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他寧願放棄工作,只為續寫制弓人的傳奇

他寧願放棄工作,只為續寫制弓人的傳奇

第二自然(d2ziran.com)

是一個專屬匠人的推廣平台

The Moon Represents My Heart

 Dance with My Father

Roger Koh 

00:00/04:50

「忽略、遺忘、曲解、誤傳,

匠人們用他們自己的方式

默默地守護、承接。」

文末有驚喜

在古代戰場上,

如果遠距離作戰,

哪種兵器最強?

很多人都會回答說:弓箭。

西南大學重慶國學院

傳統武學射學研究所副所長李青陽

從小在楊家坪長大,

小時候就愛畫畫,

長大後考入西師美院,

畢業後曾獲重慶市八運會散打亞軍。

從小動手能力強的他,

最愛自己做東西。

近年來迷上按古法製作傳統角弓,

在全國弓友裡面影響較大,

屬於古典角弓製作的領軍人物。

在冷兵器時代,

弓箭堪稱是最可怕、

最致命的武器。

但現代社會,

弓箭卻是少有使用。

雖說現代弓箭不能廣泛用於戰爭、打獵,

但依然有人以此為樂,

與弓為伍。

隨著科學的進步、

社會的穩定,

弓箭慢慢淡出人們的視野,

弓箭文化也被埋藏了起來。

而李青陽憑著自身熱愛,

硬要將弓箭從文化從歷史中挖掘出來。

弓箭文化已經斷層,

恢復不易,挖掘、整理極為艱難。

他通過古籍、博物館實物探訪,

收藏研究,

一點一點粘合歷史的縫隙。

李青陽並不是從小就立志做弓箭的,

在研習傳統角弓之前,

李青陽做過其他工作,

可是總覺得不對勁兒,

一心撲在弓箭上的他索性放棄了之前的事業,

專心研究古典弓箭的製作,

久而久之,

這已經成為他決定奮鬥一生的事業。

從前發電廠寬敞的會議廳,

現在是李青陽的古典角弓製作工場,

也是全國屈指可數的角弓工場。

裡面除了琳琅滿目、

亂中有序的制弓材料,

牆上還懸掛著他收藏的各式各樣耐人品味的弓,

頗為壯觀。

所謂角弓,

就是用牛角、

牛筋和竹木合成製作的弓,

角弓就是把一頭水牛的角片固定在木胎上,

用弦張好。

射箭時,

射手從反方向把牛角扳過來的動作,

叫做「角弓反張」,

然後鬆弛,

牛角一下子恢復到原味,

其力巨大,箭如飛蝗。

要分季節做,

夏制筋,

就是把牛筋放在墩上捶打,

一條好漢一天錘不了四條筋;

春取角,

春天牛兒血氣最旺,角最好;

冬伐木,

就是砍取做弓的好材;

秋合之,

秋天不冷不熱,濕度正好,正好開做。

所以一張弓嚴格來說,

打亂順序的四季,

這才是做弓工藝的一個周期。

就如陰陽調和的自然之道,

做弓追求的就是天人合一的境界。

而一個箭客的光芒與生命,

往往就在他所馴的弓里。

在古代,弓箭的製作流程都有所分工,

在現代,整個製作工序都是一個人完成,

耗時也就相對更久一些。

做一張角弓,工具簡單,

只要錛、鋸、斧、銼,

但要280道純手工工序。

3年時間,

一張角弓並非一木一弦的簡單結構,

受時節對材料的影響,

其繁雜的工藝細節、

製作難度、耗時之長,

遠超想像。

弓的木頭部分要自己伐,

用一棵樹最正直的一段,

砍回來需陰乾一年,

用楔子順紋開料,

小片煮一兩個小時,

晾乾定形,備用。

做弓分三大活兒:

一是白活兒,即木工;

二是筋活兒;

三是畫活兒,即裝飾防潮處理。

古代是按流程分工做,

現在是他一個人完成,

比古代工匠更厲害。

沒有人言傳身教,

更沒有名師口傳心授,

全靠他自己一人摸索。

解刨清弓,

挖掘古代記憶,

從古代文獻里摸索,

也到國外去學習。

做弓很難,做箭要容易些吧?

