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趣談呆萌「豬八戒」,不一樣的新視角

趣談呆萌「豬八戒」,不一樣的新視角

《西遊記》通過對唐僧師徒四人的西天取經以及沿路發生的神魔之間的恩恩怨怨,都充分的展現出明清時期社會動蕩、朝代迭宕、腐敗的社會統治,通過對這種社會現象的文學化描述,充分的展現出當時的文人群體對於腐朽勢力的諷刺與批判,以文學化的手段對社會現實加以呈現,既增強了文學韻味,又彰顯出自己對於和平盛世的渴求,更多的展現出對於人性最為直觀的揭露。

《西遊記》在語言上的運用多為活潑的語調,飽含著浪漫主義的風韻,貫穿以連續性的情節,提升自身可讀性的同時又提升自身的幽默風味。豬八戒被作者以詼諧與批判的手法構造成一個市儈之人的形象,好吃懶做與膽小畏怯,貪婪無度和狡猾多端相結合,中和了唐僧性格之中的古板,沙僧的中庸,孫悟空的冒進,集各種真人性於一體。

一、豬八戒性格中的「真」

豬八戒性格之中的「真」首先體現在其加入取經隊伍這一行列,觀音菩薩在教化被貶下凡間的豬八戒時說道:「古人云,若要有前程,莫做沒前程。你既上界違法,今又不改凶心,傷生造孽,卻不是二罪俱罰?」那怪道:「前程前程,若依你,教我嗑風!常言道,依著官法打殺,依著佛法餓殺。去也,去也!還不如捉個行人,肥膩膩的吃他家娘!管什麼二罪三罪,千罪萬罪!」菩薩道:「人有善願,天必從之。汝若肯歸依正果,自有養身之處。世有五穀,盡能濟飢,為何吃人度日?」怪物聞言,似夢方覺。」當豬八戒聽聞觀音菩薩的來意,體會到其中對自己的好處,「捉個行人,肥膩膩的吃他家娘;世有五穀,盡能濟飢」,以滿足口腹之慾作為自身的出發點,更能夠體現出為滿足自身溫飽而做出行為判斷的人性,以寥寥數語體現出封建統治下對於人性壓迫,而作者正是表達對於自身性情的追求,還原一種土生土長的人性之美。

其二豬八戒「投胎轉世」一說採用撒謊的形式轉告給眾人,為什麼要撒謊,還不是由於自身的樣貌過於醜陋,不願意承認自己在神仙期間就是豬妖的外貌,所以才借口投錯胎,這一點從豬八戒自己的表達之中不難發現。「我的兒,你是也不認得你豬祖宗哩!上前來,說與你聽:『巨口獠牙神力大,玉皇升我天蓬帥。掌管天河八萬兵,天宮快樂多自在。 只因酒醉戲宮娥,那時就把英雄賣。一嘴拱倒鬥牛宮,吃了王母靈芝菜。 玉皇親打二千錘,把吾貶下三天界。教吾立志養元神,下方卻又為妖怪。 ......鐵腳天蓬本姓豬,法名改作豬八戒。』」豬八戒通過投錯胎掩飾自身生理上的缺陷,從側面展現出豬八戒形象中的虛榮心。

其三,在對於取經路中一旦遇到危險,是八戒於沙僧無法解決的難題時,八戒的第一反應就是賣鋪蓋,散夥,回高老莊找高翠蘭,無時無刻不在維護著自己的切身利益。即使是自身的戰鬥能力於孫悟空相差無幾,在碰到妖怪時也總是落荒而逃。貪生怕死這個詞,已經與八戒這個人物形象緊密的結合在一起。同時,一個「俗」字也是貫穿著豬八戒整個取經的路途,最關心的問題是「吃」,最主要的人生任務「娶高翠蘭」,俗的相當接地氣,從血液里一直俗到了骨子裡。豬八戒的俗氣,與佛家文縐縐的禪學不同,他更多的反映出農民階層的生活常態。在四聖試禪心的過程中,豬八戒出言「胡說,胡說!大家都有此心,獨拿老豬出醜。常言道:和尚是色中餓鬼。那個不要如此?都這們扭扭捏捏的拿班兒,把好事都弄得裂了。」以反唇相譏的口吻,間接的反映出其他人故作扭捏的狀態,達不到順從本心的態度。

