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茶可道》讀書筆記

《茶可道》讀書筆記

歐陽修曾說過一句:「水味有美惡而已,欲舉天下之水一一而次第之者,妄說也。」說得乾脆,是個明白人。

花茶也有它的講究。早在宋代,已有記載:「木樨、茉莉、玫瑰、薔薇、蘭蕙、橘花、梔子、木香、梅花,皆可作茶。諸花開時,摘其半含半放,香氣全者,量茶之多少,摘花為伴。」而且只有用綠茶中的烘青(或少量用炒青),和香花拼和在一起窨制出來的窨花茶,才是真正的花茶。而市面上多數只是拌花茶,那些花干,是後來拌進去騙眼睛的—一看得見花的,花的魂已失去;真正的花茶是看不見花的,而花已經在茶里。這裡面好像有一種人生的真義,多少消除了我對花茶的成見。

喜歡許多茶葉的名字,聽著看著就覺得耳目清亮。有個小小的心愿,那就是挑個清凈時刻,新雨過,小窗明,執湖筆小楷,在宣紙上細細抄寫下列茶名:西湖龍井,廬山雲霧,洞庭碧螺春,黃山毛峰,太平猴魁,恩施玉露,信陽毛尖,六安瓜片,屯溪珍眉,老竹大方,君山銀針,平水珠茶,蒼梧六堡茶,安溪鐵觀音,雲南普洱茶。這些都是傳統名茶,鼎鼎大名,要寫得大方舒展。

輕蘸香墨,再寫:休寧松蘿,敬亭綠雪,蒙頂甘露,涌溪火青,天池茗毫,貴定雲霧,青城雪芽,顧渚紫筍,日鑄雪芽,雁盪毛峰。這些是歷史上的名茶,曾經失傳,現在恢復或用舊名的,端的是前人妙思,朗朗上口,活色生香,要用俏麗的行楷,寫出那一種靈動韻致。

再寫:雨花茶,惠明茶,徑山茶,雙井綠,竹葉青……寫完這些三個字的,意猶未盡,最後又寫上一個四個字的:雪水雲綠。這也是常喝的,怎麼可以薄情相忘呢。

一杯茶端上來,不同的人可以做出不同層次的判斷,你說是綠茶,就像說出黃種人一樣,對了。說是細嫩炒青?說出國籍了,又進一步。說是龍井或碧螺春?叫出了人名,原來你認識她。至於明前雨前,大致相當於一個人的青春歲月,明前約等於二十歲以前,雨前是三十歲之前,秋茶是淡淡苦澀的中年了,陳茶是老年。

有一種命名法是我無論如何不能接受的。那就是「龍井43」,這除了讓我想到滿是試管的實驗室,沒有任何喚起美感的餘地。雖然不至於像碧螺春舊名「嚇煞人香」那麼俗不可耐,但是一樣毫無藝術氣息,一樣辜負了好茶昧、好湯色。須知茶事乃雅事,命名一事,成則千古流傳,與茶俱香,敗則大煞風景,兩敗俱傷。茶人君子,豈可不慎!

(作者 潘向黎)

《徐文長秘集》有「品茶宜精舍、宜云林、宜寒宵兀坐、宜松風下、宜花鳥間、宜清流白雲、宜綠鮮蒼苔、宜素手汲泉、宜紅裝掃雪、宜船頭吹火、宜竹里飄煙」,說的都是和品茶相宜的環境和氛圍。

正如《煎茶七類》開篇所說,品茶一事,第一條要看人。「煎茶雖微清小雅,然要需其人與茶品相得。」人品與茶品相得,則是樂事、韻事,反之,用《紅樓夢》里的一句話。「也沒這些茶你糟蹋!」

就像一句名言所說的:藝術就是沒用的東西。按照與「道」絕緣者的看法,茶道云云,不是故弄玄虛小題大做,就是繁文縟節浪費時間。其實茶道的「和敬清寂」,真是妙不可言兼深不可測呢。我們所處的時代是講生存而不是談藝術的時代,多數男性一旦不熱衷仕途經濟,不渴望出人頭地,便會有一種為世所棄的感覺,他們無法靜下心來,享受茶道之類藝術的精髓但是女性,容易接受那種寧靜和忘我的要求,在細緻、複雜、深奧中拋卻塵世紛擾,找到日常通向藝術和美的小徑