相反,做箭更難。

做箭的竹木都是天然材料,

不可能密度一致,

好箭箭體都是紡錐型,

這種形體風阻小,

兩端產生的顫動,

可以被中間的紡錐型快速糾正,

使其前後抵消。

在李青陽眼中,

一張弓是活的,

有生命力的,

它們是沒有煮熟過的有機物,

保持著生物的活性蛋白。

按古法做的弓,

拉時很柔,放時剛猛;

現代材料做的弓,

拉時剛猛,放時就很柔,很無力。

古法做的弓,

野性未馴,

它能記住很多東西,

包括你的習慣和個性。

當人們拉弦、使弓的過程,

身體的能量也在儲存與猛烈地釋放,

這不由得感覺到和人合二為一的弓是活的。

「越了解它的發展歷史,

就越會被它的深厚文化所吸引」。

李青陽家祖先幾代人

都是從事跟弓箭有關的事業,

父母也是現代兵工廠的技術人員。

從小就擺弄著「十八般兵器」

長大的李青陽覺得自身對

弓箭的興趣是從靈魂當中就有的。

弓箭的造詣深厚,

並不能讓李青陽就此止步,

同樣讓他著迷的還有騎射。

2012年他到匈牙利師從歐洲

著名騎射大師卡薩學習騎射技藝,

參加約旦國王舉辦的

世界騎射大賽並獲得名次,

這是中國人首次參加該大賽。

(圖為李青陽的匈牙利騎射大師卡薩(右))

騎射、散打、舞刀弄槍,

李青陽可謂是手到擒來,

多次參加國際比賽、

受邀各種演出。

研習弓箭,

有一種宗教式的信仰。

對他而言,

是一種精神享受,

找到了最適合自己的方向,

內心的這份堅守是讓他感到滿足和愉悅的。

就如悟道,

將中國制弓之法傳承,

將中國文化弘揚世界,

不讓時光磨滅它的光輝,

這就是李青陽堅守的道。

工匠總結累積的經驗,

經過時間實踐,

弓箭的每個製作工序都有特定的規定,

從材料的選擇到製作的精益求精。

在製作弓箭的過程中,

要不斷地看到自己的問題,

如果看不到了,

那就是知識邊界已是到頭。

彎弓如滿月,

李青陽做的每一把弓就像是藝術品,

用心血和時間雕琢而成,

許多弓箭愛好者、

收藏家以及傳統文化的

研習者都是他的常客。

因為傳統弓箭製作流程複雜、耗時長,

製作成本上萬,

要賣到2.5萬元左右的價值

才值得回它的尊嚴,

但由於市場的小眾,

文化還在恢復的過程中,

現在的弓箭真的是「賤賣」。

弓箭是李青陽最引以自豪的話題,

從中國古時候的歷史,

到世界不同時期弓箭的

常識、種類、應用、

參加騎射比賽的奇聞趣事,

娓娓而談,

來到他這裡的人總會收穫頗多。

商業產品總是尋思著賣個好價值,

匠人拿作品說話,

好壞讓時間檢驗。

「知廉恥,亢名節,

錢要掙,但要放在第二位。

首先要考慮的是怎麼傳承民族文化,

禮射之道更不能丟。」

對李青陽而言,

做壞了一張弓,

那就是壞了一輩子的名譽。

至於傳承,

已是兩個孩子父親的李青陽認為,

先要讓孩子內心自發地

感受到這份美好與驕傲。

最近他每天帶著兒子

喂馬、訓馬、體驗做弓,

讓孩子真切感受這其中美好。

也許對現代人來說,

弓箭已經是淡出視線的東西,

已經屬於歷史了,

但總會有人傳承下來,

就像京劇這種國粹,

雖然聽的人少了,

可是它的魅力依然存在。

現代社會已經被科技佔領,

隨處可見的先進已經不是

古代的任何時代可以比擬的,

越是這種情況,

越需要有人將寶貴的工藝傳承下來。

弓箭承載著博大的文化,

但在傳承的過程中很多知識被人們

忽略、遺忘、曲解、誤傳,

匠人們用他們自己的方式

默默地守護、承接。

制弓人的傳奇,

還在續寫,

別讓它們斷在這個時代里。

互動福利

留言分享「工藝傳承

本篇文章將選出一名評論區點贊最高

紅包

紅包每人限領一次,可分享給親朋好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二自然 的精彩文章:

「登月計劃」,專屬於匠人的烏托邦
那些你還不知道的沙發— —超、火爆.

TAG:第二自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