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道器兼備:什麼才是「道教之真精神」?

道器兼備:什麼才是「道教之真精神」?

「道教之真精神」這一說法是陳寅恪先生在為馮友蘭《中國哲學史》所撰寫的審查報告中所提出的。他首先說:

陳寅恪先生晚年照(資料圖)

六朝以後之道教,包羅至廣,演變至繁,不似儒教之偏重政治社會制度,故思想上容易融貫吸收。凡新儒家之學說,幾無不有道教,或與道教有關之佛教為之先導······

此二種相反而適相成之態度,乃道教之真精神,新儒家之舊途徑,而二千年吾民族與他民族思想接觸史之所昭示者也。

所謂「道教之真精神」就是道教的「包容開放,兼收並蓄」:一方面道教能夠盡量吸收外來之文化、外來之思想學說,另一個方面又能立足於本來民族之地位,兩者相反相成。

所謂「新儒家的舊途徑」,是指宋代新儒家學派能夠繼承道教的真精神,以道教或與道教有關的佛教為先導,對於其他學術流派或外來之學進行融會吸收,完成了中國文化的大改造。

【明】《四仙拱壽圖》(資料圖)

佛教學說,之所以在我國思想史上,有重大之影響,正是因為其經過了我國僧人和士人的共同吸收與改造,適應中國之文化,才在中國蔚為大觀。

陳先生說,如果只照搬外國之文化,實行「拿來主義」,則結局如同印度傳來的「唯識學」。外來文化要麼適應中國之文化,要麼就只能絕跡於中國。

傳統方法從深厚的民族文化本位的需要出發,兼容並蓄,融貫中西,學識博大且時有新義,這恰與「真精神舊途徑」之說相吻合。所以道教的精神對中國文化的影響,居功至偉。這是為什麼呢?陳寅恪先生也給出了解答:

「中國儒家雖稱格物致知,然其所殫精緻意者,實僅人與人之關係,而道家則研究人與物之關係。故吾國之醫藥學術之發達出於道教之貢獻為多。其中固有怪誕不經之說,而尚能注意人與物之關係,較之佛教,實為近於常識人情之宗教。

然則道教之所以為中國自造之宗教,而與自印度所輸入之佛教終有區別者,或即在此等處也。」

吾國之醫藥學術之發達出於道教之貢獻為多(資料圖)

可以看出,儒家重視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而道教則更重視人與自然的關係。在探索自然方面,道教更具有豐富的想像力,開拓了不未知的世界領域,讓個體放飛了自由廣闊的心靈。

在道教的思想體系中,「三清」的混沌創世、《參同契》的易象煉丹、《抱朴子》的成仙飛升,無不顯示出道教對世界的想像,故而道教對新事物和新想法更具有包容的特點。

這種特點跟道教的「談玄論道」的傳統有關。「玄之又玄,眾妙之門」,中國古代的「哲學」其實就是「玄學」,但我們絕對不要輕視「玄學」大而無用的遐想。

玄之又玄,眾妙之門(資料圖)

德國古典哲學家黑格爾在《邏輯學》第一版序言中曾說:「一個有文化的民族竟沒有形而上學—就像一座廟,其他各方面都裝飾得富麗堂皇,卻沒有至聖的神那樣」。莊子也說「無用之用」方有大用。

道教的玄學則是中國文化中較有形而上學氣質的學問,代表了中國思想的「核心」。如果能了解中國哲學中的天人合一、陰陽五行、有無之辨、體用之道、心性工夫,就能抓住中國哲學的「神」。

《繫辭》中說:「形而上者謂之道。」從老子提出的「道」,到魏晉玄學的「有無之辨」,再到隋唐「重玄學」,無一不帶有重思辨、形而上的色彩,彰顯了道教學問的超越性和終極性追求。

形而上者謂之道(資料圖)

道教又不僅僅限於形而上的「道,更兼有「形而下」的「器術」。道教相對佛教來說,道教要多注意人與物的關係,其論多與人情日用相關,是為人情之宗教,故較易為人接受。

在宗教神學方面,道教具有紛繁複雜的神靈體系、精緻講究的齋醮儀式;在養生醫學方面,具有服氣、食餌、房中、導引等方術;在預知人事方面,有天文曆法,星象占卜、風水奇門、雷法畫符等道術;在成仙得道方面,則有屍解飛升、內丹修鍊、積功累德等途徑。因此,道教涉及和影響到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對古代的醫藥科技等貢獻頗多。

在社會層面來說,儒家偏重政治社會制度,重倫常而輕個體,重經論而輕器術,相對於思想文化的整體而言,具有嚴重的缺陷。佛教則傾向於背棄倫常,厭世出世,脫離現實生活,當然也不可能積極主動地參與社會變革。

道教法器(資料圖)

道教提倡「助國安民,濟世度人」,積极參与社會秩序的構建。最重要的是道教能夠對世俗政治提出「批判性」的意見,不斷補充新的觀點,適當地糾正其不足,使民族文化在構成要素上,處於相對合理完善的地步。

這正在於道教始終關注人與自然的關係,從而使自己不脫離現實生活又具有超越現實的價值關懷。

縱觀道教發展史,道教的發展過程本身就是一個海納百川、兼容並包、吸收融合、革故鼎新的動態過程。殷商的鬼神崇拜、戰國時期的方仙道、漢時的黃老之道、魏晉時期的佛學般若等都是構成道教的主要元素,而道教又對之綜合發展,並非這些元素的簡單相加。

與時俱進,方能彰顯其「真精神」(資料圖)

在現代化的過程中,道教也需要「隨方設教」,持續不斷地吸收和容納現代西方的哲學思想、政治觀念、科學技術,同時又要繼承傳統、包容並蓄、開放自由、海納百川。

在繼續傳統文化精華的同時,道教也要不斷吸收外來先進之文化,與時俱進,方能彰顯其「真精神」。

(編輯:柯恩)

聲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道學 的精彩文章:

一直損到無為處,此學才能入道門
學道之首,莫先乎齋:道教的八節齋

TAG:騰訊道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