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知乎上的他們都年薪百萬嗎?

知乎上的他們都年薪百萬嗎?

「這是你的人生嗎?」「你的人生究竟想要什麼?」

每當他們面臨人生選擇的十字路口時,這兩個靈魂拷問般的問題就會迴響耳畔,這是「知乎er的基本款人生」。

曾有人以這種形式調侃活躍在知乎的用戶們。

在所謂的「基本款人生」里,無論是家境殷實、自小出國留學的「女神」,還是出身貧寒通過自我奮鬥考入國內TOP10大學的鳳凰男,最後都雞湯式地以尋找人生意義、夢想為由逆襲,成為「年薪百萬的人生贏家」。

去年,當知乎宣布註冊用戶數超過一億時,曾有機構隨機選取其中300萬用戶的職業進行分析,真正的「知乎er」形象在大數據下逐漸浮現。目前,知乎上的主力軍,主要來自學生、產品經理、自由職業、程序員、工程師、設計師、教師、人力資源、律師等群體。

這是一群分布在天南海北的普通人,是這個時代下的新知青年。通過一個字一個字的敲擊,他們向同樣普通也同樣渴望求知的同類分享自己的見解、經驗和故事,構築了一個真實得有些殘酷的世界。

文|王南

編輯|馮翔

1

以法醫職業為主題的熱門日劇《Unnatural》里,一名法醫勸慰一位難以釋懷妻子之死的老人:「人死了,哪會分什麼好人壞人,只是碰巧死了,我們也只是碰巧還活著。碰巧還活著的我們,不能把死亡當做不吉利的東西。」

悲慟,恐懼,悔恨,不舍,人們面對死亡的千百種情緒,也是30歲的法醫吉馳自選擇這一專業以來感知的人間百態。

吉馳是一名法醫。初中時,他迷上了國產刑偵劇里那些穿白色工作服提取指紋、骨頭與血跡,在實驗室里用顯微鏡做檢驗的一群人。許多年後,他也穿上了白色工作服,上解剖課、到公安局裡實習,像《Unnatural》里的法醫們一樣,見證著傳染疾病致死、過勞死、殺人案、火災,以及墜樓、自縊等各種死亡現場。

死亡沒有給他帶來恐懼,反而是一種探索未知的渴望。「法醫遇到一個案件,根本不知道事實真相是什麼,一切都要依靠自己的專業,自己的細緻觀察去發現問題,解決事情。」

現在吉馳每天要面對的「死亡」,就在一方簡潔的大辦公桌上。熒光燈下,來自第一現場的斑駁血跡、嗆人氣味、目擊證詞全都濃縮在了由前方法醫鑒定整理好的一個個案卷袋裡。他與其他六名同事每天要面對的,是標本、屍體照片、屍檢報告。他們從一堆素材里抽絲剝繭,一點點推導出「謎底」,再與已有結果進行核對。

來自死亡現場的探索與冒險,觸感與氣息變得遙遠了。吉馳就像一名普通公務員,朝九晚五地上班。但總有些時刻,他的生活有那麼一點不同。

幾年前的某一天早上,他突然發現手機里湧進了無數條消息提示。

前一晚睡覺前,他在知乎上回答了一個問題:「被害人的死狀非常慘,家屬非要看屍體,該怎麼處理?」他趴在床上,用手機寫了一千多字:「我也見過堅持要看的家屬,我也見過看完之後承受不住嚎啕大哭、癱軟在地的,所以我一直認為相對於死去的人,我更難以面對活著的人……」

他的知乎湧入了數以千計的關注量。在那之後的幾年時間裡,他回答了300多個跟死亡有關的問題。「法醫開始解剖新鮮屍體的時候會放血嗎?」「如果我作為第一發現者在大街上發現一具被害者屍體,我閑的沒事幹把屍體解剖了的話我犯法么?」許多問題看似天馬行空,吉馳每次從法醫和法律的角度作出解釋,總能在第一時間收穫許多點贊與評論。

在知乎上,吉馳叫做「死者代言人」——從死者身上找線索,還原真相。現實中的吉馳背著雙肩包,走在北京的霧霾天里,像一個還在實習的大學生。我們在國貿附近一家餐館見面,聊到關於死亡的種種細節,他熱情高漲,全然忘了碗里的面。

翻看他在知乎的回答內容需要一定的勇氣。比如在「為什麼法醫要用手電筒照射死者的眼睛?」這一問題的回答里,往下滑動幾下,就會發現有幾隻腐化程度不同的眼睛注視著你。那是他在《法醫病理學》一書中找到的幾張示例圖,用以說明法醫如何通過眼角膜的渾濁程度判斷死亡時間。

