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養老金的重要性
上一篇文章提到了養老金的缺口所在,原計劃在本期探討如何規劃養老金,但是我還是覺得應該再進一步和大家分享養老金的重要。
因此,上一期從數據的角度分析養老金的重要性,本期就從更貼近現實的層面來看養老金的重要性。
前幾天看了一篇清華大學寧向東教授的一篇文章,裡面提到了他一次在醫院的所見,「一位40多歲的女兒陪著70多歲的母親看病,老母親的心臟情況很不好,醫生希望她吸半個小時的氧氣,然後做個心電圖確認沒大礙再回家,而女兒希望母親回家吸氧,因為單位只有她一個人,需要她及時趕回去」。
這個畫面感很強,這位女兒如果將老母親留在醫院一人做治療,可能我們很多人會說她很不孝順。而站在女兒的角度,她需要這份工作,因為她需要工作收入去養家糊口,沒有這份工作她可能連讓她老母親看病的錢都會沒有。這種情況往往是一個兩難的選擇,一位老闆不會聘用一位經常不在崗的員工,女兒回去上班也是職業的要求。
對於這種現象,並不是個例,很多時候我們迫於生活的壓力而無奈,當父母生病時,通常大部分人會在他們稍微好轉後,馬上回到工作的崗位。現在的很多老人都有兩三個甚至四五個以上的孩子來贍養,父母生病需要人照顧時,兒女可以輪流請假調配時間去照顧。而對於2+1+4(兩位中年人+一個孩子+贍養照顧四位老人。如果中年人的爺爺奶奶輩還健在,那將是2+1+4+6、7、8的家庭結構,又會有多少人陷入到這種無奈與糾結之中?
如果上面這位老母親自己有養老金,不管是三千還是五千,至少可以簡單解決自己就醫看病所需的錢,對於她的子女來說能減輕不少的經濟壓力,只是需要子女付出更多的時間來照顧老人。試想廣大的農村地區,有多少人有養老金,又有多人老人有三五千甚至更高的養老金,我們現在和未來將面臨的核心問題將是——「未富先老」。
去年9月,中國社科網發表了一篇題為《2050年中國老年人口將增至4.8億》的文章,文中提到:到2050年,中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將佔到全國總人口的三分之一,達到4.8億,全球四分之一的老年人將來之中國。而《中國城市養老指數藍皮書2017》則指出「每年我國養老金的支出都在增長,平均每年增長高達22.84%,養老金的支出遠遠大於收入,且支出的增幅也遠遠大於收入的增幅,這勢必給國家財政帶來嚴峻的挑戰」。這個挑戰持續的時間不止是幾年的時間,央廣網今年2月27號發表的一篇報道說到,我國人口老齡化在本世紀下半葉將持續穩定在3.8—4.8億的高水平(36%--38%)。
從這些數據我們可以看到人口老齡化和養老的壓力有多大。再來看看我們目前比較常見的養老現狀:
1.靠子女養老:自己年輕時沒有準備好養老或沒能力準備,到年老退休時只能靠子女的贍養金來養老,如果子女收入不錯,那老人的養老基本不成問題,但是我們依然會看到很多六七十歲的老爺爺老奶奶在路上撿垃圾或塑料瓶、紙皮,變賣度日。當你看到年邁的老奶奶在路邊撿垃圾,你是什麼感想?會怎麼做?
褶皺的面孔,彎曲的肩背,本應頤享天年的她們卻拋棄了尊嚴自主度日謀生,也許她們另有隱情(可能年輕時沒有準備好養老金,或者沒有能力準備,或者子女不孝不贍養),但看著就讓人心頭一痛,通常見到這種情況我會把身上或車上有的瓶瓶罐罐都拿給她們,之所以沒有給錢,是替她們保留最後一絲絲的尊嚴。
2.靠社保養老金養老:關於這點我在上一篇文章已經比較詳細的羅列了數據,社保養老金只能保障我們退休後的基本生存需求,並不能讓我們體面養老。可能是在養老服務站養老;可能跟孩子一起生活,替子女照顧孩子,沒有自己的年老生活。
3.我們經常會聽到「高端養老社區」的字眼。在這裡,三五知己在優雅的環境里,有老年大學,老年圖書館等各種娛樂休閑設施,不僅可以享受屬於自己的老年生活,快樂優雅的生活,而且會有專業的醫管人員照顧。
在你的眼中,你的老年生活會是怎麼樣的?是否跟我一樣,希望過第三種養老生活?
而第三種養老方式勢必需要不少的養老金做前提,所以我們需要未雨綢繆提前規劃,像古人說的「旱則資舟,水則資車」,事先準備遠好過臨時抱佛腳,未雨綢繆是對家人、自己最好的關懷!
希望這篇文章可以給你帶來深思。
下一篇文章將會分享"如何規劃自己的養老金",敬請期待。


TAG:暢享人生俱樂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