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手語有了「普通話」,盲文有了「規範字」

手語有了「普通話」,盲文有了「規範字」

科技日報記者 張蓋倫

21日,記者從教育部了解到,從今年7月1日起,《國家通用手語常用詞表》和《國家通用盲文方案》將作為國家語委語言文字規範正式實施。這意味著,手語有了「普通話」,盲文有了「規範字」我國手語和盲文規範化工作迎來新里程碑。

之前學的手語和盲文,還作數嗎?研製組負責人表示,國家通用手語和通用盲文不是另起爐灶,而是遵照語言文字規律,在國家語言文字規範化工作和殘疾人事業發展總體要求下,有計劃、有步驟、有目的進行的,是對以往手語和盲文規範化成果的繼承、發展和完善。

「這是保障特殊人群實現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權利。」上述負責人強調。

2011年,教育部、國家語委和中國殘聯共同委託國家手語和盲文研究中心開展了全國手語、盲文使用狀況的抽樣調查,調查結果顯示,手語動作不一致和辭彙量不足是當前我國聽力殘疾人和殘疾人工作者手語使用中面臨的兩大問題。59%成年聾人和82.8%聾人工作者認為有必要制定國家通用手語。

而在盲文閱讀上,則存在「讀音」、「分詞連寫」和「分辨詞義」三大問題,半數以上的視力殘疾學生、教師和成年視力殘疾人認為需要完善盲文。

於是,國家語委、中國殘聯啟動了《國家通用手語標準》《國家通用盲文標準》兩個重大課題,專家歷時七年的研究、規範與方案試點,最終形成了現在的《國家通用手語常用詞表》《國家通用盲文方案》。

來看看它們有何變化。

《國家通用手語常用詞表》收錄了聽力殘疾人現實生活中廣泛使用的手語,替換了過去許多和漢字一一對應的手語,大量減少了手指字母的使用,注意描述手語表達時體態動作和面部表情的變化,重在體現手語表形表意的語言特點。

研製組負責人坦言,將手語規範納入國家語委語言文字規範標準範疇是改革開放40年以來的第一次。手語的表達如同有聲語言一樣豐富、靈活,哪些內容適宜納入規範和如何規範還需要深入研究。未來,國家通用手語與地方手語仍將長期共存。通過推廣,引導聽力殘疾人更多地使用通用手語需要幾代人的努力。

而制定盲文規範,還用到了大數據。

研製組以漢語盲文和現代漢語資料庫成果為基礎,形成了本研究的高頻詞詞表(37200詞)、漢語測試材料(1500萬字)、盲文測試材料(500萬方)。以漢字、實有音節、基本音節以及按聲母分組的聲調使用頻率為基礎數據,進行了上億條數據運算。

《國家通用盲文方案》沿用了現行盲文的聲母、韻母、聲調和標點符號,沒有改變、刪減或增加任何一個符號,只是完善了現行盲文標調規則,規範了聲調符號的用法,也就是說,學習了國家通用盲文的人,如果要閱讀以前舊版現行盲文書籍,無需準備性學習。

讀音準確是修改標調規則的首要目標。過去的盲文應用規定「一般不標調,需要時才標調」,標調率低,標調不一致,於是出現讀音不準、詞義不清問題。

直接字字標調能解決讀音不準的問題,但又會大量增加盲文方數,與盲文簡潔的共性背道而馳。為此,研製組討論了多種省寫方式,找到最優解,盡量使得盲人記憶負擔小,實現「易讀易寫」。

現在,通用盲文本質上是字字標調的,在計算機後台每個字都帶調(只是在紙質版的盲文中有省寫),這為盲文的計算機朗讀提供了可靠的基礎,消除現行盲文信息化一直存在的巨大障礙。由於通用盲文字字帶調,盲漢翻譯的難度大大降低,準確率能夠大幅度提高。

來源:科技日報

編輯:陳小柒

審核:王小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技日報 的精彩文章:

從「殺出一條血路」到「走出一條新路」
速查!勞動者的這些權益你都享受了嗎?

TAG:科技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