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讓喜歡繪本的人做繪本,讓喜歡出版的人做出版,這大概是最好的結果

讓喜歡繪本的人做繪本,讓喜歡出版的人做出版,這大概是最好的結果

寫在前面

上一篇文章發出以後的當天,接到或收到很多電話和微信,也加了很多新朋友。我很清楚並非我文寫得有多好,而是大家的確非常熱衷討論這個話題。

這至少說明兩點:1.關心原創兒童繪本的人很多;2.兒童繪本是個熱門領域。

發聲讓更多人思考是好事,但是,到底要如何做其實仍舊沒有那麼明朗。

在我看來,對文章的態度主要分成三種陣營:

一是創作者陣營,他們覺得說出了憋了很久的心理話。很多人都表示會繼續潛心努力。(然而我寫的並不是雞湯呀。)

二是編輯陣營,主要指一線編輯。他們會心有戚戚焉,覺得的確缺少實踐機會,但是卻又感到力不從心。出版任務也好,從上至下缺少指引(其實錯誤的指引更可怕)也好,總之感到缺少頭緒。

三是出版者陣營。這個陣營非常微妙,因為它不僅包括掌握能否、如何出版原創繪本的出版機構中高層領導,也包括一些與其有利益捆綁的推廣人群體或者「御用」作者群體。這個群體的發聲比較少,沒有看到什麼實質性反饋。(可能我的位置也不容易看到。)但是這個陣營有著話語權和出版權,我們又很難無視(……吧)。

無論陣營如何劃分,大家對繪本和對繪本出版有比較一致的價值觀時,才是質的改變的真正開始。

下面是我個人的價值觀。

1. 學畫畫或設計就要畫繪本嗎?

去年和朋友一起去博洛尼亞童書展的時候,遇到的中國人很少。而今年,或許因為中國是主賓國,我聽說很多人如觀光一樣組團去了。

學習是好事,但我不禁會想,大家對繪本的熱情到底有幾分是出自對繪本的喜愛,又有幾分是由於繪本的熱潮呢?「畫繪本是一條職業出路」「出版繪本是大勢所趨」,到底有多少人是抱著這樣的想法走上這條路的呢?

博洛尼亞童書展除了有一部分插畫展之外,很大一部分是做童書版權交易的。所以,這其實更像是一個圖書版權交易市場,更商業化,至少有一半以上是為出版人準備的。作為創作者,博洛尼亞童書展的展覽只是學習的一部分,還有一部分是作為較成熟作者與出版社的溝通,是一個作品展示的平台。

那麼,對於新人來說,博洛尼亞不算是創作者唯一要關注的,並不值得如朝聖一樣蜂擁而至,去之前你應該知道自己要什麼。或者說,若只是去遊覽一下,就會像小學組織去天安門廣場看升旗一樣,形式大於實質。

我剛做策劃的時候其實做的是原創漫畫和生活繪本。那時候是生活小漫畫(繪本)特別火的時候。網上隨便連載的生活小漫畫,稍微有些人氣的,就有圖書公司馬上籤約出版,起印數至少八千一萬起。

慢慢的,我發現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往這個領域鑽。生活小漫畫對畫功的要求低,但是其實對內容獨特性要求高。但是很多人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而只是因為這些東西看起來很好畫,一兩個月畫完一本,來錢快。

我曾經在西單圖書大廈觀察了一個下午,偷偷躲在書架旁聽讀者的交談:「怎麼又是畫這個的」「沒幾分鐘就翻完了真沒勁」「就高木直子的能看看」……

很快,這個市場就沒落下去了。

就如同我上篇文里說的,很多人不是出於對繪本本身的喜愛,而是對「錢好賺」的喜愛來的。除非你是天才,否則一般人帶著這樣的目的根本不會創作出好的作品。

如果你有耐心,可以去看看高木直子的生活繪本,尤其是她早期的作品。她的書之所以能夠長銷,是因為她有真情實感,有對生活的積澱與思考,並不是流水賬一樣地生活記錄。她再高產,一年畫一本已經很快了。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當年國內出了那麼多原創生活繪本,總體質量卻越來越差,後來能賣的只集中在幾個IP上面。但是這些IP,最後能夠存活至今的又有幾個?那些人又去做什麼了,沒有人關心,而那些作品,也因為潮水退去,在多抓魚賣不上價也沒有什麼人買。

