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寶馬集團大中華區CEO高樂:中國已成為驅動寶馬出行創新的重要力量

寶馬集團大中華區CEO高樂:中國已成為驅動寶馬出行創新的重要力量

上海乃至中國市場,之於寶馬有其特殊意義。       

在剛剛過去的一周,寶馬首獲上海有關機構頒發的智能網聯自動駕駛路試牌照,成為首家「拿牌」的國際整車製造商;

寶馬把互聯駕駛中國研究院設立在上海,該研究院也是寶馬繼德國、美國之後在全球建立的第三家互聯駕駛研究中心;

此外,寶馬集團中國技術中心(與同濟大學聯合研討)發起的「緩解超大城市環境壓力和交通擁堵」的創新出行解決方案,就是以上海為研究範本,並提出了「BMW Vison E3 Way」兩輪電動車高架道路系統概念。

而在2018年,寶馬在中國布局產品矩陣、構建本土化研發體系的關鍵之年,上海乃至中國的戰略意義顯而易見。

5月19日,寶馬以創始合作贊助夥伴的身份亮相在上海召開的「世界創新創業博覽會」,寶馬集團大中華區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高樂先生在創博會的「未來趨勢峰會」上發表了主題為《一場關於未來出行的競賽》的演講。

寶馬集團在 2016 年正式提出以 「ACES」 為核心的「第一戰略」,在全球範圍掀起從豪華汽車製造商向「高科技出行公司」的變革。高樂先生在演講中表示,寶馬集團「向高科技出行公司轉型」的步伐與中國新一輪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革的興起密不可分,「創新、開放、共享、綠色已成為目前中國社會經濟發展的核心理念,中國將在出行變革中扮演領導角色。」 高樂先生表示:「寶馬在中國的未來布局與中國發展戰略完美契合,並且始終緊跟中國社會經濟發展的步伐和方向,通過踐行未來出行願景(ACES)推動自身和整個交通出行行業的變革與創新。」


「出行革命」進程加速

藉助於「四化(A.C.E.S)」戰略——自動化、互聯化、電動化、以及共享化,成為這家百年企業在未來出行方式變革領域的主要發力點。

關於自動駕駛,高樂先生分享了寶馬集團的自動駕駛路線圖並指出,「自動駕駛是汽車行業的重要變革。」 在自動駕駛領域已擁有超過十年研發經驗的寶馬,累積了大量突破性關鍵技術。不僅在去年,寶馬集團與英特爾、Mobileye和菲亞特克萊斯勒汽車(FCA)建立起行業第一個開放式的自動駕駛研發平台;今年4月,寶馬集團自動駕駛研發中心正式啟用,為最終實現面向無人駕駛(第5級)提供全方位支持。

在電動出行方面,高樂先生指出:「電動化將是汽車行業的未來,寶馬集團是最早在電動化領域布局的少數汽車製造商之一,目前已經進入電動化的第二個十年。」他還認為,電動車市場將迎來新一輪的增長。寶馬在電動出行方面成果斐然。

截至2018年4月,寶馬集團已成功向全球客戶交付超過20萬輛電動車,計划到2019年底在全球交付超過50萬輛電動汽車。 在中國市場,寶馬已經構建完整的新能源生態體系,包含研發、電池解決方案、技術創新、品牌與產品、充電與基礎設施以及電動出行服務六大方面。

在智能互聯領域,寶馬集團已在數字化信息網路、5G技術、人工智慧等方面進行深入研究,並逐步應用在量產車型中。

今年年初,寶馬集團與戴姆勒集團宣布成立出行服務合資公司,在出行領域展開全面合作。共享出行模式也將在中國落地,ReachNow即時出行共享汽車服務於2017年12月在成都落地,投入100輛BMW i3,旨在為客戶提供高端電動共享出行服務。