茶的味道,是由甜、酸、苦、鮮、澀諸味綜合而成。多種氨基酸是鮮味的主要成分,酚性物特別是其中的兒茶素是澀味的來源,可溶性糖和部分氨基酸帶來甜味,苦味物質主要是嘌昤鹼特別是其中的咖啡鹼、花青素等,酸味物質主要是有機酸。這些成分的多少,彼此之間的比例關係,決定了茶湯的滋味。對於綠茶來說,決定茶味的是酚氨比——茶多酚和氨基酸的比例,比例恰當,則鮮爽醇厚。

那日讀到一首民歌時,不由得獨自笑了起來。這首民歌在陸遊的《老學庵筆記》里記錄著:「辰、沅、靖各州之蠻,男女未嫁娶時,相聚踏唱,歌曰:小娘子,葉底花,無事出來吃盞茶。

不風不雨正清和,翠竹亭亭好節柯。最愛晚涼佳客至,一壺新茗泡松蘿。 ——鄭板橋

吃茶,吃茶,一杯茶在手,清香裊裊,真味無窮,多少話可以慢慢道來,多少情意可以緩緩表白。如此品茶,難免小兒女之意不在茶,在乎你依我依的感情交流,和禪宗的機鋒語「吃茶去」的境界當然迥異,但是各有各的真趣。況且愛情也是千百年來參不透的禪呢。

有情也好,無情也罷,吃茶去!

至少從宋代起,下茶定親就成為習俗。聘禮中大多真的有茶,為何如此,明人郎瑛《七修類稿》中解釋得頗清楚:「種茶下子,不可移植,移植則不復生也,故女子受聘,謂之吃茶。又聘以茶為禮者,見其從一之意。」寄寓著從一而終、白頭到老和必定有子之意。正因為如此,不但定親時要有茶,婚禮上還要喝「和合茶」,並向父母長輩敬茶,都是取茶的吉祥之意。

田藝蘅在《煮泉小品》中為自己發現的幾處泉水鳴不平:「……惜未為名流所賞也。泉亦有幸有不幸邪,要之,隱於小山僻野,故不彰耳。」泉水當然有自己的命運,只不過,被名流、權貴賞識就真的是幸嗎?只怕是從此紅塵滾滾,車馬喧擾,難保乾淨,天下第幾泉者,「天真喪盡得浮名」罷了。

只要覓得好水,能沏出自己滿意的好茶,就是樂事,何必問虛妄的天下第幾?若問到底有沒有天下第一泉,也許有。在何處?在心裡。除了在乾淨的心裡,哪裡有真正的天下第一泉?心泉不清不凈,天下再沒有乾淨的水、乾淨的茶了。

這是周作人那篇著名的《喝茶》里的文字,那「喝茶當於瓦屋紙窗之下,清泉綠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飲,得半日之閑,可抵十年的塵夢」的名言就是出自這篇文章。

(苦筍貼 懷素)

聽說過「好看不過素打扮,好吃不過茶泡飯」的俗話,很中國很本土的說法,雖則毫不高雅婉約,但是表達的不正是「故意往清茶淡飯中尋其固有之味」的審美追求嗎?這兩句放在一起,話已經說得很明白了:素打扮,不是因為穿不起鮮艷的衣服,而是覺得這樣好看;茶泡飯,也不是因為吃不起豐盛飯菜,而是覺得這樣好吃。

竹下忘言對紫茶,全勝羽客醉流霞。塵心洗盡興難盡,一樹蟬聲片影斜。

皇上的賞識與靈魂無關,榮華富貴與內心無關,只是人生在世,如果沒有這樣的知音——多麼寂寞,多麼荒涼、千古之後,懷才不遇的人,如果看到這一幕,是否要替陸羽流下忍住了的眼淚?

