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中八仙中的李適之,因見一個女道士可以乘風飛渡,遂有修道之念
唐玄宗開元二十四年春,二月初十,玄宗皇帝因李適之治理谷、洛水患有功,詔令為他勒石記功,讓皇太子李瑛題寫碑額,永王李璘書寫碑文,並晉封他為御史大夫,兼作河南府尹。當時天下一片祥和,人民生活富足。
李適之生性好飲,喝酒一斗而不醉,時人稱他為「酒中八仙」之一。 杜甫《飲中八仙歌》雲:
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陽三斗始朝天,道逢麹車口流涎。
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興費萬錢。
飲如長鯨吸百川,銜杯樂聖稱世賢。
宗之瀟洒美少年,舉觴白眼望青天。
皎如玉樹臨風前。蘇晉長齋綉佛前。
醉中往往愛逃禪。李白斗酒詩百篇。
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
自稱臣是酒中仙,張旭三杯草聖傳。
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雲煙。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談雄辨驚四筵。
其中,「左相日興費萬錢。飲如長鯨吸百川,銜杯樂聖稱世賢,」就說的是他。
李適之到任後,雖整日宴飲,卻不誤政事。
有一天,颳起了狂風,直颳得天地昏暗,飛沙走石,行人在路上站立不穩,紛紛踉蹌而行。忽然有個女道士乘著風,來到玉貞觀上空,往返盤旋,等風稍小了一些,就飄落在鐘樓之上。眾人以為神仙降臨,全城的人都搶著前去觀看,把玉貞觀包圍的水泄不通。
有人把這事報告給了李適之,李適之當時正在與賓客飲酒聊天,因那女道士引起民眾騷亂,掃了他的酒興而勃然大怒。就命令手下把她抓來,扒下衣服打板子。
打了十幾下,女道士即不感到疼痛而哀嚎,身體也沒有任何傷損,面不改色,也不說話,只是默默地承受。
李適之見狀大吃一驚,連忙赦免了她,以禮相待,把她安置到客房休息。並立即把這事上奏給玄宗皇帝。
玄宗皇帝下詔,召女道士入宮詢問,她說自己是蒲州紫雲觀的女道士,因長年修習辟穀之術,所以身體很輕,又因當日風大,就憑藉風力就飛到了洛陽。玄宗對她大加讚賞,賜給她金帛,派人把她送回了蒲州。
過了幾年以後,又一次颳起大風,這個女道士乘風而起,這次再也沒有回來。後來李適之也因罪被貶,服毒自盡。
人們相互傳說,李適之因見那女道士,乘風飛渡五百里,又身遭仗責而毫髮無損,極有可能是仙人,故有了修道之念,終借屍解而去。


※歷史上,有這樣一群人,他們都不同程度地反對中醫,其中不乏名人
※賣葯的道士見劉子夏與眾不同,又極有修道之心,就送了他九粒丹藥
TAG:書蟲吐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