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日韓注資擴產備戰2020 動力電池白刃戰兩年倒計時

日韓注資擴產備戰2020 動力電池白刃戰兩年倒計時

記者 龔夢澤

近年來,在國家補貼政策的強力助推和電池目錄的精準保護下,使得以寧德時代為代表的一批本土電池企業份額快速增長。然而伴隨著2020年新能源汽車補貼結束日近、多家國外電池巨頭重新進軍國內市場,都讓自主品牌感受到了空前的壓力。

《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從今年4月份開始,包括三星、LG、SKI在內的韓系三大電池公司一改以往的靜默姿態,高調啟動在中國的新一輪投資。

4月11日,華友鈷業發布公告稱,擬與LG化學共同投資40億元設立兩家合資公司,生產鋰電池材料,雙方將各控股其中一家合資公司;SKI近期也宣布將投入864億韓元重啟2016年在華合資項目,用於生產電池材料。

5月2日,韓國三星電子副會長李在櫧到深圳拜訪了比亞迪。此行被外界解讀為希望抓住中國電動汽車快速發展的機遇,擴大晶元,動力電池上游部件在中國汽車行業的銷售。

日本松下首席執行官津賀一宏近日在年度財報會議上宣稱,將與特斯拉聯手在中國生產電池。他表示,一直以來,松下都希望進入中國不斷擴大的電動車和電池市場。隨著補貼退坡以及世貿組織的規定,各方動力電池勢力在中國的禁錮正在消散。

群強環伺備戰2020年

2017年,動力電池行業迎來豐收的一年。數據顯示,去年全球新能源汽車總銷量142萬輛,其中,中國貢獻過半達77.7萬輛,電池需求也同比增長了30%,而這份大蛋糕基本上都由中國本土電池企業瓜分。但表面繁榮並不能掩蓋市場發展所面臨的階段性問題,產業格局明顯出現了冰火兩重天。

早在4月初,全球動力電池銷量第五、中國動力電池銷量第三的深圳市沃特瑪電池有限公司其母公司堅瑞沃能被爆出20億元債務違約,整體債務高達221.38億元。此外,眾多中小動力電池企業在成本壓力下紛紛倒閉。反觀2017年全球動力電池銷量第一的寧德時代,5月18日終獲IPO批文,募集資金額高達54.4億元。

一方面,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兩年後結束;另一方面,我國又要全力衝刺新能源汽車200萬輛銷量目標。政策保護到期加之優質產能的巨大缺口為韓系電池重新進入中國市場提供了機會。事實上,三星SDI在今年第一季度財報中就明確表示:「我們將為(中國的)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在2020年結束作準備。」

值得注意的是,此輪韓系電池商投資中,考慮到規避政策風險,都加強了與本土企業的合作---當然普遍是國內實力較弱、無鋰電技術積累或者鋰電領域發展意願弱的企業。同時,韓企還將布局延伸至產業鏈上游,包括SKI的合資項目以及LG與新合資電池企業均採取了這種策略。

記者注意到,在研發投入上,2017年LG化學、三星SDI、松下企業的研發投入分別為35億元、28億元、20億元,而國內最大的動力電池龍頭企業寧德時代同期研發費用僅約十多億元,其他本土企業的差距更為懸殊。

有動力電池專家對《證券記者》表示,由於研發積累、研發投入量、技術路線選擇等原因,國內電池企業的產品競爭力、服務配套相比韓企仍存差距。「人家原料和生產成本低、自動化程度高。技術能力不如,價格戰又打不過,這就很難了。」

曾經的盾如今的劍

在此背景下,中汽協發布了《關於開展汽車動力蓄電池和氫燃料電池行業白名單申報工作的通知》。通知一經發布,業內引起強烈反響。有業內人士認為,白名單作為優質標籤,將促進整車企業與動力電池廠家的供應關係由「關係型」向「實力型」轉換,有望獲批白名單的企業將加快拉開與中下游企業之間的技術身位。

據《證券日報》記者了解,動力電池領域的「白名單」已非首次提出。早在2015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首次躍居全球第一。接著以三星、LG為代表的韓系電池企業以國家級公司的體量向外擴張,採用虧損戰略清洗對手,爭奪和壟斷市場。

彼時,在自主品牌動力電池系統出廠價還普遍在2.5元-3元/Wh時,韓國廠商將18650的鎳鈷錳三元電池價格直接降到約1元/Wh出貨,並憑藉「高質低價」鎖定了奇瑞、吉利、長安、上汽、一汽等主流乘用車企業的供貨協議。

於是,工信部迅速出手,發布了《汽車動力蓄電池行業規範條件》,將審核通過規範條件要求的企業納入目錄進行管理,此舉直接宣告了韓系電池的出局--共計57家入選的動力電池單體和系統企業,沒有一家外資企業。

到了2016年初,隨著「客車暫禁使用三元電池」通知的下發,國內動力電池安全防線正式被構築---主機廠紛紛中止與外資電池企業的採購協議轉投自主懷抱。

時間到了2016年11月份,彼時動力電池掀起併購潮,行業集中度不斷提高。此時,工信部適時頒布了《汽車動力電池行業規範條件(2017年)》(徵求意見稿)。記者注意到,該意見稿產能要求相比2015年時驟升40倍。

事實上,相比第一次的「出手紓困」和第二次的「推動發展」。國家此次出台白名單目的明顯,即是扶持和引導國內自主品牌成長和壯大。時至今日,第三代動力電池已實現量產,第三次白名單的作用就是向外資品牌發起技術衝鋒的號角,加速資源集中,增強國際競爭力。

業內人士表示,新白名單將側重於技術研發和提升。進入「3.0白名單」的企業將在申請帶有國資背景的項目融資時,更容易獲得更高的評級和獲得更大規模的資金投放,而地方政府在項目引進時也將作為重要參考予以優惠政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經濟網 的精彩文章:

中國政府對美企投資施加不公平限制和干預了嗎?
撥開「迷霧」 擁抱區塊鏈

TAG:中國經濟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