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秦始皇時代的馬車竟是這個「怪」模樣,出土後破解五個難解之謎!

秦始皇時代的馬車竟是這個「怪」模樣,出土後破解五個難解之謎!

原標題:秦始皇時代的馬車竟是這個「怪」模樣,出土後破解五個難解之謎!


公元前218年,張良得知一個重要的消息,秦始皇準備東尋,這可是他行刺秦始皇最好的時機。於是,張良散盡家產,找到了一位大力士,並為其打造了秘密武器——120斤的大鐵鎚。一切準備就緒後,兩人便埋伏在秦始皇車隊必須經過的博浪沙的蘆葦叢中。


t(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路,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幾十輛馬車排著隊伍,從遠處過來,秦始皇乘坐的到底是哪輛馬車呢?通過觀察,張良選定了一輛最豪華的馬車,緊接著,大力士便沖了過去,舉起大鎚,凌空向馬車砸去,只聽「砰」的一聲,大力士將乘車者當場砸死,但是裡面乘坐的卻不是秦始皇。驚險刺激的「刺殺」場面過後,就出現了一個問題,秦始皇時代的馬車究竟是什麼樣子呢?今天,小編便給大家揭秘一下。



1974年,考古工作者去秦始皇陵附近展開了發掘,可是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考古工作者竟找到秦始皇陵陪葬的俑坑,出土了數不清的珍貴文物,其中,最令人矚目的便是一號和二號銅馬車。

在二號銅馬車轡繩末端有「安車第一」四字,由此我們可以確定,這輛馬車為古代的安車,在秦朝時期,安車又被稱為「轀輬車」。


在《史記·秦始皇本紀》中,有秦始皇第五次出巡的詳細記載,其中多次提到了安車。



二號銅馬車通常317厘米,通高106厘米,重達1241千克,前駕四匹馬製作十分精美,二號車的出土,不僅讓當代人們對秦朝陪葬制度有了更深層次的了解,而且對安車的整體結構有了明確的認識。


二號銅馬車的出土後,專家們竟在這輛馬車上破解了五個謎團,下面小編就給您仔細講一下,這些破解的謎團都有哪些?

一、銅籠箙及銅箭



銅箭是插在銅籠箙中的,每個銅籠箙內所插放的銅箭是有固定支數的——54支。銅箭又分為兩種,50支I型,具有殺傷力,4支II型箭,只用於習射,沒有殺傷力。



銅籠箙上的圖案花紋設計十分獨特,通體彩繪,並為文物專家們提供了具體的研究實物。

二、跪著趕車


在我們的印象中,古代的車夫都是坐著趕車的,但是在秦朝時期,車夫的趕車姿勢卻有明確規定。駕駛安車的車夫,必須雙膝跪在馬車上,腰身挺直——這樣趕車,不覺得彆扭嗎?




三、銅馬和銅俑的鑄造採取空腔設計


銅馬車的車身和銅俑皆是空心,但其內范卻被泥質物品填滿,秦始皇富可敵國,但為何不打造實心的銅馬和銅俑,難道是想省些錢?




空腔銅製構建是有講究的,其一,是為了傳熱均勻,減少熱脹冷縮對馬車的影響。其二,是為了防止銅製物品在製作中,因為蒸汽的緣故,突然爆炸;其三,減輕銅馬車的重量,節省銅料。


銅馬車整體都是用青銅鑄造而成,但是在細節上,我們得知,馬車並不是一次鑄成,而是各個零件分別鑄造,最後通過:嵌鑄、焊接、粘接、鉚接、子母扣、紐環扣接、銷釘連接等多種機械連接工藝,將零件統一連接。此時,我們不得不感嘆,古人的智慧,真是達到了一個讓人驚嘆的高度。


五、整體設計與現代類似


通過對銅馬車的觀察,它的零件與現代所用的零件十分類似,如馬車門、前窗用的活動鉸頁,與現代門窗扇上所用的活頁十分相似。馬肚子上的策扣連接,與今日人們所用腰帶上的策扣完全一致。



看到這些後,你是否感到古人的智慧超前,即使馬車歷經幾千年,但它出土後,依舊能趕得上時代的發展,非常「時髦」。


如今,一號和二號銅馬車出土後,便被收藏在陝西臨潼兵馬俑博物館,承載著它特有的文化氛圍,訴說著自己的歷史使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野史蟲 的精彩文章:

慈禧去世前有一個最大的願望,可是到死都沒實現,原因很悲催!
浙江博物館一件「特殊」寶貝,年輕姑娘看到它之後,眼睛都亮了!

TAG:野史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