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周易》既濟九五的爻辭,為什麼用祭祀的場景?

《周易》既濟九五的爻辭,為什麼用祭祀的場景?

九五:東鄰殺牛,不如西鄰之禴祭,實受其福。

既濟卦九五爻本是得濟上岸之象,卻用祭祀的日常象。那我們先來分析一下是一個什麼樣的場景,到底與得濟有什麼關係呢?

古時祭祀通常會宰殺家畜來敬神,那「東鄰」為什麼會選擇來「殺牛」呢?而不是選擇其他較小的家畜呢?那是因為值得慶祝的事情比較大,所以宰殺家畜中比較大的,這也是說明已經完成了某一件大事,那就是「得濟」。那「西鄰」為什麼會選擇「禴祭」呢?禴,是夏祭的名稱。禴祭意為夏季的祭祀。那禴祭的主要儀式是什麼呢?禴祭的主要儀式是殺人祭神。

明明是上坎為秋冬之象,下離才為春夏之象,為什麼會有這反常的祭祀呢?就是因為那件大事——「得濟」。即殺牛來感謝神靈,又殺人來告慰神靈,我們從九三爻「高宗伐鬼方」,我們就不難知道這裡是高宗克了鬼方,而凱旋而歸的象。

說明此處用的還是歸藏的占辭。商代「人祭」還是比較盛行的,此處也是文王用隱晦的用「禴祭」來說明「人祭」,因為「禴祭」基本上每個朝代都有,而所用的祭品卻不一樣,而到了周朝已經不用「人祭」,所以讀「文王易」的周朝人,不會覺得那是多麼殘酷的事情,還以為就是殺個雞,殺個馬之類的家畜。「人祭」的對象往往是囚徒,而當時的文王寫《周易》時,也是個囚徒,所以文王總不能直接說「來殺我吧」。而文王用「高宗伐鬼方」也是暗暗的在給自己定目標。

從六四爻之戰中,到九五爻之得勝,的確是個值得慶祝的大事,值得用「殺牛」來慶祝。但為什麼又要「殺人」呢?殺的又是些什麼人呢?有兩類人該殺:一類是在戰時發現的內部的小人,另一類就是俘虜中還不服的敵方將士。既濟的主旨就是「防患於未然」,殺小人:其一可以告慰被小人所害的自己的將士,其二可以震懾那些想成為小人的人;殺敵方不服的將領其一還是可以告慰我方戰死的將士,其二可以震懾敵方的已經降服的人。

那夏季為什麼要「人祭」呢?因為夏季時,人性比較浮躁,所以要壓一下。那冬季為什麼要「人祭」呢?勝利就好比夏季,容易使人浮躁,所以也要壓一下。其實這裡的「人祭」好比現如今處死死刑犯,目的在於警示世人別犯同樣的錯誤,只是不再是在夏季統一執行而已。不像既濟上六爻時已經開始濫殺無辜,所以有「濡其首」一說,也就是必將覆滅的意思。

這就是防患於未然的實際措施,所以講「東鄰殺牛,不如西鄰之禴祭」。「東」代表過去,「西」代表將來,為什麼呢?看看太陽的運行軌跡就知道了。而在既濟卦「東鄰」就是六四爻,也就是戰於六四之地,成於九五之位,這是由於過去的成就之大,所以用「殺牛」來慶祝;「西鄰」就是上六爻,這是將來要發生的,所以要用「禴祭」,來防患於未然,以免禍亂再生。

象曰:東鄰殺牛,不如西鄰之時也,實受其福;吉大來也。

戰爭是比較殘酷的,戰爭必然會有死傷,而避免戰爭就要震懾好戰分子,所以慶功不如守功。太平了,不就能「實受其福」了嗎?所以也就有了「武丁盛世」,也就是「吉大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易經 的精彩文章:

讀國學經典《易經》,需卦給我們的智慧啟示(第五期)!
053/199|基礎:我給《黃帝內針》挑挑錯

TAG:易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