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萬萬沒想到,餘杭地名中出現最多的數字居然是這個!

萬萬沒想到,餘杭地名中出現最多的數字居然是這個!

原標題:萬萬沒想到,餘杭地名中出現最多的數字居然是這個!


說起咱餘杭的地名


那真是千奇百怪


什麼樣的都有


上期小余兒告訴大家一些「帶顏色的」

(點擊回顧)


這次我們來說說部分「帶數字的」~


你猜猜出現最多的數字是幾?


三曹街(臨平新城)



道家有言:「長生不老,名補天曹」,道家認為天上的神官稱之「天曹」。「三曹」名字的由來在於歷史上不同朝代在餘杭任職的漢陳惲、唐歸珧、宋楊時三位縣官,由於他們為餘杭的歷史發展作出卓越的貢獻,甚至獻出生命。人們認為他們是天曹下凡為百姓來服務的神官。「三曹」是把三任「天曹」合在一起,簡化了的稱謂。


三分廟橋(塘棲鎮)



塘棲鎮東北有個三分村,村東有座三分村廟。三分村緊鄰塘棲鎮,大運河從村南經過,到此分為三股河流,主幹道往東,經五杭、博陸直到桐鄉;往北的水路直通德清縣的勾里、下舍;往南有水路往泉漳、超山、小林可到臨平、喬司等地,大運河到此地三分,故此這個村子就叫做三分村,廟也叫做三分村廟,橋當然也叫做三分廟橋了。


三文村(塘棲鎮)


塘棲「三文村」原名「三墳村」。相傳宋高宗趙構登基後,派了一位太監及兩名隨從帶著御賜封號、衣物、禮品等前去塘棲迎娶一位對自己有著救命之恩的女子。太監及兩名隨從在出發路上有所耽擱,抵達時女子已然身故。三人自知回京復命必死無疑,於是來到塘棲鎮里新橋東北角一片果樹林里一齊上吊身亡。屍體就地建立三個墳墓分別安葬,這裡本是荒野之地,後來逐漸發展成為村莊,三個墳是這片土地上唯一醒目標記,就取名「三墳村」,近年才改為「三文村」。


三白潭(仁和街道)



三白潭,由頭白、二白、三白三個大潭(湖)連接而成。關於名字的來由,當地有兩則傳說:一說是南海金鶴北遷途中下了三個蛋,化成湖泊。因為鶴生的蛋潔白可愛,因此人稱白潭。


還有一說是,古時候玉帝罰此地三年不下雨。東海小白龍同情民間疾苦,違旨降雨被就地斬為三截。龍屍從天落下之處就是頭白、二白、三白龍潭,龍頭重,頭白深;龍身長,二白長;龍尾落地時狠命一攪,三白就最大,小白龍為民捨身成仁,人們為紀念他,取名叫「白潭」。


三家村(崇賢街道)



崇賢街道古運河旁的三家村一帶水鄉,普種蓮藕,盛產藕粉,唐詩人白居易就寫有「繞郭荷花三十里」的詩句,南宋時,三家村藕粉已成為貢品。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來杭,曾品嘗三家村藕粉,讚不絕口。


三官橋(鸕鳥鎮)


此橋傳說是三國時期的凌操、凌統父子所鋪設。開始時,老百姓稱它為「雙官橋」,由於是三塊石板鋪成,加上崇樂地方土語「雙」和「三」字語音差不多,慢慢地就被人稱之為「三官橋」了。


五聖潭(鸕鳥鎮)



傳說鸕鳥鎮湯坑村有個叫天生的年輕人,靠打柴為生卻酷愛讀書。有一天,天生砍好柴挑下山來,在一個小潭邊發現有五位老人在討論歷朝歷代朝廷科考的文章題目,天生連忙請求拜師。一年後天生參加縣考、府考、省考,直到京試了。果然,一路通暢,奪得頭名狀元,回鄉來叩謝五位老人的教導之恩,那五位老人卻已不知去向。此時天生才明白,這五位老人是老子、孔子、孟子、荀子和墨子五位先聖,於是把這口深潭取名五聖潭。


五方廟(五常街道)



相傳宋高宗趙構曾尋訪在南逃過程中救他一命的林氏兄弟,一番查找,方知他們在救駕後已遭金兵的毒手。於是便御封林家五兄弟為保佑地方年歲豐稔、安寧康樂的土地神五大明王,並立廟祀之,讓他們享受民間香火。五位義士為五方土地神,俗稱五方廟。


六墓里(塘棲鎮)


宋高宗趙構南下逃難經過此地,有六位妃子墓葬於此。六位妃子忠君報國,鄉里便建庵立廟來紀念,先建大梅庵,因戰亂成廢址。後人為繼承大梅庵,逐在六墓里建造六墓廟,其規模相當宏偉,有大雄寶殿,觀音殿,土地堂等。三殿二天井,有戲台、放生池等,廟產有田十餘畝。後毀於戰火,明末清初又重建。


七佛塔(倉前街道)



倉前的高橋村,有一條從方山腳下東西向的河道流過,一河之隔,南北交通不便。於是清朝嘉慶年間百姓修建了一座新橋,可接連發生不幸,一位風水先生看後說:「新橋風水還好。北水上南,東水往西,看上去都蠻順當,高橋頭蠻快就會興旺,熱鬧。不過,要穩牢風水,保一方平安,頂好南橋堍造支塔,塔上要有七位佛菩薩,塔里要有部花蓮經,這叫佛光普照。」


後塔建好後,因七個面都雕成七位佛菩薩,所以,定名七佛塔。


七賢橋(良渚街道)



良渚有個小鎮叫「七賢橋」,原來是大陸鄉鎮府所在地。關於七賢橋這個名字的來歷,曾引起過不少專家文人的興趣和研究。探討它是否與歷史上的「竹林七賢」有關,再加上它鎮南有個村子叫「劉伶圩」,於是就有了「竹林七賢」曾到過此地的說法。但是遺憾的是至今還未有人找到過「竹林七賢」到過七賢橋的文獻記載,故只能是傳說罷了。但使七賢橋聞名的是集鎮上的田氏婦科,歷史上為醫治民間不孕不育婦女作出了巨大的社會貢獻。


九龍村(仁和街道)


過去的歲月,百姓任憑上天主宰。遇到洪澇,叩頭無效。當時百姓認為村莊附近的九條河,住著九條蛟龍,它們常在水中興風作浪才弄得百姓遭受水澇災害。於決定建造一個庵堂,名字就叫九龍庵,讓這些終年漂泊在外、遊盪不定的蛟龍有一個安身之處。說也奇怪,自建造九龍庵進行祭龍以後,再也沒有出現洪澇,大家都說是九龍保佑的緣故。隨著九龍庵名聲遠播,遠在德清、武康、許村、長安等地的香客經常趕來燒香拜佛。那九龍庵附近的村莊就自然地叫作九龍村了。


2003年小村並大村,設立大行政村,大行政村又以九龍村名命,目前,九龍村已是一個比較出名的村子了。


因為餘杭太大


小余兒收集的一定不夠完整


如果有其他帶數字的餘杭地名


也請大家在底部留言區和我們分享哦(?????)



內容支持/區民政局


編輯/荊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餘杭發布 的精彩文章:

本周先雨後晴 氣溫先降後升 丨 第四批非遺傳承人公布 丨 吳昌碩作品展
在踐行人民觀的實踐中夯實長期執政的群眾根基 ——首屆「餘杭百姓日」的實踐表達

TAG:餘杭發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