很多當年很火的創作者,因為在IP上賺到錢,馬上改變玩法,不再創作。這種從創作者思路到商業思路的轉變一直是近十年里我們社會所倡導鼓吹的,然而卻是創作者的墳墓。

沒有延續性的作品,沒有持續創作力的人,永遠無法成為真正意義上好的作者。

我們現在說得出名字的繪本大師,幾乎沒有一個是創作完一本書就靠版稅和名氣度過餘生的。很多人都創作到生命最後,他們的作品也隨著他們自己在成長。我們看到的是他們對創作本身的熱愛,還有對讀者的愛。

在這點上,很多國內創作者缺少自知之明。

我看過一部講日本漫畫家水木茂的電視劇。在劇中,水木茂有個助手,非常擅長畫背景裡面的圈圈。那時候漫畫都是手繪,也沒有網點紙,所以背景的圈啊什麼的都是人工去點點點的。

這個助手因為畫漫畫的其他天分不高,所以一直都在畫點。但是有一年,他畫的一個短篇獲得了某個雜誌(類似《jump》的地位)的最佳新人獎。當所有人都期待著他繼續創作長篇作品出道的時候,他卻辭去了助手工作回老家了。

他最後在劇中哭著說,他對漫畫所有的感悟與能力都集中在那個短篇里了,他畫不出更好的作品,也再沒有遺憾了。

對這個人,我由衷欽佩。他了解自己,也尊重漫畫。

尤其是這近幾年,兒童繪本熱潮似乎又在重演十年前我見過的生活繪本的出版鬧劇。那些本不是做兒童繪本的人,那些做的是和畫畫相關卻是其他方向的人,只因嗅到了這裡的金錢味兒就跑過來做兒童繪本。兒童繪本對這些人而言只是易於成交的殼子,包裹著一些不知所謂沒有生命力的東西。

前幾日朋友說,繪本插畫師應是插畫師這個職業體系中一個單獨的類型,我很贊同。我相信有很多非常厲害的人是可以在不同種類中轉換的,但這個前提是,需要轉換。

即使你是一位漫畫作者,你會畫畫,你在創作兒童繪本時仍要重新學習最基本的屬於兒童繪本的知識。

雖然我一直認為,繪本、漫畫、圖像小說它們在表達本質上是一樣的,但是具體針對每種類型時,又是有各自表達特點和讀者對象特點的。我相信一部分十分優秀的作者是可以融會貫通後相互轉化的。

作為創作者(以及出版者),我們既需要抽象出事物之間本質的聯繫,具備理解的深度,同時也需要在具體操作時有針對性的研究和轉化。

如果你不想去轉,或者根本不會轉,那麼你還是去鑽研自己的老本行更合適,去服務好你的目標群體。並不是每個會畫畫的人都要去畫兒童繪本,可以做的事情很多。為什麼這個時候就不能想想「行行出狀元」這句話呢?為什麼一定都要做「風口上的豬」呢?到底是起飛太容易還是對自己太不自信呢?

之前諷刺中國經濟模式的一個段子里說,國外一個加油站賺錢了,大家圍著加油站建很多其他產業,慢慢建起一個小城鎮。在中國卻是一個加油站賺錢了,大家都去扎堆建加油站,最後只能比誰賣得便宜。

因此,請立志創作兒童繪本的人一定搞清自己創作的核心動力是什麼,搞清楚自己到底喜歡什麼擅長什麼。真正愛這行的人他們的創作狀態一看便知,很多人止步不前的根本原因是急於求成、心在別處。

也希望只想在這個熱潮中賺一筆快錢的人放過這個版塊,放過孩子們。

2. 懂兒童文學就是懂兒童繪本嗎?

上次文章留言中,有很多讀者提到國內主流推廣的一些兒童繪本孩子並不喜歡。有人提到兒童本位的問題,但是我覺得這並不能簡單說明全部問題。

以日本漫畫為例。日本漫畫雜誌雖然漫畫形式看似沒有更多變化,但是年齡層細分很清楚。他們既有針對小學生的漫畫雜誌,比如小學館的《少年Sunday》,又有針對稍高一些年齡層的集英社的《少年Jump》,還有講談社的針對青年的漫畫雜誌《young magazine》等等。

不同的漫畫針對不同年齡層不同性別不同氣質,雖然都是分格漫畫,但是在格子數量、破格多少、主題深度都有各自的針對性。

但兒童繪本在中國卻承載了太多東西,我們的出版者在內容的年齡層劃分上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地都往最好銷的年齡段忽悠。

明明一本繪本的閱讀需要小學七八歲以上的理解程度,但是偏要說3歲以上就可以讀。反正是提倡親子閱讀嘛,孩子聽不懂就是家長的問題!

