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藤町:盲目「傳統」只會讓我們成為歷史文化的贗品

藤町:盲目「傳統」只會讓我們成為歷史文化的贗品

堂主今天將給大家介紹一位陶瓷家,我們先來看看他的幾件作品:

還曾被英國查爾斯王子收藏進了白金漢宮。

右一:英國查爾斯王子

左一:英國王儲藝術學院執董 大衛爵士

注意!這位陶瓷家燒制的這些陶瓷茶盞信息量非常大,堂主先用幾個比較燒腦的詞概括:創燒於「敦煌窯」,採用國家陶瓷發明專利「泥中彩」繪畫顏料,獨特的「圈足底裝飾」陶瓷審美,成功把「窯汗」自然掛壁形成「釉汗」

藤町先生,原名徐昊,字大昊。詩人、畫家、篆刻家。

藤町受父親影響,從小喜愛繪畫,1986年,父親因參與編纂《中國大百科全書》之《中國美術全集》陶瓷分冊三卷本,從祖國各地搜集回很多精美的陶瓷器物,上萬年前的藝術形式藉助陶瓷得以「永存」,藤町受到啟發,由此走進陶瓷繪畫藝術,希望能把陶瓷繪畫藝術發展成為完整、獨立藝術形態的藝術門類,能與油畫、中國畫、壁畫等繪畫形式並駕齊驅。

近二十多年來,他一直探索在傳統與創造(走向背離)中,如何承擔起對中國陶瓷藝術在美術研究、工藝製作和圖案裝飾等方面的保護與弘揚的職責。

在美術研究方面,藤町的「泥中彩」獲國家陶瓷發明專利

簡單的說來,「泥中彩」可以概括為「料在釉中、釉在泥中、泥入畫中」,也就是把傳統陶瓷製作工藝,如:把坯體淺表、釉下彩、釉中彩等釉層關係和形式絳合為一,把陶瓷材料融為一個公共載體,通過一次或多次的融合,進行一次或多次的燒制,在高溫中結合還原的現象,同時也可再次進行中溫復燒和低溫補色補烤。

因此,藤町把這種特性和這種「釉中有彩、彩中有釉、釉中有泥、泥中有彩」的理論基礎和它成功體現的陶瓷視覺藝術語言命名為「泥中彩」。

「與傳統彩瓷不同,「泥中彩」是以泥作為它基本的中間載體,而藉以體現當代陶瓷的藝術方向,讓我更加自由的創造和個性發揮。我在保留傳統陶藝的形態本質下,突破了原有的技術規範,揚棄了傳統陶瓷工藝手段,向著從未有過的領域自由發展,「泥中彩」純屬於我的個體藝術語言和面對我的陶瓷繪畫藝術而創造的基體。

在工藝製作方面,成功把「窯汗」自然掛壁形成「釉汗」

傳統陶瓷窯址在長期燒制過程中,窯內磚壁上會產生一層自然的釉體結晶,民間稱之為「窯汗」。

窯汗

據歷史記載,在中國各窯口和御窯制瓷中,有採集「窯汗」進行利用或二次入釉的先例,但是千百年來始終沒有在器物釉面和燒制中將「窯汗」自然掛壁形成「釉汗」的瓷器實物。

「我們在「茶與器」的研究中,通過「釉汗」創燒,在透度、色度、光折射等方面,來對語「茶氣」,「賞茶為先、敬茶為禮、禮茶為德」是我們制瓷之精神。」

在圖案裝飾方面,創燒敦煌窯,追求獨特的「足底裝飾」陶瓷審美

創燒「敦煌窯」

藤町說,「本土文化賴以生存的原材料是工藝的生命,是判斷傳統文化是否純正的重要尺度,但隨著資源不斷喪失甚至枯竭,傳統也就不得不進行替代應用和從新選擇。所以,我們在工藝精神的價值取向就顯得十分的重要。」

2009年,由敦煌研究美術研究所、藤町帶領的陶瓷工作室,從敦煌圖案出發,對壁畫、藻井進行深入研究和探討,從敦煌裝飾審美獲得啟示,追求以敦煌唐代文化藝術為基本的陶瓷審美。

2016年首屆中國絲綢之路敦煌文化博覽會上,「敦煌窯」正式命名,創燒出名貴的頂級茶具——《花開的聲音》、《花開敦煌》等「菩提釉汗杯」系列,是敦煌文化在陶瓷領域中探索唐風宋韻為審美傾向的成功創造,一改「敦煌自古無陶瓷,陶瓷中國無敦煌」的歷史。

並且敦煌瓷強調孤品樣式,也就是說每一件器物都要求獨一的配方和獨一的紋樣,使得每件器物都有獨一的「格位」。

追求獨特的「足底裝飾」陶瓷審美

中國從新石器時代彩陶發展演變到唐、宋、元、明、清、民國乃至今天,國內外各大博物館、文獻記載、考古發掘等證實,現有的中國陶瓷裝飾範圍中,基本上全部忽略了陶瓷器物的一個重大審美區域,這就是:陶瓷器物圈足底無裝飾。

「由於歷史各個時期對陶瓷實用和燒造上認知的不同,古今中外幾乎沒有以器物圈足底裝飾為中心展開表現和入手裝飾的先河,也沒有針對圈足底部磨損部分的重點裝飾和充分表達。」

堂主前面提到過,藤町的夢想是把陶瓷繪畫藝術發展成為一種具有完整、獨立藝術形態的視覺藝術門類。堂主覺得,這些茶盞可以說僅是藤町構架「新陶瓷繪畫」的一次成功嘗試,是他對繼承傳統與突破傳統的一次成功探索,也是對觽堂「傳統文化,當代表達」的宗旨最好的詮釋。

堂主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是想讓大家先認識一下藤町的陶瓷繪畫概念,至於對中國陶瓷文化的意義,以及藤町對陶瓷繪畫藝術未來的打算又是什麼,堂主下次會繼續跟大家分享。

-END-

???傳統文化 當代表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觽堂文化 的精彩文章:

由金:以一個「學生」的視角看2018香港巴塞爾
100㎡極簡工作室,沒有多餘裝飾,把空間留給沉香

TAG:觽堂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