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漢武帝賜印給一小國,500年里它發動3次侵華戰爭,仍得到中國原諒

漢武帝賜印給一小國,500年里它發動3次侵華戰爭,仍得到中國原諒

原標題:漢武帝賜印給一小國,500年里它發動3次侵華戰爭,仍得到中國原諒


大家都知道,中日之間的交流其實源遠流長,據史料記載,早在西漢漢武帝時期,日本國就曾派出使者前往中國,請求與中國交往,漢武帝賜印給小國日本。歷史的車輪來到唐朝之後,日本更是派出大批的遣唐使,大量學習唐朝先進的政治制度和文化模式,回國之後,這些使者在日本國內大力宣傳唐朝文化。可以說,唐朝對日本的影響是十分深遠的,一直到現在,在日本的許多地方,都可以看到唐朝時期的建築風格。然而這一切都只是發生在中原王朝比較強盛的時期,一旦中國的國力出現衰落的情況,日本不但不會知恩圖報,相反還會對中國虎視眈眈,千百年來皆是如此。據統計,從明朝開始算起,一直到抗戰勝利,500年里日本發動3次侵華戰爭,據資料揭露,明朝萬曆20年,日本將軍豐臣秀吉終於打敗了其他割據勢力。並且統一了日本,在統一日本之後,豐臣秀吉居然痴心妄想建立一個所謂的亞洲大帝國的想法。


他打算首先徹底征服朝鮮,隨後以朝鮮為跳板,打敗中國,並且再南下滅亡印度,坦白來說,當時日本國力,肯定是要遠遠強於朝鮮,畢竟當時的朝鮮還處於內亂之中。面對20萬日軍的入侵,朝鮮國王立即向明神宗求救,明神宗十分清楚,這是一場唇亡齒寒的戰爭,於是立即調撥30萬裝備精良的明軍前往朝鮮半島,和朝鮮軍隊一起對抗日軍。據史料記載,此戰足足耗時7年,最終明軍徹底敗了日軍,並且將日軍趕出朝鮮半島,而豐臣秀吉也在氣急敗壞中身亡,可以這樣來說,當時日軍慘敗而歸,國內處於空虛的狀態。如果明軍乘勝追擊,也許日本會被徹底征服,不過明軍並未這樣做,這也就是說,在這次戰爭中,明王朝原諒了日軍的胡作非為。但後來的事實證明,這並非是一個明智的選擇,日軍後來再次侵略中國。



清軍入關之後,雖然在前中期大清王朝出現了所謂的康乾盛世,然而盛世之後卻是無盡的苦痛,大家都知道,在甲午戰爭中清軍被日軍打的是一敗塗地,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中,日軍出動的兵力又是最多的。後來更是發動了臭名昭著的侵華戰爭,1931年2萬日本關東軍主動挑釁30萬裝備精良的東北軍,東北三省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被日軍攻佔。僅僅6年之後,日軍炮轟宛平城,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在這場14年的抗戰中,侵華日軍在中華大地上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犯下了滔天罪行。然而全體中華兒女與日軍血戰到底,在付出重大的傷亡之後最終贏得了抗戰的偉大勝利,裕仁天皇被迫宣布投降。二戰結束之後,所有遭到日軍侵略的國家,都在向日本索要巨額的戰爭賠款,作為損失最為慘重的中國,卻沒有要這筆錢,日本仍得到中國原諒。


筆者認為,千百年來,日本和中國的關係一直都是若即若離的狀態,日本作為一個島國,天然缺乏安全感,並且國內資源匱乏,一直都在尋求對外擴張。明朝時日軍入侵朝鮮,其實就是這樣,最終被明軍打敗,安分了幾百年,結果晚清時期,由於清政府的腐敗無能,導致清軍節節敗退,中國在甲午海戰中一敗塗地。日本獲得的2.3億兩白銀的賠款後,更是走上了軍國主義擴張的道路,並且直接導致了後來的侵華戰爭。一直到抗戰勝利,中華民族才洗刷了百年國恥,重新樹立了大國地位,實屬不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讀史閑談 的精彩文章:

史上唯一被凌遲處死的皇帝,年僅16歲被割1516刀,沈葆楨說一句話
玄武門之變時李淵遭武力威脅,退位後下場如何?陵墓用4個月修建

TAG:讀史閑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