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如何實踐四象限法則?

如何實踐四象限法則?

不管是在生活、學習還是工作中,我們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事情,不分輕重緩急的就去做,我們很容易變得煩躁、忙的焦頭爛額,在處理事情的緊急重要方面,四象限法則就非常適用。

1

知識介紹

四象限法則是美國的管理學家科維提出的一個時間管理理論,把事情按照重要性和緊急性進行劃分組合,分成四個象限:緊急且重要、重要不緊急、緊急不重要、不緊急不重要。

圖片:來源於網路

第一象限:緊急且重要

這個象限的事情具有時間的緊迫性,也是非常重要的,無法再拖延/迴避,有的是由第二象限「重要不緊急」的事情轉變過來的。

處理方式:立即去做

表現:壓力大、有危機

如:發燒了去醫院、考前突擊、臨時的重大項目洽談等。

第二象限:重要不緊急

這個象限的事情一般都是可以提前進行計劃、籌備的重要並不緊急的事件,但是有的事情如果沒有提前規劃,事情就容易接近deadline,導致轉變為重要且緊急事件,所以將主要精力放在這類事情上,就可以減少危機壓力事件,讓自己更輕鬆一些。

處理方式:有計劃地去做,做制定目標、分解目標,然後一點一點的完成

表現:忙碌、較有規律

如:養成健身的習慣,畢業論文的蘸寫、月總結報告等。

第三象限:緊急不重要

大多是臨時出現的並不重要的事件。很多人會容易陷入一個誤區,把它和第一象限混合,認為緊急的事情顯得很重要,不知不覺中偏離了目標就浪費了很多時間,忙了一天最後感覺自己好像什麼都沒幹。

處理方式:能不幹就盡量不幹

變表現:忙碌、無實質性結果

如:朋友鬥地主三缺一、回復好友消息、同事叫你幫忙PS一張圖片等。

第四象限:不緊急不重要

這類事情就比較自由了,可做也可不做,完全看自己心情,多數時候屬於休閑類的事件。

處理方式:少花時間在這個象限

表現:比較浪費時間

如:玩遊戲、閑聊、追劇、看電影等。

2

學以致用

我把學習的過程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接受信息。看了之後知道這麼個事,轉頭可能就忘了,這個是很淺顯的知識學習。

第二階段:學會了新知識。看了之後,還思考了其中的原理,能夠向別人講出個一二三,這個屬於學會了新知識,短時間內可能不會忘記。

第三個階段:獲得了一種新的能力。不僅學會了新知識,還將新知識實踐到生活中,根據自己的情況進行適當的調整,下次遇到問題時能夠將其主動運用出來解決問題。知識已經不再是單純的知識,已經成為自身能力的一部分,這種屬於真正的學會了。

實踐過程:

拿一張紙將你今天要做的事/最近想做的事,寫下來。

將紙上所有的事情按緊急重要劃分。

下載事件清單APP,然後創建四象限清單。

將紙上已經劃分好象限的事情,依次填入清單中,設置時間及提醒。

根據事件清單的排序一個一個完成即可。

例:

1、2:在紙上創建事件清單,劃分象限。(剛開始時事情列幾件就好了,熟悉了之後再慢慢增加)

事情的重要性判斷依據我主要有兩個:一、後果嚴重性;二、與我目標的相關性。

後果嚴重性就是,這件事如果不做/現在不做後果會怎麼樣,後果嚴重當然就屬於重要事件。

目標的相關性是指,我當前的目標是考大學/找工作/轉行,與考大學/找工作/轉行沒有直接價值聯繫的,我就劃分為不重要事件。

如清單中的「學習理財知識」,這個事情本應該屬於重要事件,但是跟我當前的目標「轉行」並無直接價值聯繫,沒有它也不影響我,所以我把放在了第四象限,當然根據情況轉變以後可能會列入第二象限中,根據自己情況活學活用即可。

3:下載事件清單APP,創建四象限事件清單。

APP我用的是滴答清單,當然這樣的清單APP還有很多,你找到自己用著舒服的就行,這裡我以滴答清單舉例:

創建四象限法則文件夾,建立4個清單,緊急且重要……

4:把之前列在紙上的事件填入四個清單中。

第三象限的事件

建立的時候,可以設置時間、優先順序、備註、提醒聲等。建立好之後,點擊清單列表的「今天」,就可以看到今天需要做的事情,具體時間,那個先做……,做完後點擊左邊的小方框就表示已完成。

5:依據自己的設置,按照清單一個一個完成即可。

剛開始實踐的時候事情少搞幾樣,列幾個比較重要的就行了,非常細節的事情,等你熟悉了之後再去添加。

四象限法則的實際應用分享到這就結束了,希望大家都能夠學以致用,讓知識變成自己的能力。

PS:左下角有個小調查問卷,有興趣的可以了解一下,感謝您的閱讀,我是留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留言講故事 的精彩文章:

進入社會後我才明白這些道理

TAG:留言講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