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告訴你:堅持這3點,輕鬆達到糖尿病營養治療目標,你做到了嗎?
營養治療是糖尿病治療的基礎,調整營養結構,有助於控制血糖,並預防營養不良。美國糖尿病學會(ADA2014)年會的一項研究顯示,改善整體飲食質量有助於預防2型糖尿病,且飲食質量改善帶來的益處獨立於其他生活方式的改變。營養治療不僅僅是配餐,更重要的是調整代謝,延緩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和發展,進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癌症也稱惡性腫瘤,和它相對的是良性腫瘤。癌症是由於機體細胞失去正常調控,過度增殖而引起的疾病。過度增殖的細胞稱癌細胞,癌細胞常可侵犯周圍組織,甚至可經體內循環系統和/或淋巴系統轉移到身體其他部分(癌症轉移)。 癌症有許多類型,而病症的嚴重程度取決於癌細胞所在部位、惡性程度及是否發生轉移。一旦確診,常以結合手術、化療和放療的方式進行治療。如果癌症未經治療,通常最終結果將導致死亡。
進食過快也是飲食壞習慣之一,從南京市疾控中心的死因調查中記者發現,男性死於消化道腫瘤的人數遠遠高於女性男性的消化道疾病發病率一向要高於女性,這主要與大多數男性嗜酒、嗜煙,飲食不規律(不按時吃飯或暴飲暴食)等不良嗜好有關
民間的一種說法「男人吃飯如虎,女人吃飯如鼠」,以前很多人認為這是天經地義,但實際上,女人的細嚼慢咽確實有利於消化,而男人的狼吞虎咽非但造成了不雅的吃相,還對身體有很大的傷害
調節代謝紊亂
通過平衡飲食,注重合理搭配營養,有助於糖尿病患者維持機體代謝平衡。
補充優質蛋白質,控制血糖、血脂,預防其他必需營養素的缺乏。
保護胰腺
糖尿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胰島功能障礙,合理飲食可減少胰島β細胞的負擔,並有助於恢復β細胞的部分功能。
防治併發症
提供適當、充足的營養素,有利於防治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和發展。
糖尿病患者應該根據治療目標接受個體化的營養治療,並且在熟悉糖尿病治療的營養師指導下完成。
糖尿病是一組以高血糖為特徵的代謝性疾病。高血糖則是由於胰島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損,或兩者兼有引起。糖尿病時長期存在的高血糖,導致各種組織,特別是眼、腎、心臟、血管、神經的慢性損害、功能障礙。
血中的葡萄糖稱為血糖(Glu)。葡萄糖是人體的重要組成成分,也是能量的重要來源。正常人體每天需要很多的糖來提供能量,為各種組織、臟器的正常運作提供動力。所以血糖必須保持一定的水平才能維持體內各器官和組織的需要。正常人血糖的產生和利用處於動態平衡的狀態,維持在一個相對穩定的水平,這是由於血糖的來源和去路大致相同的結果。血糖的來源包括:食物消化、吸收;肝內儲存的糖原分解;脂肪和蛋白質的轉化。血糖的去路包括:氧化轉變為能量;轉化為糖原儲存於肝臟、腎臟和肌肉中;轉變為脂肪和蛋白質等其他營養成分加以儲存。胰島是體內調節血糖的血糖濃度的主要器官,肝臟儲存肝糖元。此外,血糖濃度還受神經、內分泌激素的調節。
營養治療的基本原則
1、合理控制能量攝入是糖尿病營養治療的首要原則。能量的供給需根據病情、血糖、尿糖、年齡、性別、身高、體重、活動量大小以及有無併發症來確定。
2、食物多樣,穀類是基礎。提倡用粗糧代替精製糧,粗雜糧可占每日主食的三分之一。
3、均衡營養,合理控制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的比例。碳水化物一般佔總熱能50~60%,蛋白質佔總熱能的15~20%。
蛋白質是組成人體一切細胞、組織的重要成分。機體所有重要的組成部分都需要有蛋白質的參與。一般說,蛋白質約佔人體全部質量的18%,最重要的還是其與生命現象有關。
蛋白質(protein)是生命的物質基礎,是有機大分子,是構成細胞的基本有機物,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沒有蛋白質就沒有生命。氨基酸是蛋白質的基本組成單位。它是與生命及與各種形式的生命活動緊密聯繫在一起的物質。機體中的每一個細胞和所有重要組成部分都有蛋白質參與。蛋白質占人體重量的16%~20%,即一個60kg重的成年人其體內約有蛋白質9.6~12kg。人體內蛋白質的種類很多,性質、功能各異,但都是由20多種氨基酸(Amino acid)按不同比例組合而成的,並在體內不斷進行代謝與更新。
世界衛生組織 認為:亞健康狀態是健康與疾病之間的臨界狀態,各種儀器及檢驗結果為陰性,但人體有各種各樣的不適感覺。這是新的醫學理論、新概念,也是社會發展、科學與人類生活水平提高的產物,它與現代社會人們的不健康生活方式及所承受的社會壓力不斷增大有直接關係。
亞健康狀態的諸多表現,在中醫理論中屬「虛勞證精氣不足型」。中醫運用填精、補氣、生血、強神、壯腎陽的手段,來調理人體陰陽氣血和心、肝、脾、肺、腎五臟功能,使之恢復於正常狀態,克服「虛勞征」。常常精選如黃芪、人蔘、地黃、當歸、枸杞子、大棗等具有補氣血、壯腎陽、滋陰精、生津液、固衛表、安五臟、強精神、活血脈等作用的中藥材,針對各種不同狀態的「亞健康」嚴謹配伍、辨證地施治。
健康是指一個人在身體、精神和社會等方面都處於良好的狀態。健康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主要臟器無疾病,身體形態發育良好,體形均勻,人體各系統具有良好的生理功能,有較強的身體活動能力和勞動能力,這是對健康最基本的要求;二是對疾病的抵抗能力較強,能夠適應環境變化,各種生理刺激以及致病因素對身體的作用。傳統的健康觀是「無病即健康」,現代人的健康觀是整體健康,世界衛生組織提出「健康不僅是軀體沒有疾病,還要具備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良好和有道德」。因此,現代人的健康內容包括:軀體健康、心理健康、心靈健康、社會健康、智力健康、道德健康、環境健康等。健康是人的基本權利。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財富。


※紅蘿蔔和它一起吃,可以清除體內10年的毒素,可惜很多人都不知道!
※老中醫提醒:已明確致癌的3種水果,最後一種許多人還不知道
TAG:千千健康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