中國已經成為驅動寶馬集團全球創新的重要力量

前不久,鈦媒體參觀了位於德國慕尼黑市寶馬總部的集團研究與創新中心(FIZ),首次對外公布和展示 ACES 戰略的技術成果。

而寶馬在中國的研發布局,也在圍繞其「第一戰略」加速推進。

就在上周,寶馬(中國)研發中心在北京成立了研發中心,該研發中心將與寶馬在上海、瀋陽的另外兩個研發中心一起組建成為寶馬在中國的研發網路,主要聚焦的方向,就是自動化、互聯化、電動化。

隨著北京、上海、瀋陽三家研發中心陸續啟動,寶馬在德國本土之外建設的最大研發體系即將建成。

高樂先生向鈦媒體透露,其在中國的研發團隊由超過 1000 名來自不同領域的專家構成,其中超過 76%為中國人。截止2018年,數字化研發團隊已有 80 多人,其中 62% 擁有碩士或博士學位。

具體而言,寶馬集團在國內不同地區的研發中心側重點不同。各個研發中心有相對清晰的方向分工,但相互之間的交流互動也非常頻繁,畢竟在汽車產業變革的過程中,研發的邊界本身也在逐漸擴張。

按照寶馬中國的規劃,北京研發中心主要負責策略的制定、客戶需求化管理、車輛的測試與認證、及本土化研究等;上海研發中心主要負責創新技術、創意設計的研究與數字化的應用,另外還包括自動駕駛、互聯駕駛及應用APP的研發;瀋陽研發中心主要負責新能源車型的整車開發,量產車型的質量把控及本土化生產支持等。

國內研發中心的另外一個作用就是,將和寶馬在其他地區的研發中心結合,根植中國的好處在於能夠及時發現中國特色的創新項目,及時反哺全球研發網路。

在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汽車消費市場,寶馬集團在 2017 年交付了近 60 萬輛車,增幅遠高於市場的平均增幅。今年一季度的銷售業績高達152942 輛車,增幅為 7.1%。

然而,中國市場之於寶馬的意義,已經不僅僅是「全球最大銷售市場」,更是驅動寶馬進行科技創新、完成「科技出行公司」轉型的重要力量。


開放心態面對競爭與合作

從高端汽車製造商向「高科技出行公司」轉型,寶馬集團事實上面臨的是眾多市場「鯰魚」和新興產業力量的競爭。

在談到科技出行市場的競爭策略時,高樂先生充分展示了寶馬集團的開放心態,他在演講中表示,「競爭與合作是所有參與者面對行業變革的最好選擇。憑藉百年造車經驗、基於工業革命4.0的製造業升級,和面向未來出行的創新,寶馬對汽車行業的發展很有信心。」

在共享及服務化方面,面對共享經濟的全球浪潮,高樂認為,未來,個人出行與共享出行將並存。與這一洞察相契合的是,寶馬正積極地從豪華汽車製造商向提供高端出行服務的高科技公司轉型,為客戶提供豐富而便利的出行體驗,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目前,寶馬集團在充電服務、汽車共享服務和泊車服務方面,分別設立了「ChargeNow(即時充電)」、「DriveNow」和「ReachNow」、「ParkNow」的Now系列服務,並已在全球開展相關業務。

中國市場對於全球任何一家主流的汽車廠商而言,都是一個必須劃重點的地區,巨大的增量市場、完善的生產製造體系、政策的大力推動,種種因素都讓汽車廠商制定了一系列專門針對本土市場的發展戰略。

在戰略落地上,寶馬是最「接地氣」的全球跨國品牌之一,寶馬集團的本土化也十分徹底。

所謂「得中國市場才可以得天下」,這是一個在中國汽車產業中被無數案例和數據驗證的命題,寶馬深諳於心,並表示未來將為中國市場打造出更多富有創新性的本土化產品。(本文首發鈦媒體,記者/李玉鵬,編輯/蔥蔥)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鈦媒體APP 的精彩文章:

2600億美元晶元進口背後:它們大多與中國本土市場需求無關
鈦媒體Pro創投日報:4月4日收錄投融資項目27起

TAG:鈦媒體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