明明是32頁兒童繪本長度,卻一定要講主題深刻的內容。要知道,四兩撥千斤地講故事是非常難的,並不是每個創作者在每一部作品中都能做到。

我們把很多內容都歸到了兒童繪本的範疇,有太多成人的情緒都想灌輸給孩子,但對兒童繪本又同國內電影一樣不去認真劃分閱讀年齡。

繪本只是一種表現形式,它的內容可以針對各個年齡層,就像小說一樣,兒童文學和成人小說針對的主要讀者肯定不一樣。但在繪本領域卻變成只要是畫出來的、有大幅畫面的就是兒童繪本。

兒童本位到底是什麼?是孩子喜歡的,孩子願意談論的,是給予孩子以幫助的。但是不同年齡孩子的喜好與理解能力也是不同的。如果我們做兒童繪本,在最開始就沒有把目標讀者劃分清楚,兒童本位又要如何做到呢?

這主要是由於兒童繪本市場雖然火爆但從業者其實缺乏專業素養。很多出版者和推廣者自己也存在對繪本認知的局限性。

我曾在一場William Grill的新書發布會上聽到一個閱讀推廣人問作者,是如何想到那些分鏡頭的表現形式的?

為什麼想不到呢?作為兒童繪本推廣人難道從來沒見過這樣的表達方式嗎?

我遇到過很多兒童繪本相關行業的從業者,其圖像表達類圖書的閱讀經驗僅僅局限在兒童繪本領域。很多人以前可能是做文字類兒童文學作品的,對兒童繪本的認識和對連環畫的差不太多。這在我看來簡直不可思議。

兒童繪本與兒童文學作品最大的區別是其圖像表達的方式,但這也不是只有兒童繪本才具有的表達方式。

真正喜歡兒童繪本的人,一定也會對其他圖像表達方式感興趣,一定不會排斥漫畫、圖像小說,更一定會喜歡電影等。因為它們之間是相通的也是相互借鑒的。

WA的《犬之島》上映時也是我在做性教育繪本(非兒童繪本)的時候。WA電影的圖像表達非常具有「強迫性」,很多內容絕不靠對白推進。正因為看了這部電影,被他的圖像表達所震撼影響,所以我自己也會不由自主地在做這個性教育繪本時更加偏好用圖像來表達。

如果我們拋開兒童繪本圖像表達的特點,像純文字的兒童文學作品一樣只去講述文字內容帶給我們的感動,很容易陷入判斷內容好壞的一個極端。持有這種認知的人,因為不能完全體會到圖像表達的妙處,所以會割裂地看待繪本的圖與文。繪本的圖畫對他們來說只是吸引孩子的一種手段。

普通人這樣去看待頂多在其選擇繪本時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出版者或推廣者如果也缺乏專業性,則會給整個社會對兒童繪本的認知帶來誤導。

很可能你覺得很好的兒童繪本,只是內容不錯,畫功不錯,但是表達一般。還有那些改編國內著名兒童文學作品的繪本,也想當然地認為只要文字內容好,畫功得還不差就一定是好的兒童繪本。

我想說,實際可能差得很遠。

此外,只有明白這一點,一些人才能跳出對連環畫的痴迷,才能正視這種藝術形式上的弱點,才有可能發展這種表達方式,而不是像現在這樣缺乏思考地繼承。

3. 好繪本就是完美的繪本嗎?

不知是真的覺得很好還是因為營銷習慣,我經常看到各個出版機構不遺餘力地推廣某個作品。在宣傳中,他們會把某部作品誇讚得天花亂墜,讓家長覺得不給孩子買就是重大失誤。

但是真的有那麼多完美作品嗎?

並沒有。經典作品其實很少。

我們需要閱讀大量作品,恰恰就是因為沒有什麼完美作品,就和人一樣,每個人都有弱點和強項,所以我們更需要團隊合作。

好的作品一定有其優秀的地方,這也是值得我們去宣傳推廣的,但是,並沒有什麼作品一定適合所有的家庭。

在我介紹我做的《金子美鈴童謠集》給家長時,我一定會同時推薦給家長其他做得不錯的版本。正因為這些版本差異化的存在,才能滿足不同讀者的需求。

也正因如此,家長們才應該購買不同類型、特色的作品給孩子,從中吸收到不同的養分。

過分誇大,以及不能傳遞給家長正確的判斷方式,這是出版界的急功近利,是自掘墳墓。

如果家長都有判斷能力,作為出版者只需要努力創作出有特色的優質作品就好。但是相反,家長們都不會判斷,出版者的更多精力就要放在如何更誇張地營銷上。

在產品推廣上,出版者或推廣者本不應該是一種利己主義的思路,不應該只推薦自己的產品,或者只推薦有友好關係的出版者的產品,而應將視野放到整個出版的層面去,真正為讀者考慮。

