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從灰藍到繽紛,從呆板到個性,改革開放四十年,我的衣服我做主

從灰藍到繽紛,從呆板到個性,改革開放四十年,我的衣服我做主

原標題:從灰藍到繽紛,從呆板到個性,改革開放四十年,我的衣服我做主


四十年,歲月不惑,春秋正隆!


四十年改革開放,今日中國,青春更盛!

四十年歲月變遷,美麗雲南,生機盎然!



從今天起,雲南新聞廣播推出《壯闊東方潮 奮進新時代——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年》專欄,全面回顧雲嶺大地40年來波瀾壯闊的偉大歷史進程,展現40年來各族人民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建設美麗和諧繁榮雲南的生動實踐。


衣櫥里的時代大變遷


從「藍綠灰」到「五光十色」,色彩的變遷里投射一個更加美麗的中國;


從「吃上飽飯」到「光碟行動」,餐桌的變遷里呈現一個讓世界刮目相看的「舌尖中國」;


從「一家三代擠一間房」到「書房廚房雜物間功能切割」,家居的變遷正在讓人真切觸摸一個「幸福中國」;


而從「天長水闊知何處」到「一日看盡長安花」,出行的變遷里正勾畫出一個縱橫南北、天塹變通途的交通強國。

這是最好的時代,我們拿什麼獻禮光榮與夢想的四十載歲月?我們的《壯闊東方潮 奮進新時代——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年》專題報道首先為您帶來的是「變遷篇章」,從衣食住行出發,回眸過往,不忘初心好揚帆。


今天為您講述:從灰藍到繽紛,從呆板到個性,改革開放四十年,我的衣服我做主。


今年65歲的鄒大媽在說起自己40年前正值花樣年華卻穿著和五六十歲的老人沒區別的衣服時,眼角眉梢總有淡淡的遺憾:「真的滿街都是一樣的。不分年齡都是穿迪卡,式樣就是中山裝,立領,一排扣子,看上去比較革命。」



雖然青春無美衣,但如今早已退休的鄒大媽卻在五顏六色、款式各異的中老年服飾中找到了自信:「現在大家生活也比較好,老人都開始穿起燦爛的、花色比較紅艷的衣服,都穿得比較時尚。」

今年47歲的王先生現在每每回憶起已經過世的奶奶,總會想起小時候自己身上的白襯衣和妹妹的小花裙:「那個時候我和我妹妹的衣服基本都是奶奶做的,我奶奶的手非常巧,雖然家裡不富裕,但我們都被打理得清清爽爽、體體面面的。」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奶奶的巧手定製成就了王先生和妹妹驕傲的童年,如今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琳琅滿目的時裝店總是激發著人們買買買的慾望,從休閑到復古,從時尚到個性,再挑剔的人也能找到適合自己的那一件。個性時裝店店主燕子:「我們家賣這種風格,說實話,80年代初期那會兒就是屬於奇裝異服,但是現在的人都敢穿了,每個人都喜歡美,也捨得買了。」



新派的年輕人不僅在網上淘美衣,更把自己「穿」進了共享經濟的大潮,燕子告訴記者:「只需要繳納每個月的會員費,就可以無限次數地換穿平台上多達數十萬件的高端品牌時裝及原創設計師品牌時裝,還沒有洗衣服、整理衣櫃的困擾。」




從灰藍到繽紛,從呆板到個性,從單一到豐富,改革開放的四十年,既是一場服裝審美和設計的變革,更是古老中國重新迸發青春活力的生動實踐。雲南藝術學院服裝設計專業教師範佳很感慨:「78年開始,就有一些新的思潮進來。喇叭褲就是思想開放以後宣告個性回歸的代表,我們對於服裝的審美,已經非常多樣化了,我們可以接受各種各樣的元素搭配,現在我們消費服裝的錢花得更多了,可是在收入中的比重卻是下降的,這就是國家發達水平的一個最重要的體現。」


記者手記


還記得奶奶親手給你縫的小花裙嗎?


還記得媽媽在磨破的褲子上給你補的圖案貼布嗎?


如今,當你打開滿噹噹的衣櫃,煩惱的是應該選哪一件?還是怎樣從衣山衣海中找到想要穿的那一件?


今天,當我們再次回眸那段逝去的歲月,總會驚奇地發現,服裝的變革就是一部寫在每個不同年代的中國人身上鮮活而富有說服力的改革開放發展史。


40年改革開放,帶來了經濟的發展、收入的增加、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買買買的底氣和穿穿穿的自信。老百姓的著裝風格由單一走向多元,隱於其後的正是社會經濟的巨大發展和人們思想觀念的多元變化,一個正健步走在偉大復興之路上的中國,正在用服裝傳遞著民族的自信和自豪。


來源:汪灝 韋琪


編輯:李青芸 曹譯文


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新老朋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南新聞廣播 的精彩文章:

健康生活丨在分娩來臨時如何緩解疼痛,安全生下寶寶?

TAG:雲南新聞廣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