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認識石印本古籍
清末 石印本《金石索》
石印技術的誕生
18世紀末,歐洲一名音樂家遜納芮爾德在印樂譜時,偶然發現,在有細孔的石板上,利用水油相斥的原理,可製版印刷。繼而,又隨著照相技術的發展,19世紀中葉科學家發明了只需將原稿攝成底片後放到石板上,就可批量印書的技術。
我國第一台石印機
那時代,上海與世界相當接軌,幾乎在歐洲石印術運用的同時,清光緒二年(1876年),在上海的西方傳教士將石印術傳入我國。
紅軍在遵義印刷宣傳品的石印機
石印的原理
石印本不能理解為「用石頭雕版印刷,它是一種近代化學印刷技術,其原理比較複雜,操作起來卻非常簡單。
老上海某印刷廠石印工序中的修版
用特殊藥劑將原稿上的字樣謄印在石板上,再塗酸化劑固定。於是石板上有字樣的位置就親油斥水,無字樣的位置酸化後就親水斥油。揭去葯紙,塗上油墨,然後用沾有油墨的石版來印書。
石印的優點
傳統的雕版印刷費工耗時、成本高、周期長,而且版片易斷裂、破損。相對來說,石版印刷則成本低、速度快、效果好。石版印刷特別適合在宣紙上印刷,它的版面能夠根據需要隨意縮放,大部的《廿四史》、《古今圖書集成》等成套書體積大大縮小,給當年讀書人在藏書和閱讀上帶來許多方便。
清 光緒 石印《點石齋畫報》
另外,一些罕見的古人字畫和碑帖及名人書信、日記手跡等通過石版影印,得以化身千萬,給讀書人閱讀、鑒賞、收藏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清 光緒 石印《天演論》
在滬上墨海書館、同文館、點石齋、掃葉山房、上海書局等一批石印專業出版商應運而生,紅火了半個多世紀。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初,是石印最輝煌的時期。
民國 天寶書局 石印《水滸傳》
如何辨認石印
1.一些石印本的字跡有較重的「油膩「感(見下圖),優點類似於上世紀80年代常用的蠟紙油印效果。
「油膩感」強的字跡
2.在年代上,國內的石印本一般局限在1840年至1949年這一百年間。也就是清道光二十年後。
3.局部特點:(也是最重要依據)
木刻本是真正的木板刻印,一般使用水調和的墨汁印刷,而不是油墨。故木刻本字跡似經年的書法作品,清爽,吃墨淺(見下圖)。
吃墨淺,有水印痕迹,字上能顯出木頭紋理
在所印字上,雕本在勾劃、尖銳筆畫上都清晰、整飭,並能看到字上木頭紋理(見下圖)。
字比劃明朗,「撇捺」比劃有刀刻的痕迹
石印由於藉助化學藥品腐蝕「刻字」,所印字在細微的比劃略有模糊,尤其是「撇」、「捺」這些比劃不能像書寫那樣「乾淨利落」(見下圖)。
細看石印字,筆劃並不「乾淨利落」,結字邊緣有化學藥品互相腐蝕的痕迹。
如需參與古籍相關交流,請回復【善本古籍】公眾號消息:群聊


TAG:善本古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