如他在知乎上出版的電子書中寫的:「出於對法醫的熱愛,我開始在網路上進行有關法醫方面的科普,希望有更多人能了解到真實的法醫,從而破解一些不科學、不正確的知識,讓這門帶有神秘色彩的職業能更真實地呈現在大家的面前。」幾年的時間裡,吉馳認真回答了300多個關於死亡的話題。他喜歡在知乎上回答這一類源於生活觀察的問題,往往一千字左右的答案,他會花上一兩個小時的工夫準備,翻看論文和專業書籍,把幾頁幾頁的專業解釋濃縮成幾行通俗話語。

學醫多年,他深知人類比自己想像中脆弱更多,對死亡也有自己從容的理解。

脆弱感從何而來?他說例如「醫生有沒有遇到過『這都能死』的病例?」這一問題里,就有一則死亡原因讓他印象頗深:因拔鼻毛造成顱內感染而死亡。「有的人會因此悲觀,哇,覺得世界好危險,每天就開始擔心,我會不會死啊。而我覺得一個人連根本不在意的事情都可能死的話,那也沒辦法躲,是吧?」

儘管如此,直至看到這則回答之前,我都無法理解吉馳的回答下那些對於法醫與死亡源源不斷的關注與好奇。

「人體中有沒有看起來十分漂亮的細胞?」這個看似輕鬆的話題讓吉馳準備了好幾天,搜集了各種各樣的細胞圖。在答案的最開頭,他寫下「細胞是真好看啊」,並用了五個感嘆號來表達自己的喜愛之情。

在顯微鏡下,兩面凹、圓餅狀的紅細胞像一隻只多肉的小柿餅;脊髓的切面像一隻癟嘴生怒的圓臉貓;次級卵泡團結在一起,畫下一枚輕輕留下的貓爪印,神經細胞與神經纖維在不同色調的處理下形成了一片夕陽下隨風搖曳的蘆葦盪……

生的輕盈與死的沉重,在法醫吉馳的眼中都是科學世界裡自然、平常的存在。人們也在他的回答里,一點點推開了認知的大門。

吉馳

2

吉馳聽過許多人這麼形容法醫這一職業,每天接觸死人,不跟活人打交道。雖然言過其實,但不可否認受職業影響,他更喜歡一個人獨處。更多時候,他通過手機關注世界上正在發生的事,聽網友們的反饋與不同的想法。

室內設計師SunLau正是吉馳的關注列表裡,以另一種方式生活的人。

Sunlau算得上是室內設計師中的網紅,在知乎上有35萬粉絲,在8年的時間裡,他一共回答了870多個問題。82年出生的他自稱為「豆叔」。入行14年的時間裡,他從最早領1000多塊錢月薪的學徒開始,一步步成為了自由設計師,創辦自己的設計事務所。

與吉馳相似,Sunlau在知乎上的走紅源於自己的無意之舉。2010年剛上知乎時,Sunlau原本處於圍觀狀態,隨著知乎上關於設計類的問題多了起來,他也開始嘗試答題。

Sunlau覺得,一名設計師首先得熱愛生活,「如果說你喜歡這個人,你就會去告訴他你身上有這些缺點,然後會去幫助他改善。」

他自己當然也不例外。他喜歡吃麵條,有時候半夜餓了,即便家裡沒有麵條,他也會起身親自擀麵條吃。在他看來,室內設計源於生活里的每一處細節,「比如說生活習慣,他們每個人做的菜不同的話,他對於廚房的供應要求、布局是非常大不同的。」

因此在回答一系列關於廚房設計的問題時,他會停下來設想每個人做飯的場景。愛吃爆炒的人家,炒菜前要準備好蔥姜蒜,在油滋啦啦燒到滾燙時一個轉身將配料倒入鍋中,只待饞人的香氣氤氳。也有在海外生活久了的年輕人,只需要用一隻平底鍋煎雞蛋與牛排,廚房只在他們的生活里匆匆而過。

千百種人生,無數種生活情境,在Sunlau的設計圖紙與答案里,「完全不是一個量級」。

Sunlau工作時常用的工具

每次寫好一份文字答案後,找圖還要花上8到10個小時。Sunlau舉了個例子,他想像過一種可以卡在洗水池上、節省使用空間的砧板。只有想像,沒有實圖是不夠的。他需要在英文網站上,變換各式各樣的搜索詞,翻了幾百張圖之後,才能找到那一個凹槽剛剛好,足以讓砧板卡住的洗手台配圖,同時它首先還得美觀。

他的回答中到處都是微小的可愛之處。比如在介紹廚房的使用分區時,原本幾句話就可以把清洗區、烹飪區、廚具儲藏區解釋清楚,他還是用製圖軟體繪製了一個個小圖標,小巧精緻的菜碟、洗手台和鍋爐安靜地躺在圖標中。