一聲漸兒茶,雙淚落君前。

若入茶的堂奧,當有平常之心,不論好茶庸茶,只管處之淡然,何況茶秉天地精華,村女、茶農腕下手中而來,葉葉芽芽,來之不易,不想喝不喝便罷,怎能暴殄天物隨便潑在地上?這樣的人,還不如一位捧著大瓷碗,滿足地享受著苦泗粗茶的村夫農婦呢!他們雖無緣品享好茶,但是對茶對水都保有天然的珍惜之心,即使算不上茶人,也差得不遠了。

中泠乍汲,穀雨初收,寶鼎松聲細。柳腰嬌倚,熏蘢畔,斗把碧旗碾試。蘭芽玉蕊,勾引出清風一縷。顰翠娥斜捧金甌,暗送春山意。

微裊露鬟雲髻,瑞龍涎猶自沾戀纖指。流鶯新脆低低道:卯酒可醉還起?雙鬟小婢,越顯得那人清麗。臨飲時須索先嘗,添取櫻桃味。

夫婦同飲,不必花前月下,更不必舉杯齊眉,只要共此一縷清香、一甌雅淡,就會對彼此多一些家常的體恤和非日常的欣賞。

浮生如夢,而清福難得。這種清福,不知天下有幾人得享?享有此福的人又是否懂得惜福?

愛茶又愛詩,讀了茶詩無數。最令我心醉神往的,就是這兩句了:乳甌十分滿,人世真局促。

這是蘇東坡詠茶長詩《寄周安孺茶》中的詩句。唐宋人飲茶,以茶湯多沫為佳,沫自如乳,所以常用「譚乳」「細乳」來指代茶湯,「乳甌」就是盛茶的茶器。這兩句詩的意思可以理解為:茶器里的茶湯可以注到十分滿,人生在世就有種種欠缺,不可能這樣圓滿了。或者,進一步:滿是茶湯的小小茶杯真是廣大,杯外的人世反而狹小局促。但是,這十個字的涵義似乎遠不止這些。說不清但能體會到,真是一醍,醐,灌,頂。

乳甌十分滿,人世真局促。只有對茶、對人生都有著最深體驗的人,才寫得出這樣的詩。我認為,這觸及了茶飲的終極意義。也可以反過來說,人世真局促,乳甌十分滿。正是因為人世有太多的齷齪,所以需要茶的清潔;正是人世有太多的缺憾,所以需要茶的圓滿;正是人世有太多的局限、倉促、無奈,所以才需要茶里的舒緩從容、無邊自在……飲茶帶來的特殊時空感,是虛幻的,又是真實的,它無限廣闊,澄清無塵。

日常是灰敗,茶是鮮明照眼。

人生是乾枯,茶如秋水盈澗。

現實是暗夜,茶如明月當頭。

世道是炎熱,茶如清風拂面。

身臨其境,似有我,若無我,身外之物化作煙霧散,似乎天地問只剩下一個我,一盞茶;剛剛找到自己又飄然忘卻此身。「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茶颺,茶香繚繞,茶甘在喉,當此際,說忘也就忘了。

也許,使人們對茶戀戀難捨的,歸根結底,不是因為百般功用,不是因為千般風雅,而是這種在短暫的人生、局促的人世中找到片刻自在的感覺。

如果一個人到園林喝茶,有兩種狀態,一是把園林當成自己的家,二是「覺得園林里是能遇上古人的,或者他們將自己就當成古人了,他在拙政園泡好茶,好像唐伯虎已經到北寺塔了,唐伯虎也是閑來無事,出了桃花塢的門,散著步一路走來…」這是蘇州人陶文瑜的版本。這樣的異想天開,實在是茶帶來的樂趣和幻夢。

夢中有茶,夢清;茶中有夢,茶醇。人生本來如夢,那小小茶甌中裝的,竟是夢中夢了。茶濃茶淡,茶熱茶涼,只要沒有喝到茶枯心冷,那夢總是不願醒。

人生不滿百,常懷千歲憂」,這是人無解的苦痛。茶園年年碧綠,但今年綠著的不是去年的茶;茶香輕揚,墓里的人一土之隔,永遠喝不到一滴。茶熱茶涼,茶濃轉淡,其實人生就是一盞茶的功夫。

