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家裡吃飯用的碗,原來是景德鎮的名瓷!

家裡吃飯用的碗,原來是景德鎮的名瓷!

享譽海內外的瓷都景德鎮,曾經創燒過四種著名的瓷器品種,分別是青花瓷、粉彩瓷、顏色釉瓷和玲瓏瓷。這四種瓷器也被稱為景德鎮四大傳統名瓷。

其中的玲瓏瓷,乍看之下好像並沒有其他三種瓷器那麼有名,但其實大家應該對它並不陌生,過去很多人家裡吃飯時都用過這種上面有一顆顆透光「米粒」的碗。今天,我們就跟您聊一聊獨具特色的玲瓏瓷。

家裡吃飯用的碗,原來是景德鎮的名瓷!

民國學者許之衡《飲流齋說瓷》曾這樣提到玲瓏瓷:「素瓷,甚薄,雕花紋而映出青色者謂之影青鏤花,而兩面洞透者謂之玲瓏瓷。」

家裡吃飯用的碗,原來是景德鎮的名瓷!

在宋代景德鎮瓷器中有一種叫熏爐的產品,爐蓋採用鏤空裝飾,在燒成過程中,由於釉料的高溫流動性好,加之燒成溫度往往控制不嚴,常常因為窯內溫度過高,使得釉料熔融後流動而將爐蓋上的孔洞填平,出窯後對光一照,光亮透明。

家裡吃飯用的碗,原來是景德鎮的名瓷!

這種偶然出現的產品缺陷使工匠們大受啟發,終於在明代永樂年間有意識地燒制出晶瑩剔透的玲瓏瓷器。到明中期成化年間,景德鎮不僅能夠成批生產玲瓏瓷器,還把晶瑩剔透的玲瓏與青翠幽雅的青花結合組成圖案,燒造出聞名於世的青花玲瓏瓷器,成為景德鎮瓷器中的一代名品。

家裡吃飯用的碗,原來是景德鎮的名瓷!

接下來,我們再來看看玲瓏瓷的製作工藝。一般先要在生坯上按照圖案設計的花形,鏤刻一個個小米孔,猶如一扇扇小窗,然後糊上特製的透明釉,就像糊窗戶紙一樣,再通體施釉,經過焙燒,鏤花處明徹透亮且注水不漏,這種透光的米粒狀孔眼,通常被稱為「玲瓏眼」或「芝麻漏」,日本人則稱之為「米通」。

家裡吃飯用的碗,原來是景德鎮的名瓷!

據說,乾隆皇帝對玲瓏瓷鍾愛有加,甚至賦詩讚嘆道:「白玉金邊素瓷胎,雕龍畫鳳巧安排,玲瓏剔透千般好,靜中見動青山來。」

家裡吃飯用的碗,原來是景德鎮的名瓷!

如今青花玲瓏不僅在日用餐具、酒具、茶具上普遍運用,而且已擴展到各種花瓶、花插、花缽、以及吊燈、壁燈、皮燈等各式燈具。

家裡吃飯用的碗,原來是景德鎮的名瓷!

「玲瓏眼」的形狀從傳統的米粒狀發展到月牙狀、流線狀、圓珠狀、菱角狀、多角狀等多種規則、不規則的形狀。「玲瓏眼」的釉色也由原來的單一釉色發展為紅、黃、綠、藍交相輝映的「五彩玲瓏」、更豐富和增強了玲瓏瓷的表現力和藝術魅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