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勇者斗惡龍》:我是要成為勇者的男人!

《勇者斗惡龍》:我是要成為勇者的男人!

說起來日本遊戲經典的RPG遊戲你能想起來哪些?最終幻想?女神異聞錄?還是口袋妖怪?

但是有一款遊戲你可能想不到,那就是被譽為:日本國民RPG的遊戲!

勇者斗惡龍。

那有的人就較真了,別扯了。RPG遊戲肯定是「中二幻想」啊,怎麼可能輪到什麼「勇者斗惡龍」?連聽都沒聽說過。

這就牽扯出一段比較有意思的事情了,各位知道,最終幻想為什麼叫最終幻想嗎?

實際上勇者斗惡龍第一代發售於1986年5月27日。

而最終幻想一代發售於1987年。正趕上勇者斗惡龍最火的年頭,市面上到處都是所謂的「勇者派RPG遊戲」,而那時候史克威爾公司只不過是一個很小很小的廠商。連續做了幾個遊戲都打水漂了,製作人坂口博信決定做完最後一個遊戲就改行。而那個遊戲就被命名為最終幻想.....

是不是有種風蕭蕭兮易水寒的感覺?

所以論起RPG遊戲的輩分,中二幻想還得喊勇者一聲二大爺....

而當時勇者斗惡龍的人物設定是鳥山明設計的,嗯,也就是龍珠的作者。那麼這款遊戲當時有多火呢?

DQ的首作銷量為150萬左右,這個數值可能在今天看來不算是特別高。但是兄弟,你要搞清楚,那是1986年啊,那會的百萬銷量意味著什麼?你們可以自行百度任何遊戲,數數能在80年代銷量過百萬的有多少,用手指頭就可以數完,都用不著腳指頭。

因為一代是發布在FC(也就是俗稱的紅白機)上,所以也有「先有DQ後有日系RPG」的說法。

在當時的FC市場上,大多都是橫版動作類遊戲,當時的DQ是第一款推出在FC上的RPG遊戲(也有說法是塞爾達傳說是第一款,比DQ早三個月)。

當這種新奇的遊戲玩法一出來,立馬引起轟動,因為FC機種基本上可以把RPG的精髓表現出來了。

DQ2代發售的時候其火爆程度達到一個巔峰:

據說發售當日,萬人空巷,許多小青年湧向電子遊戲店,晝夜排隊買DQ2那場景我們的春運差不多,工人不上班了,學生不上學了,父母連孩子都不管了,就為了一款遊戲.......

所以誕生了「日本官方因此限制電子遊戲發售必須在節假日」的說法。

以上事件無論真假,都可以看出人們對於這款遊戲的喜愛程度。

而DQ2實際上也是正傳系列中難度最大的一部。

那有的人說了,這遊戲有那麼好玩嗎?RPG遊戲我感覺一般啊?

那要回答這個問題,你要明白一點。勇者斗惡龍系列主要的目標用戶不是我們這些經常玩遊戲的老玩家。而是偶爾玩遊戲,以遊戲來消磨時間的普通人。其中包括普通的日本女性玩家

定位就和「開心消消樂」這款消除類遊戲的用戶群體大體一致。

所以它的用戶群體永遠不可能像女神異聞錄系列一樣指向核心RPG用戶,

其實話說回來對絕大多數中國玩家來說,勇者斗惡龍11,乃至整個勇者斗惡龍(Dragon Quest,DQ)系列,都是一個聽起來很熟悉,細想起來卻有些陌生的名字。沒有中文版自然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從一代到九代的勇者斗惡龍根本沒有官方中文版,而作為網路遊戲的10代國服雖然有官方中文,但是效果確實慘不忍睹。2017年雙十一發售的PS4中文版,還是這個系列有史以來,官方中文版最快的一次。

在以前,我們能夠接觸到這個系列的主要手段,幾乎都是在NDS(任天堂3代遊戲機)和3DS(任天堂4代遊戲機)上而且遊戲基本上都是由quare Enix在掌機平台上復刻的那些遊戲:07到10年在NDS上復刻了DQ456天空三部曲(可以看作DQ9開發項目的技術衍生產物),13到15年在3DS上重製了7和8(雖然8看起來和PS2版本很像,但其實也是完全重做的)這就導致了很多人認為「掌機版本才是真正的DQ」。

雖然主要成名於前PS時代的勇者斗惡龍系列對中國玩家來說確實很陌生。

但不管怎麼說,這個系列在咱們這確實沒有獲得過廣泛的影響力,你不能強求人們對自己幾乎沒玩過的遊戲有什麼看法,也不能怎麼指望大家去購買、討論一個所知不多的系列。

但是經常看日劇的朋友應該經常能看到向這款經典致敬的梗。

比如:勇士闖魔城三部曲。

來一個勇士三連。

還有日劇《一幣通關小子:我們的電玩史》

中兩個小孩為了打DQ2放棄高考複習,而且已經落榜過一次......

都是在向這一經典致敬。

所以如果說塞爾達傳說系列是天才設計師做出的想要改變世界的遊戲,那勇者斗惡龍則是普通設計師做出的給普通人玩的遊戲。沒有高下之分,只是立場不同而已。因為遊戲的本質就是給人帶來快樂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程序員的反擊 的精彩文章:

新王登基,傳奇依舊!《孤島驚魂5》可玩性完爆「吃雞
「鬼泣」遊戲大隊里,就數你最沒出息!

TAG:程序員的反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