我們對推廣者最初的理解本就應該是站在第三方獨立視角有自己判斷思維,應該是不受干擾的角色。但是隨著市場的火爆,那些推廣者或多或少(更是或多)成為了某些機構產品的御用代言人,已經缺乏自己尋找優質產品的動力與責任感。

否則,為什麼一些同質化產品層出不窮,為什麼那些抄襲作品一路暢通?這裡我能看到的只有純粹的利益。

曾經有人要我講講如何通過對出版社的判斷來選書,我說,選書看的永遠不是出版機構或是推薦人甚至作者,而是作品本身。

作為家長,既然已經身為家長,請盡量擺脫對權威機構明星個人的崇拜與依賴,學會自己判斷產品,選擇適合自己孩子與家庭的圖書。

3.以獲獎為目的的出版為什麼應該唾棄?

最近和一位插畫師聊天。某家出版社大張旗鼓地準備做原創繪本,給予了插畫師很大的自由度,也給予了「充分」配合。但是,出版社領導的出版目的竟然還是「我們要全力以赴做出能獲國際大獎的作品」。

我在國有出版社工作了七八年,對社領導的這種出版目標深深厭惡。這種大躍進式的出版目標暴露了領導層的無知與貪婪。

我曾經出版的一本繪本入選國家「原動力」扶持計劃,從出書開始到申報獎項,其實社裡都沒有什麼人了解情況。直到獲獎那一刻開始,這個獎項成為了社領導的業績,且一直出現在他之後幾年的工作報告中。

這種對出版對創作規律缺乏了解的領導,是很多出版機構的現狀。就因為這樣的人存在,所以才難以創作出好作品,因為他們其實根本不知道什麼是好作品。

即使是國際大獎獲得者,他的下一部作品就能獲國際大獎嗎?(在中國獲得國內大獎是有可能的。)

但是這卻是很多出版者追逐的。因為國內原創繪本領域競爭並不激烈,作者知名度對獲獎與否的判斷影響很大,所以很多出版者用堆砌名人的方式出版原創作品。只要獲獎,就像拿到了一個保證書,能夠藉此宣傳,獲得商業上和個人名譽上的收益。

很多插畫師也會追逐這類項目的合作,他們只要按部就班地畫,借著其他人的知名度和出版機構的推廣宣傳,或許就能取得「一本成名」的機會。

這是多麼可怕的阻礙真正創作激情的操作!

我看到一些在國外留學的插畫師,明明作品很有靈氣,回國以後雖然作品出版了,但作品卻越來越差。

在一個缺乏創作壓力與動力的環境下,如果對創作的自我要求被其他東西所取代,你的作品一定會誠實地反映出一切。

圖書出版要賺錢、要獲獎,但基礎應是作品質量,前提是公平競爭。失去這些的市場是陷入惡性循環的糟糕市場。

4. 做版權還是做原創,這是截然不同的思路

我記得一位藝術大師說過,如果願意,審美能力大概在兩年內就可以提高到一個高度,並不是難事。其實就像吃東西,你再會吃,也不代表你會做,可能你就是手殘呢?

我有很多做版權圖書的編輯朋友。我發現我們同時看到一本版權書時有著完全不同的態度。做版權的編輯馬上看作者是誰,出版社是哪個,版權還在不在。而我已經開始琢磨圖書的內容結構表達特色,以及分析哪些地方我能做到,哪些是差距,哪裡可以借鑒。

這是編輯思維本質上的區別,也是興趣點的不同。

為什麼兒童繪本版權引進相對更好做一些?比起兒童文學或其他大部頭的文字作品,兒童繪本的圖畫部分已經向你傳達出了太多的信息。再加上頁數少,字少,完整地看完一本並不需要太多時間。

越完整的東西越容易評估。所以有很多資深童書編輯,都只是資深童書版權編輯。若從頭做一本原創繪本,我相信對他們來說每一步都會感到舉步維艱。

但是把版權書做好也不容易。我說的難點絕不僅在於識別一本書如何,而是在於如何做出符合自家出版氣質的選擇。

前兩天一個朋友和我說**家做的童書不錯,我反問哪裡不錯?她說有針對高一點年齡的孩子做閱讀系列。

但是,當我們把眼光放到圖書出版的全品類上,針對某一年齡層或讀者群做產品系列是很普通的出版思路。到了兒童繪本領域就是創新了嗎?

