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人們都知道上海,但是你知道「下海」嗎?

人們都知道上海,但是你知道「下海」嗎?

人們都知道上海,但是,有多少人知道下海?在上海虹口區有一座小廟,名為「下海廟」,門牌昆明路73號。可別小看這座小廟,所謂廟小故事多。

查閱史料可知,下海廟始建於清代乾隆年間。下海廟所在地多為漁村,漁民出海打漁,祈求女神媽祖佑護,故建廟奉祀。

上海虹口下海廟

下海廟,俗稱夏海廟、義王廟,最初僅有房屋9間、清代嘉慶年間重修。咸豐四年(1854年)擴建。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增建後殿等十多間。抗戰時期,下海廟毀於日軍炮火。1941年重建。知道了這座下海廟,就可以從一個側面破解上海和下海的由來。

鳥瞰下海廟

黃浦江的「浦」,在吳方言區的意思是小河,多指人工河。宋代時為提升吳淞江泄水能力,在吳淞江兩岸,每隔大約5華里的距離,開通一條水道進入吳淞江水道,這種支流水道稱之為「浦」,吳淞江兩岸共有18個「浦」,即18條水道直通吳淞江。

下海廟財神殿

當時,吳淞江南岸有一個「浦」,即在現在的虹口區海門路一帶,被稱作「上海浦」,與「上海浦」相對的北岸,也有一個「浦」,名為「下海浦」。這是尊隨江南河流命名的習慣,就是接近源頭的支流稱為「里」或「上」,靠近下游的則稱為「外」或「下」,「上海浦」和「下海浦」因此得名。

史料還有記載:上海本是河流的名字,但後來這一代官府設立了專門管理酒稅的機構——酒務,因地處上海浦,就被稱為「上海務」。

外白渡橋

這裡濱江臨海,人流多,交易忙,日漸興隆,稅收增加,隨之上海務的名氣越來越大。鴉片戰爭後,上海成為對外通商口岸,愈加繁榮,逐步成為國際性大都會。這就是上海的來歷。

然而,上海浦興旺發達,「下海浦」卻日漸衰落。明代初期,因為吳淞江河道淤塞,只好另外開挖一條新河道,位置是現在的蘇州河下游,於是,「下海浦」被丟棄。

上海大廈

到了清代末期,黃浦江西岸被闢為租界,興建碼頭、船塢、工廠、貨棧等,「下海浦」更加淤塞。1922年,「下海浦」被填埋,變成一條路,就是現在的海門路,唯一殘留的就是這座下海廟。

外灘

1990年,上海市佛教協會經批准修復下海廟,1992年1月30日對外開放,恢復為佛事活動場所。廟中立有紀念碑,落款處刻字:「海下海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元谷聽雨閣 的精彩文章:

唐代頌牡丹,宋代尚梅花:傳遞時代精神,寄寓文人理想
古代明清琴桌的分類和特點

TAG:元谷聽雨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