其四,豬八戒在整個取經的過程之中,見到比自己強大的妖怪就畏畏縮縮,膽小如鼠,在面對比自身弱小的妖怪時,舉起釘耙,大喝一聲「妖怪吃我一耙」,弱肉強食,以實力為尊,欺軟怕硬的人情世故,在八戒這裡不經過掩飾,直接鮮明的展現在我們面前,更能夠體會到社會面前人性的變化。

二、豬八戒性格中的「善」

豬八戒性格之中的善更多的體現在在對待高翠蘭一事上,在初到高老莊,一門心思的將自己「做人家」,通過打掃衛生,耕田犁地,種植莊稼等生活瑣事上,他所做的一直都是「讓高小姐穿的錦,帶的金,四時有花果享用,八節有蔬菜烹煎」,即使是在身份敗露之後,他所做的僅僅只是將高翠蘭囚禁起來,把前來收妖的道士全部趕走,並沒有傷及無辜。這種恩緣分明的狀態,更是對封建王朝統治下殘酷暴政的不滿,盡全力彰顯出一種人性,不牽連他人的道德觀。

其次在三打白骨精章節之中,雖然對於美色與食物有著貪婪之心,但是在面對舉棒就打的大師兄,沒有火眼金睛,無法第一時間識別妖物的豬八戒,仍然是秉持著一顆仁愛之心,極力的勸阻,雖有貪和痴在其中,但是仍然無法掩蓋內心中對於原始的善性。

在西天取經的道路之中,不乏各類妖精,相較孫悟空的勇猛果斷,豬八戒更多的是維持一種中庸平和的方式。說起豬八戒自身的戰鬥力,他曾與孫悟空打的不相上下,精通三十六般變化,一把釘耙拿在手,戰力相當不俗,為何在遇到妖精時總是落敗,除去一部分貪生怕死之外,更多的是看到大部分妖怪背後和自己一樣心酸的故事,要麼被神仙集團所排斥,要麼是為他人做成成功路上的磨練,一種擺設,惺惺相惜,不忍下手。

在取經路之中,孫悟空總是想方設法的在豬八戒的身上找點樂子,但是也有著自己的小算盤,受了孫悟空的虧,他總想著在師傅面前駁回一局,讓猴子也碰一鼻子灰,但是他心地不壞,不會暗地裡使絆子,所有的招數都是明目張胆的使用,偶爾進進讒言,讓大師兄受點苦,他就能傻呵呵的心滿意足。八戒所追求的不是爾虞我詐,也並不是故意刁難孫悟空,而是要做到內心小算盤的平衡,不佔便宜,不損自己,就夠了。

同時面對自己的錯誤上,八戒也是用於承認,第二十七回「屍魔三戲唐三藏,聖僧恨逐美猴王」之中,在最後認清妖怪本質之後,豬八戒能夠拉的下面子,自己親身去花果山找大師兄認錯,即使是被多番戲弄之後,仍然能夠保持謙和低調的態度,在大是大非面前,八戒收起一貫的油嘴滑舌,更多的給人一種真誠的態度。

反觀豬八戒自身的種種事迹,都能夠看出其內心的真性情,單純的心思,他並不過多的去計較自己的得失,他所注重的無非是追求喜歡的人,偷偷懶,吃飽肚子,從天蓬元帥貶低到人界的豬妖,彷彿對他來說並沒有什麼很大的變化,他也只是順其自然,活在自己的小世界裡,安然自足。正所謂難得糊塗,在八戒的身上體現的相當明顯。

綜上所述,在《西遊記》自身具有極強的批判諷刺韻味,猛烈的展現出在封建王朝制度統治之下,在教條和階級壓迫之下作者通過對孫悟空和豬八戒兩個人物形象的分別塑造,營造出一類敢於猛烈反抗的英雄形象,一類平民百姓的日常百態,兩種人物雖然各有特色,但是過剛易折,而八戒則是將那個時代下的人性展現的入木三分。有著自己的為人處世態度,以大體的利益為重,看重自己的身邊的蠅頭小利,貪婪好色,而又可愛憨直,不去過多的計較大是大非。在眾多的世事無常面前,悠然自得的虛度光陰,中和一路上的枯燥與乏味。從豬八戒的身上,每個人都可以看得到一點自己的影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趣萌學長 的精彩文章:

TAG:趣萌學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