂華爾街交易員的生活方式:「彈指間數千萬上億美元的交易,隨隨便便賺幾百萬美元,開著跑車四處兜風,玩各種高大上的東西。」
現在做交易,近半動力來自於他對團隊的責任,他希望帶領團隊成員實現不錯的收入,不用為自己的物質生活擔心。
雖然目前團隊處在重建中,波特做好一家私募基金的信心沒有動搖。「前一陣看看網上的排名,我們其實挺牛逼的。」波特說,「只要我們足夠努力足夠聰明,應該不會跌到水平線以下。」
歡迎留言、點贊、分享!
點贊數量最多的前5條留言,送驚喜禮物哦!


※連續15年擊敗標普500!投資天才為何慘遭滑鐵盧?
※投資預言界的「水晶球」:國防黑金一戰,獲利百倍!驚艷整個華爾街!
TAG:環球辛聞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