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日本派了十餘次遣唐使團,最後為何停止了

日本派了十餘次遣唐使團,最後為何停止了

自李唐建立以來,國家興盛、政治先進、文化繁榮,並對周邊的各個國家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進作用。出於對唐朝文化的嚮往和學習,日本開始源源不斷地派出遣唐使,並以此為契機,推動著古代日本國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

公元630年,日本正式向唐朝派出了第一批遣唐使。自此之後到公元895年的二百六十多年間,日本政府一共任命了十餘次遣唐使,不斷派人到中國學習,每次每次派出的遣唐使團多達百人以上,有時甚至多達五百人。在這漫長的二百多年間,日本遣唐使的往來基本貫穿了整個大唐王朝的興衰歷程。

在此背景下,日本為了強化中央集權,在公元646年,將孝德天皇元年稱為大化元年,大化元年成為日本天皇設立年號的開始。自此,天皇的權力與權威都在不斷地擴大與提升。公元710年,回國的遣唐使仿照唐長安城,將奈良城按四分之一的比例建造,作為了當時的首都。在奈良城作為都城的八十年期間,日本完成了全面移植當時唐朝政治和社會體制的「大化改新」,實現了古代日本國發展的第一次質的飛躍。

曾經的京都與奈良都是模仿大唐長安城的布局。宮城在城北最中央,朱雀大街為中軸,東西二市分居朱雀大街兩側。方正的城市格局與古都長安如出一轍,這一點連現在的日本人也是不得不承認的。鑒真和尚更是六次東渡日本,在奈良東大寺傳經講學。他根據中國唐代寺院建築的樣式,為日本精心設計了唐招提寺的方案,僅用了兩年就將寺廟建成。

日本與唐朝的交流看似繁榮,但實則也要經歷重重艱險。當時日本海上航行技術並不高明,還不掌握季候風規律。海上驚濤駭浪,隨時會把船掀翻沉底,往返大唐的途中總有船隻遇難。另一方面,因為每次派遣大量使團,其中大多為不事生產的官員、留學生或是留學僧人,花銷巨大,當時日本政府愈發感覺負擔沉重。

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日本的遣唐使計劃終於落幕。公元755年,發生了歷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亂」。隨後唐王朝由極盛迅速轉衰。隨後大唐王朝在中央發生了宦官專權和黨朋之爭,地方上又有藩鎮割據以及黃巢起義,大唐王朝漸漸日薄西山。日本寬平六年,一名遣唐使以大唐日漸凋敝為由,上奏天皇,要求停止遣唐使的派遣。日本朝廷出於財政壓力的考量,以及當時對唐文化的吸收已達到飽和,國內改革也基本完成,終於停止了遣唐使的派遣。

每日一篇高質量的歷史小文,帶您感受大唐盛世的萬千氣象。如果您覺得有收穫,記得關注我們,也歡迎給我們留言,我們會在評論區與大家積極互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唐朝 的精彩文章:

史上最美貴妃,沒有之一
宋朝五恨和唐朝三恨,你知道是什麼嗎?看完漲知識了

TAG:唐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