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古人養生之精髓3——六種心境

古人養生之精髓3——六種心境

每日金句

2018年5月星期二

22

四月初八

戊戌年 丁巳月 甲寅日

將夢想像風箏一樣放飛天際,你不知道它會帶來什麼,可能是一種新生活、一個新朋友、一段新戀曲或者一個新國度。

——《勵志語錄》

古人養生的六種心境

養生既是養心,是人健康少疾、抵禦衰老的首要條件。古人養生,非常重視培養以下6種心境:

1、正心:正心就是道德之心,仁義之心。「仁者壽」就是「仁德者高壽長命」的意思。

2、靜心 :就是要有「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的高雅境界。明《養生四要》一書中說得更為透徹:「心常清靜則神安,神安則精神皆安,明此養生則壽,沒世不殆。」

3、清心 :就是真誠、專註、持久,不受外界干擾,不為刺激傷害的情緒。詩人白居易有一妙句:「只有一身宜愛護,少教冰碳逼心神。」

4、寬心:心胸寬廣,其生存的天地也必然寬廣。《禮記·大學》云:「富潤屋,德潤身,心廣體胖。」其中的「胖」即指安祥舒泰之意。

5、忍心:百心需要忍心,即忍受和排除一切敗壞心境的因素。中醫有「怒傷肝」、「多怒則百脈不定」、「氣逆不順,足以傷身」等觀點。詩人陸遊也是「掃盡世間閑忿欲」,忍過後,脈衝疏導,心胸暢然,妙味無窮。

6、操心:人不能一味地養尊處優,無所事事,明朝養生家呂坤的《呻吟語》曰:「心要常操,身要常勞,心愈操愈明,身愈勞愈健,但自不可過耳。」操心不過分,對身體大有裨益。這和華佗的「人慾得勞動,但不當使其耳」是一樣的道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健康與生活知識 的精彩文章:

人生如戲,全憑演技
這些冒死拍到的照片,難得一見,太震撼了!

TAG:健康與生活知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