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200噸核導彈打不到華盛頓?軍事專家怒了:我們沒責任

200噸核導彈打不到華盛頓?軍事專家怒了:我們沒責任

38年前的今天,我國向南太平洋預定海域發射的580乙彈因控制系統問題導致二子級發動機提前6.4秒關機,實際射程只有約7600千米。即便如此也達到了我們對「580」任務「打二成一」的最低要求,中國第一種洲際導彈就此誕生!

但公開資料顯示,「東風五號」並未按照甲彈的9000多千米射程定型,而是取了與故障彈射程更加接近的8000千米!這個射程炸阿拉斯加的雪橇犬綽綽有餘,想掀華盛頓的地皮可就差遠了。威懾美帝?你們真是想多了。

巧合的是,我國航天部門在定義彈道導彈射程時將8000千米作為中遠程導彈和洲際導彈射程的分界線。往前一步就是洲際導彈,往後一步就不是。我們取這個數字作為定型標準,可謂既有技術原因也有戰略原因。

按照1965年七機部制訂的「八年四彈」規劃,起飛質量達200噸的「東風五號」用於對美國本土目標實施核反擊。而射程更短的「東風四號「則用於威懾蘇聯。誰知一年後國內政治風雲突變,十年「大抽風」完全打亂了我國的戰略武器研製規劃。時間到了1969年,就在「東風四號」「東風五號」研製的關鍵時刻中蘇兩國在珍寶島爆發武裝衝突。「防修反帝」的戰略眼看就要變成「反修反帝」,內憂正盛的中國哪能經得住同時與兩個超級大國過招?無奈之下我們開始尋求與美國改善關係。此時,深陷越戰的美國也在尋機瓦解越共背後的中蘇聯盟。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兩顆疲憊的心走到了一起。

發射返回式衛星

70年代初期,生於動蕩歲月的「東風五號」01批經過特殊彈道飛行試驗和返回式衛星發射後,並未達到設計要求。至關重要的彈頭防熱材料更是沒有著落(在第二代洲際導彈研製時,我們又被同類問題卡住了)。專委只得組織北京、上海兩地同時修改總體設計、攻關彈頭防熱材料。

為贏得主動,我們需要儘快裝備足以打擊蘇聯腹地大型工業城市的戰略導彈核武器。1975年5月19日,國防科委和七機部在軍委第十三次常委會議上彙報工作進展。這個會議首次提出「東風五號」的「兩步走」戰略:第一步只求覆蓋蘇聯全境,射程在7600至8000千米,力爭1977年基本定型並交付部隊;第二步要求覆蓋美國全境,完全實現總體設計要求。

R-36R在70年代末服役,我們再次落後

這樣的戰略規劃不但可以進一步拉近與美國的關係,還給前景並不明朗的彈頭防熱材料攻關留出足夠的時間。關注公眾號「米格的空天小站」(mir-2ss)可獲取更多高質量軍事科技資訊。本文系軍事自媒體「米格軍事評論」在騰訊新聞和天天快報發布,未經授權轉載改編,將追究法律責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米格空天防務 的精彩文章:

敘利亞前線的四個逃兵,為何成為大國空軍的隱痛?
永遠熱淚盈眶,殲-10首飛的十個瞬間將永載史冊

TAG:米格空天防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