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要讓孩子知道有一種果子叫「後果」

要讓孩子知道有一種果子叫「後果」

Zilina" s Family

mommy:黃妞妞 北京妞 全職媽媽

daddy:Phu 美籍越南人 來自西雅圖 北大教授

Zilina:超強語言能力攜帶者 小步app簽約演員

長期往返於北京和西雅圖兩地生活

這是一個

「北京遇上西雅圖」的小家庭

這裡有

強烈碰撞的中西方文化差異

還有

不一樣的美式育兒理念

很久沒更新育兒方面的文章了,最近隨著Zilina成長中的敏感期和叛逆期開始了,遇到的各種問題非常多,有些很小的問題甚至我從沒想過會是個問題的問題全都迎面撲向我了。在夜深人靜時我總會把一些發生了的問題和當時我們是怎麼處理的拿出來反覆想想,看看下回能不能有更好的招兒來應對。

今天來說這樣一個話題,也是P先生在和我討論教育時說的最多的一句話:Need to teach her some consequences.需要教給孩子一些事情的後果,需要讓孩子感受到後果。

這是一個中西方教育理念上比較大的不同,美式的教育中,need to learn consequence是在孩子們性格養成的早期反覆訓練的,所以,當然,最開始我聽到這個概念時和孩兒爹有很多的分歧,因為我不認為這麼小的孩子懂什麼後果,也不認為2-3歲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能把前因後果串起來搞明白,我覺得父母做的一些所謂的讓孩子承受後果的舉動,孩子完全不知道你耍的是哪一齣兒戲。

所以從一開始我就是那個安撫孩子,共情於孩子(用P先生的話是為孩子找各種理由開脫的內主兒)的角色,還是為孩子打抱不平沖著她爸大喊大叫反擊的忠實衛士。可真沒想到慢慢地我卻認同了這一套教育理念,因為我發現隨著孩子心智的成長,光安撫和共情是不夠的,他們需要通過自己的行為去感受到一些後果才可以完成自身的理解過程,從而避開很大的情(暴)緒(哭)波(瘋)動(鬧),順利成長。

有一次要趕著去拍攝,給ZZ帶了麵包和奶在路上吃,我把麵包撕開以後就扯了一部分出來讓她拿著下麵塑料袋吃上面露出來的部分。但她偏不,在公眾場合大叫:我不要,我不要塑料袋我就要拿一整個兒!個兒的嘴型非常嫻熟地過渡成了溜圓大口,哇地一聲開嗓哭了。我蹲下去好好和她說:你如果想拿一整個麵包ok,那麼如果你不小心掉地了,你就一口都吃不成了,所以我有兩個方法讓你選擇,一個是繼續像現在這樣拿著塑料袋吃,還有一個是我給你掰下來一塊你拿著吃。她馬上就抗拒地回答:我不要撕著吃,我就要拿一整個兒!接著暴哭。然後我就跟她說:那你聽好了,如果掉了肯定不能撿起來吃,她使勁點頭。於是我妥協了,讓她拿著一整個兒麵包邊走邊吃,同時停不下來的擔憂,絮絮叨叨說了n遍小心點拿穩了。

沒幾分鐘過後,她就不小心把麵包掉地上了,難過地站在麵包前面不走就盯著看,表情很傷心,看得我也揪心。那是一個圓柱形麵包,掉的時候是橫截面著地立著的,我就有心把上面部分的麵包掰下來遞給她讓她悲轉喜,但就在這時,孩兒爹一把制止了我說No!孩子一聽馬上嗷一嗓子開哭,場面僵那兒了!

她爸不慌不忙語氣平和,蹲下來跟她講,大意就是她需要從這個事上學習承擔後果,如果她不想聽父母給的建議,也答應了之前的條件(如果掉了肯定不能撿起來吃)那麼現在真的發生了就必須執行後果,讓她感受到這個後果,從而理解這是因為她自己的選擇造成的,那麼她要承擔沒得吃的現狀。並且告訴她,下次她在拒絕前最好先想一下。這孩子聽完就沒有再哭了,也沒有去撿麵包。

我剛想誇她爸還真行,就輪到開始說我了。大意就是我既然是規則的制定者就必須是嚴格的執行者,不能破壞,不能前面說了如果掉了就不能撿的規則後面心一軟還主動想撿,那不僅會給孩子帶來困惑,還會讓孩子無視或輕視你之前出的解決方法和條件,因為孩子在一次次事件中已經知道沒有什麼麻煩的後果在等著她。

還有一次是我們在加拿大和P先生家那邊的親戚在外面聚餐,席間有幾個四五歲的孩子只顧著玩鬧並不吃飯,父母在旁邊也只顧著自己吃和聊天並沒幹涉。我就問其中一個孩子爸爸:他們這樣不吃晚飯能行嗎?那爸爸一臉輕鬆的笑意回答說:他們挺好的,沒事。我就沒有再多問。過了大概半個多小時,那幾個男孩兒突然就停止玩鬧各自坐回自己的位子,主動開始大口吃飯。剛才那個爸爸就開始和我聊,他說的大意是:看到了吧,不需要擔心,他們自己會吃的,他們會怕餓。然後他就開始和我細說他之前的養育過程:孩子在飯點的時候不好好吃飯,玩、開小差、不當回事,各種問題,他和太太經歷了求著追著喂飯的過程,收效甚微,於是他就開始嚴格實施超過四十分鐘的吃飯時間收掉所有食物的做法,大概堅持了三周,把這個問題解決了。其間他提到了要讓孩子知道他不珍惜吃飯機會這個行為帶來的後果,反覆讓他們感受這個後果,感受飢餓,他們會理解,最終他們會開始改變,如果開始實施這個方法就要一直堅持到最後。

當時我聽完心裡無比振奮啊,三個禮拜就搞定了,下定了一百個決心也要把Zilina不好好吃飯的問題解決。(嗯~殘酷的現實是到現在Z吃飯依然是困難戶。。)

掉麵包事件以後,通過一些小的實踐,我越發認為這個讓孩子自己去感受」後果」的理念是一個很有效的養育方式,相比苦口婆心說教,發火發氣吼罵孩子該如何如何做要管用得多。雖然理論和實踐上差距不小,為娘的心軟放棄原則和犯懶放棄堅持的情況時有發生,但我已經開始有意識地將這種理念注入到日常的孩子教育當中了。

很多育兒書上會提到孩子的成長行為中有一項是試探父母底線的,在試探中會知道什麼是完全可以自己做的,什麼是肯定不行的,什麼又是需要商量的,規矩也在其中慢慢形成。其實這和父母怎麼去做有很大關係,聯繫到今天的話題來說,讓孩子反覆感受到他們「不妥」行為帶來的後果從而理解和改變的過程中,作為父母我們的內心是否能始終保持強大,無論孩子如何哭鬧或發難於我們,堅持行為和話語的前後一致,貫徹目標 ?

養育之路,任重而道遠,共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JustSpeakEnglish 的精彩文章:

TAG:JustSpeakEngli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