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飲食 > 不舒服的癥狀不一定是病,診斷準不準關鍵在自己,檢查只能是參考

不舒服的癥狀不一定是病,診斷準不準關鍵在自己,檢查只能是參考

當我們的身體出現異常或不舒服癥狀的時候,現代醫學教導我們,這是身體出了故障,也就是你生病了,這似乎已經成為常識。嚴格來說,這是對身體完全不信任,認定我們的身體沒有太高的智能,經常都會犯錯,生病就是身體出現了錯誤。

雖然現代醫學在理論上認同,身體有自愈的能力,但是在實際診斷和治療的過程中,卻完全忽視了人體的自愈能力。有兩個證據可以證明這一點。一是,身體不舒服時去看醫生,從來沒有醫生說:你的身體正在修復某個器官。醫生總是說某個地方有點問題,應該做什麼檢查,吃什麼葯治療。二是,在各種檢查的數值中,都會有一個正常值的範圍,超出範圍時就會被定義為異常,而異常即被歸類為生病,醫學上從未定義某些癥狀或者檢查結果,是身體正在修復器官的現象。

從上面兩個情況可以看出,要麼是現代醫學不認為身體具有自我修復能力,要麼是他們認為身體自我修復器官時,不會有任何不適的癥狀,體內的化學檢測指標,也不會有任何異常。

但事實上,當我們皮膚割傷時,一定會出現紅腫、疼痛、發癢和結痂等不適的癥狀,常識判斷,這些癥狀都是身體修復皮膚時,必然會出現的現象。割傷是病,後續的紅腫、疼痛、發癢、結痂是身體修復傷口時產生的癥狀,最後掉下來的痂,則是修復過程中產生的垃圾。在傷口修復的過程中,醫生只能在表面塗上消炎藥,所有生肌長肉的修復工作,全是身體自己做的。就這個例子看來,很明顯身體存在著強大的自愈能力。這種自愈能力,不但發生在皮膚上,在其他器官里也同樣存在。

身體內部器官在自愈的過程中,也可能導致身體出現不適,同時也會產生垃圾,皮膚上的垃圾,掉在地上也就算了,體內垃圾的排除,就沒那麼容易。由於這不是日常應有的垃圾,而是額外的垃圾,身體原有的排泄通道,可能因為這些新增的垃圾,而出現堵塞的現象,甚至身體會啟用一些平時不用的排泄通道,因而出現了不適的癥狀。這時大多數人會到醫院去檢查,進行驗血和驗尿,可能會出現指標異常,而被判定為身體生病了。那些血液和尿液中異常增加的垃圾,可能有一部分是身體修復時產生的。

許多養生方法中,都談到當調養方向正確時,身體會出現許多不適的癥狀,一般稱之為好轉反應或者是瞑眩反應。比如打噴嚏、蛋白尿、心悸、短期失眠、尿頻、喉嚨痛、頭痛、腰酸背痛、濕疹等很多癥狀,都有可能是身體修復機制所造成的癥狀。但是在現代醫學看來,這是不舒適的癥狀,幾乎全部被定義為疾病。所以有幾個嚴肅的問題,值得反思:

1、現代醫學到底有多少治療手段,對抗的是身體的修復機制,而不是真正的疾病?當我們生病時,現代醫學提供的是正面的協助,還是負面的干擾甚至破壞?

2、身體的修復機制,被這些治療手段干擾甚至終止以後,對身體產生了多少負面的影響?

3、有多少重病,是這類不當治療手段長期積累所造成的結果?

4、現代醫學可能連對疾病的定義,都存在著很大的問題。

管理學中,有兩個做事的原則,第一個是做正確的事,第二個是把事情做正確。比較好的方法,應該是先選擇正確的事,再把事情做正確。長期以來在醫學體系里,似乎大多數人並沒有想過去選擇做正確的事,多數人只著重於把事情做正確。許多人花了畢生的心血,也許只是把一件錯誤的事做好而已。

有一句名言,叫做治病不治症,醫生如果不經過推理的工作,直接把心力放在如何消除癥狀時,有些消除癥狀的手段,卻可能使身體受到更大的傷害。以感冒為例,寒氣剛進入身體時,先停留在身體的表層,這時喝點發熱的食物或者藥物,就可以把寒氣排出。排寒氣時就會出現打噴嚏、流鼻涕或其他不舒適的癥狀。如果把這些癥狀當成疾病,把打噴嚏、流鼻涕當鼻炎來治療,用藥物直接終止癥狀,這會導致身體停止排寒氣,寒氣只好繼續停留在身體里。時間長了,積累多了,會對身體造成更大的傷害。

此文節選自《人體使用手冊》第二部,《人體復原工程》第一章【疾病的定義】的部分段落,由於篇幅原因,不能全部登出,有興趣的人可以去看看,相信會很有啟發。分享此文的目的,不是讓你出現了不適的癥狀,或者是生病了,完全不去看醫生,而是想告訴你,只有你自己最清楚,你的身體曾經發生過什麼。當身體出現不適時,比吃藥更重要的可能是,你需要一些思考,甚至是學習,找到出現這些不適的原因。任何一種疾病,都可以在生活方式上找到對應的原因。而這個原因,只有你自己才最有可能找到。只有這樣,你才能逐步的從疾病中學到知識,慢慢地懂得健康的智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身體自我修復研究者 的精彩文章:

人體能夠治癒自己!只要解除疾病背後的傷害力量,病就能自愈
假如不幸患了絕症,你願意在病痛中掙扎,還是選擇安樂死

TAG:身體自我修復研究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