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玉雕,超脫於技藝之外的文化傳承!

玉雕,超脫於技藝之外的文化傳承!

《三字經》中說:「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更是把琢磨璞玉,提到到人文的境界,和人的學習和成才相提並論。這就是中國玉雕藝術,在源遠流長的玉文化長河中,玉雕承載著中華民族幾千年的中華睿智和精髓。一代代制玉人,一代代的文人墨客,用他們的智慧和情懷,用筆用文用刻刀用玉石,刻畫出一個個時代藝術與人文歷史,折射出玉文化獨特的魅力。

現狀解讀

經過歷史之輪的滾滾轉動,玉雕藝術隨著工業時代的興起,出現了良莠不齊的局面。玉雕藝術的長期發展中,缺乏中發展規劃指導、專業人才培養機制的不健全、玉雕題材的封閉陳墨、優質玉石資源被壟斷、設計格陳舊、傳統工藝技術陳舊,等等,制約了玉雕產業的發展壯大。比如在如今的玉雕創作中,出現了迎合市場需求,商業味濃郁的成品玉雕,匠氣重,多用機雕。

但是另一方面看,雖然當今玉雕出現種種困境,但是處於文化興國的大時代,社會的空前繁榮安定,為玉雕的發展提供了一個嶄新的機遇和舞台,並逐漸賦予了其新含義和使命。

創新繼承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上層建築反映經濟基礎,不同時期玉雕藝術都有其鮮明的時代特徵。每一件玉雕作品,不僅是一件藝術品,更是中國玉文化的載體,承載了玉文化的本身,和玉雕人的精神追求,更是體現了每一個時代的文化需求。創新和傳承,一代代玉雕人通過幾千年的不懈努力,將玉雕藝術推向了如今的藝術巔峰,西學東漸、繼承傳統,開拓未來。

西學東漸,不是拿來主義,是對古代玉文化的理解,再結合現代西方繪畫、雕塑藝術,進而創新的現當代玉雕技藝;而對古代琢玉技術的傳承,也不是墨守成規,而是在細細品讀過去時代的韻味,習得傳統的真諦,模仿其造型和紋飾,加上現代的市場、人文需求,創作而成。

熠熠生輝

伯樂識得千里馬,在玉文化中,也有「相玉」一說,相玉,即是玉雕人對原石由外及里的認識,當一個玉雕人看到一塊玉石原石的時候,用其犀利並且充滿欣賞的眼光,不同角度觀察、分析、總結、聯想、想像、心理創作等內心活動的過程,說白話點就是在心中想想一塊原石被雕刻成玉器的想像過程,這需要玉雕人具備深厚的功底,就材施藝、畫龍點睛、因材施教、揚長避免、甚至化腐朽為神奇。

玉雕藝術是中國幾千年玉文化的載體,肩負著繼承、傳播、發揚光大中華民族傳統玉文化的重要歷史使命,玉雕是會說話的藝術,娓娓道出了每一個時代的風土人情、社會百態、精神世界、藝術追求。玉雕不僅是一種技能,更是一種文化傳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華黃蠟石 的精彩文章:

黑白間的藝術 帶你走進青花籽料的世界
冰飄南紅的逆襲之路

TAG:中華黃蠟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