我認為好的出版品牌,無論做什麼,首先是不跟風,有自己的出版態度。態度表達是對作品內容的篩選,有自己當家的作者。

但是國內童書出版機構,蓋上那些書脊上的logo,你真的分得清是哪家出版的嗎?或者說,那些書,哪家來出版對於拿到書的讀者有什麼顯著區別嗎?

當然,你可以說,有的字體設計好些,有的翻譯好些,有的紙張印刷好一些。但這些都不足以成為品牌特色啊。

我去年去博洛尼亞的時候,發現其實國外也是做跟風作品的。因為《世界》那本書火爆全球,所以很多出版社都出版和地圖有關的書。但是他們是怎麼做的呢?

有一家出版食譜類圖書的出版社,出了一本世界美食地圖。還有個俄羅斯出版社,用地圖的表達方法做了一本火車地鐵的繪本。(當然他們也有一些跟風嚴重的作品,不過也被我們引進回來了。)

熱點還是需要轉化成有自己特色的東西。我們在吸收別人創意的時候,總是需要加入一些我們自己的思考,我們才有可能進步吧?

版權引進也是如此。當你做的版權別人也能做,大家的區別只是預付金的多少時,你做的是資本不是出版。你更應該炫耀的是你錢多,而不是你有什麼出版眼光。

做原創作品才是對出版者最大的考驗,僅就兒童繪本來說,以下問題是你一定會遇到的:

好故事哪裡找?

到底什麼樣的故事才算好故事?(你對好的評判標準在哪裡?)

你覺得好像有點差但又不太差的故事怎麼處理?

什麼樣的插畫師適合你的故事?

如何向插畫師表達你的出版意圖?

你覺得插畫師的繪畫風格重要嗎?

你會修改插畫師分鏡草稿嗎?

你能看出插畫師的優點與缺點幫助他成長嗎?

在作者遇到創作困境的時候你能給予什麼幫助?

……

這些問題其實都非常難解決。原創不僅是創作者的創作,其實也是編輯的創作。同樣的故事在不同編輯手裡一定會呈現出完全不同的作品。

有經驗的編輯會在最初做出慎重選擇,找到能和自己充分配合的職業作者。挑選作者是編輯的重要工作。我昨天在朋友圈發了這麼一條:

沒有經驗的編輯往往喜歡通過知名度來選擇作者,把全部希望寄託於作者的個體能力上,哪怕根本不知道他的能力在哪裡。之後在各個環節,這樣的編輯就會缺乏應有的判斷力,最後只能將選擇判斷交給更多人,然後自我安慰為聽取大眾意見。

但是普通讀者對於未完成的作品其實更缺乏專業判斷。這就像是,如果你不會編程,只想對著計算機說我要個某某程序一樣,你也很難去取捨讀者給你的意見。

簡單說就是,如果不是成品狀態你根本判斷不了好壞。即使你收到的是作者完稿狀態的投稿,你能做的更多也是判斷是否可以出版(和版權書一樣),如果恰好非常好那是運氣,但若是不夠好,到底如何修改才能出版,又會變得一籌莫展。最後只能拍著腦袋就出版了。這也是一些原創作品感覺像半成品或是存在致命問題的原因。

能夠不需要編輯幫助的作者非常少,這樣的作者需要具有跳出作者身份自我審視的強大能力。任何人在看待自己作品時都有局限性,缺乏客觀視角。而此時,才能體現編輯存在的重要意義。

我希望做原創繪本的資深編輯可以越來越多,不要全部指望作者自己成長。又或者我們可以在原創繪本面前拋開「資深」二字,踏實地重新學起來。

無論是作者還是編輯,做原創繪本都需要天分,就像上次的讀者留言說,在缺乏創意麵前,一切努力似乎都是白費功夫。但是我認為,真心喜愛會讓我們變成有吸收力的心靈,打開塵封已久的創意之門。

最後

1. 如果你認為「我寫了就代表我能做到」,那麼你犯了邏輯錯誤。

2. 沒有人是救命稻草,在黑暗中摸索前行是每個創作者的必經之路。

3. 這個號是一個普通編輯的個人號,內容比較雜,只是這兩次恰好寫了關於兒童繪本的內容而已。只希望讀到這類內容的人不要抱太多期待。

4. 請不要加我讓我「隨便」看看作品。對我來說給作品提編輯意見是編輯的專業工作,隨便是浪費彼此時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夏日星 的精彩文章:

編輯該不該懂設計?如何「撕」得更有質量

TAG:夏日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