每當他認真回答完一個話題,好評總是像潮水般湧來,最好的評價或許是:「如果以後有機會,想請你幫我設計新家,並請你吃我在你設計的新廚房中做出的第一頓飯!」

Sunlau

3

去年,當知乎宣布註冊用戶數超過一億時,曾有機構選取其中300萬用戶的職業進行分析,學生、產品經理、自由職業、程序員、工程師、設計師、教師、人力資源、律師等位於前列。與吉馳、Sunlau一樣,這些分布天南海角的普通人通過分享自己的見解,構築了一個充滿新知的世界。

Sherry Li最早開始玩知乎的時候只有15歲。從小在國外讀書的她喜歡音樂,現在在伯克利音樂學院學習電子音樂專業,喜歡在知乎上分享視唱練耳、寫歌詞等音樂方法。高中畢業後,她回國參加知乎舉辦的鹽Club偶然結識了一位音樂人,一年之後她收到邀請,給鹿晗的新歌寫歌詞。這是她過去從未想像過的事情。

她在伯克利音樂學院度過了快樂的幾年,如今即將畢業。她至今最感謝的,是在高中面臨人生選擇時,她在知乎上收穫的來自網友們熱心認真的建議。一位量子物理學者告訴她,在夢想與現實之間的選擇可以用外部評分和內部評分的概念來衡量。「內部評分越高,人更能達到內心的幸福和自由。」

後來她遵循內心,走上了音樂之路。往後的人生中,每當內心搖擺時,她都會回去翻這道題,去重溫當時的人們對自己說的話。

在現在所學的電子音樂專業里,Sherry可以製作出交響樂團的樂器演奏不出的聲音。下雨天的滋滋聲來自於炙烤的培根、拉開易拉罐的聲音、蘋果手機開屏的聲音、科幻大片里變形金剛變形時的「咕嚕咕嚕」……在電音世界裡,她獲得完全的掌控與自由。

Sherry Li

教師青葭來自四川廣安,幾年前第一次在知乎上看到關於現代詩歌的討論時,她感到對於來自小城市,身邊沒有太多人可以交流的她而言,那裡就是一個全新的世界。

如一則回答所言:「能在洶湧的數據洪流里找到一個持有同樣觀點的人,像是在茫茫森林裡尋到了和自己略微相仿的葉子。但僅僅是尋找這一步,已經足夠艱難了。」青葭見識了更寬廣的森林,也通過找到一片片與自己價值觀相似的葉子,拾得了認同與自信。

她開始在知乎上分享自己的文章。有時是自己對語文的理解,在知乎上與網友探討對於「夕顏凝露容光艷,定是伊人駐馬來」的理解。有時則是解答其他老師在當班主任時遇到的困惑。班上有學生戀愛了,告訴了她,她也不做評判,而是循著知乎上的收穫,讓他們讀波伏娃的《第二性》,讓他們自己領悟:真正美好的愛情,是讓你變得比以前更好。

青葭

cOMMANDO還記得最早那會兒上知乎時,他感覺自己被扔進了一個圖書館。圖書館裡從地面到天花板,全都是書架,書架上都是自己最喜歡的一類書。「你就覺得,我從最近的一本開始看就行,永遠也看不完,OK,人生齊了,就這種感覺。」

cOMMANDO原名祝佳音,現在是一家遊戲媒體的主編。他的知乎草稿箱里,躺著八九百個草稿,從註冊至今,他已經回答了網友一千多個問題。

他還記得,早期登錄知乎時,他會想起20年前剛開始用電腦上網的日子。那時候,中國第一家互聯網公司瀛海威正意氣風發,最早的BBS站點還需要通過撥打長途電話,在每秒1-2K的網速中下載信件包。這些信件包里是一個個離線的論壇,他可以花上一整天的時間把論壇看完,寫好了回復再發送回去。

或許是因為網路資源的稀缺與珍貴,他至今都覺得那是一個大家真正認真探討的空間,「很多人可能沒有見過我那個時候的互聯網,我甚至覺得他們不知道,如果你認真的話,是一種多好的感受。」後來,上網變成一件再簡單不過的事情時,各種論壇網站四起。有那麼一段時間,他覺得極度無聊,甚至懷疑互聯網上的東西已經被自己看完了。

直到2010年知乎出現時,他再次找到了曾經在90年代的論壇里相似的感覺。在其他的網路領域和公共場合中,認真有可能會招來嘲笑,「那麼認真,你至於嗎?」

只有在知乎,認真是最自然不過的一種態度。

沒看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物 的精彩文章:

在國外能享受的美好,我們也同樣值得擁有
頭號玩家,斯皮爾伯格的又一場痴心妄想

TAG: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