什麼事只要陷入狂熱,冷水澆頭的結局就不遠了。泡沫大到匪夷所思的地步,等待著的只能是爆裂。

普洱茶。如今,跌到一斤百元都賣不出去,普洱茶店門可羅雀,普洱茶也還是普洱茶。它何嘗熱過?熱的是人。更何嘗瘋過?瘋的也是人。

忙的是人,茶是閑的。鬧的是人,茶是靜的。

陸遊詩我獨愛這一首:「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矮紙斜行閑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世味薄,想必那時茶味猶厚。如今不知為何,連茶味也只管一年年淡了,做人真是越發地難了。

其實世上哪有什麼命中注定的唯一的另一半?在一定條件之內,本來有許多可以選擇的人,你現在選擇的這一,之所以是她(或他),往往因為這個人在某個關鍵時刻正好出現。就像一杯茶,來得早,你不想喝,來得晚,你已經喝過了,正想喝茶,茶來了,就是你的那杯茶了。

中國頂級茶人張岱說:天上一夜好月,得火候一杯好茶,只可供一刻受用,其實珍惜之不盡也。我則懷著最虔誠的心祈禱:今生今世,願愛茶人的那一杯茶,總是來得正及時。若有這一份甘甜,茫茫人生,也挨得過了。

關於茶的說法里,有一個說法可能是最暖人或者最傷感的,那就是:在泡茶時騰起的霧氣里,只要你心誠,你就能夠看見你最想念的人的影像。其實,這就和拋硬幣來決定事情一樣,不在於硬幣告訴你的結果,而在於硬幣停留在空中時,你會突然明白你真正想要的是什麼。如果你意識到在茶的霧氣里尋找的是誰,看不看見就都無所謂了。所思念的人雖可能天各一方,甚至天上人間,但思念在心,那人便時時在的,何必在心外找呢?

在徑山寺,當我們在禪房中品飲禪師親手烹制的徑山茶,有一位同行的朋友問:「外面在施工,會不會影響你們每天的功課?」禪師微微一笑,又一位朋友說:「施工是,時的,遊客倒是一年四季來的,可能你們會覺得吵。」禪師依舊專心致志、動作和緩地將茶斟完,然後輕聲答:「這些都和我沒有什麼關係。」他的表情波瀾不驚,不,連一絲漣漪都沒有起。

這才是「寂」——不管發生什麼事情,都不為所動。不受環境影響的「安」和不隨外界轉移的「定」,以及超脫,便是茶道中的「寂」。

「寂」是方式,由此進入茶,但通過茶,得到「安」「定」和超脫,因此,「寂」也是結果。這一層,我從來沒有想到過呢。坐在徑山寺的茶席上,不敢造次妄言,但心中喜悅,如茶香飄起,似湯花湧起。

為名忙,為利忙,忙裡偷閒,且喝一壺茶去

勞心苦,勞力苦,苦中作樂,再倒一杯酒來

是命也,是運也,緩緩而行

為名乎?為利乎?坐坐再去

晚年的東坡,對茶的態度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年輕時飲食非常講究,對茶更是精益求精——「沙溪北苑強分別,水腳一線爭誰先」,「緘封勿浪出,湯老客未嘉」,到了久經風波、看淡生死之時,這些風雅的習慣、細緻的講究都被一種大的境界取代了,那就是不執著、不固執、不拘泥,一切聽其自然。哪怕是故人千里迢迢寄來的上等好茶,被不諳此道的老妻稚子按照北方習慣「一半已人姜鹽煎」,他也不以為意,反道:「人生所遇無不可,南北嗜好知誰賢?」好一個「人生所遇無不可」!還有什麼茶喝不得,甚至喝不喝茶又有什麼要緊呢?各種人生際遇,也不過是「也無風雨也無晴」了。

然而,真正使我對陸遊心折不已的是這一首,而且只是這一首——《岱臨安春雨初霽》。我也許已經厭倦了《釵頭鳳》,但絕不會厭煩一次次背誦它:「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矮紙斜行閑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

尾巴:

醉過才知酒濃,

愛過才知情重。

你不能做我的詩。

正如我不能做你的夢。——胡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的精彩文章:

千言萬語一句話,請你到永修「吃茶去」
揉捻對紅茶外形的重要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