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讀書推薦:《論語》

讀書推薦:《論語》

嘴裡常常會念叨「人生如戲」,讀《南渡北歸》中胡適先生的經歷,才算是真正體味到這四個字的苦澀。

胡適

書中關於胡適的篇章沒有傅斯年那麼多,大概是因為其常年在國外的緣故吧(亦或者,作者畢竟還有些不得不迴避的東西)。1910年19歲時,胡適便留學美國康奈爾大學,1915年入哥倫比亞大學師從杜威,1917年回國後加入《新青年》編輯部,與陳獨秀一起成為新文化運動的領袖,大力倡導白話文,宣揚個性解放與思想自由。

1931年「九·一八」事變日寇入侵之時,胡適一開始堅持認為應設法避戰求和,「與其戰敗而求和,不如於大戰發生前為之」,作為北大文學院院長,這樣的觀點自然很難被大學生們接受,受到他們的指斥、咒罵在所難免。而到了抗戰全面爆發之時,胡適則徹底拋棄了原有觀點,認為到了這個時候,「和比戰難百倍」,對於在這個時候政府派他到美國去爭取支持的使命,他很情緒化地予以謝絕,認為這會招致自己貪生怕死的非議,堅定地表示願與南京共存亡,後經傅斯年含淚苦勸方才答應,開始了他「做了過河卒子,只能拚命向前」的大使生涯。在駐美大使任上,他以真誠的情感和高超的外交手段不斷爭取貸款,為抗戰輸送維持生命的血液,並年復一年四處向美國公眾演講,爭取把美國拉入對日戰爭中來……當然,美國日後的參戰,不能完全說是胡適的功勞,但他也的確起到了不容忽視的作用。但令人難以想到的是,戰爭勝利之時,本應作為「功臣」的他卻遭遇了「鳥盡弓藏」的命運,不斷遭受排擠,以較為尷尬的身份徘徊美國數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呈閱 的精彩文章:

TAG:呈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