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書法課堂之《懷仁集王羲之聖教序》

書法課堂之《懷仁集王羲之聖教序》

懷仁集王羲之的書法入碑而成《懷仁集王羲之聖教序》,與當時唐太宗極力推崇王羲之的書法有著直接的關係,當時內府搜羅了數以千計的王羲之書法,為懷仁的集字工作提供了基礎。集字過程中如未查到王羲之的原字,懷仁則借用已有字的偏旁和部首組合而成。然而懷仁的超群之處並不僅僅在於將王字集出並連接成文,更在於他對王羲之書法的深刻理解,從碑版的謀篇布局到字與字的承接映帶,他都傾注了大量心血。開合揖讓、輕重疏密、大小變化等都經過精心思考,有著若牽一髮而動全身的精密度。

此集字碑充分體現了王羲之書法「端莊雜流麗,剛健含阿娜」的韻致,以及章法上「若斷還連,如斜反正」的藝術特點,這也是懷仁之所以傾注二十餘載才集成此碑的原因。

歷代對《懷仁集王聖教序》之著錄、評價甚富,如明孫鑛《書畫跋跋》云:「此帖乃行世法書第一石刻也……緣彼此所蓄右軍名跡甚多,又摹手刻手皆一時絕技,視真跡真可謂毫髮無遺恨。今觀之,無但意態生動,點點畫畫皆如鳥驚石墮,而內擫法緊,筆筆無不藏金蘊鐵,轉折處筆鋒宛然與手寫者無異……而此帖皆有體有勢,有態有骨,流動中不失嚴密,具八面之妙。以此於右軍筆法,真是得心應手,超妙入神。」清王澍《竹雲題跋》云:「當時去右軍未遠,真跡捆萃,極於天府,又得懷仁妙手,積二十餘年之工,宜其直入神解,足稱右軍嫡嗣。」清侯仁朔《侯氏書品》云:「余觀此帖,得懷仁天巧,渾如一筆書成,煥若神明,頓還舊觀,而其中殊質異狀,覺書象中萬類俱備。」諸家推許之盛,由此可見一斑。

《懷仁集王聖教序》是學習王羲之書法的重要法帖,僧懷仁廣集內府所藏王羲之法書,傾二十餘年之功始成是碑,垂範來世,脾益後學,對王羲之書法的流傳功不可沒。是碑薈萃王羲之眾帖,較為充分地體現了王羲之書法用筆和結字的藝術特點,且於章法安排上也甚為考究。

王羲之的書法用筆眾美兼備,方圓中側並重,提按虛實並舉,臨摹時須仔細觀察,通過淮確還原其點畫的形態,來細緻體會王羲之行書的用筆規律。如「善」字,首二點起筆一圓一方,以偃筆側鋒而寫;中部提筆轉為中鋒,連繞映帶,一併寫出橫畫;其後短撇及「口」部雖一氣寫成,仍有側筆中鋒之轉換。「高」字總體皆以提筆寫就,首點落成後,下部翻迭生髮,一筆而成,流暢無礙。「括」字左輕右重,點畫互不相接,而筆斷意連,俯仰合度,意態飛動。

《懷仁集王聖教序》中用筆變化萬方,難以一一列舉,孫過庭《書譜》所言「一畫之間,變起伏於鋒杪;一點之內,殊衄挫於毫芒」,見於此碑之中。學者宜心悟手追,務求觸類旁通、舉一反三,方可得臨習之門徑。

《懷仁集王聖教序》用筆富於變化,結體亦意態萬殊,蔡邕《筆論》曰:

為書之體,須入其形。若坐若行,若飛若動,若往若來,若卧若起,若愁若喜,若蟲食木葉,若利劍長戈,若強弓硬矢,若水火,若雲霧,若日月。縱橫有可象者,方得謂之書矣。

精熟蔡邕此論,於是碑結體而言可謂思過半矣。其字皆平中寓奇,靜中寓動,無一字不具姿態。如「顯」「法」等字如斂裾端坐,四面深穩。「妙」「影」等字皆躍躍欲飛,似舞者舒袖;「隆」「斂」等字皆呼應揖讓,顧盼生姿;「有」「撥」等字如壯士捥弓,勇者執劍;可謂字字皆「縱橫有可象者」,臨習時宜反覆推敲,不及則字形木訥,過之又流於險怪,運筆之前當仔細讀帖,務求合度。

在章法的安排上,懷仁亦是煞費苦心,將字與字之間的疏密開合安排得合理得當,動靜相宜。如「蓋聞二」點畫持重,字勢平穩;「儀有」二字則映帶飄逸,瀟洒靈動;「像顯覆載」四字由大到小,由動至靜。

「開鄙空」三字粗細合宜,字距適中,書寫介於行楷之間;而「端」字忽然打破平和,書寫極為流利;又間之「四八之」三字,節奏短促沉重,且將字距拉開,留出空白;緊接「相於是微言」五字則字距緊湊,提筆書寫,似一筆縱貫而成。其中的頓挫遲速都極為精彩,恰如《書譜》所言「導之則泉注,頓之則山安」,節奏變化豐富。

此外,在臨習《懷仁集王聖教序》時還可以參照王羲之《蘭亭》《喪亂》《平安》等傳世墨跡法帖,考察其間清晰流暢、豐富多變的用筆與行氣的承應貫穿,以及渾然天成的章法,如此將有助於我們更加深入理解王羲之書法的內涵精神,使臨寫學習更見成效。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漢字書法之美 的精彩文章:

啟功:一次在解剖書法藝術結字時,無意中發現的幾個問題
晨熹初見,寫字最宜

TAG:漢字書法之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