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內向的人不善言辭么?|心理學:我們對內向者的7個認識誤區

內向的人不善言辭么?|心理學:我們對內向者的7個認識誤區

你是一個外向的人么?或者,你是一個內向的人么?

人們總習慣用內向或者外向描述一個人的性格。在一般人眼中,內向是一種弱點,然而心理學意義上的內外向可能與你所理解的不完全一樣。

今天的文章帶你走進人格的「內外向」,以及人們對「內向者」的認識誤區。

內向的人不善言辭么?|心理學:我們對內向者的7個認識誤區


/外向是一種人格特徵

心理學家認為,內外向是一種秉性,也就是說,它在很大程度上是先天決定的。

另外,這兩種特質的區別在於:心理能量指向的方向,而不是普通人所認為的「喜不喜歡人際交往」。外向的人能量指向外部,因此他們更活潑健談,喜愛社交,待在一大群人中間;內向的人能量指向內部,因此他們對內心世界更感興趣,更安靜,喜歡獨處,喜歡閱讀、寫作,自省和思考。

如果你覺得自己不完全符合其中一種,這也很正常。因為幾乎沒有人是完全內向或者外向的,只能說有的人更偏外向,或者更偏內向。

人們對於內向者的7大誤解

誤解1.內向=社交焦慮/害羞

有些被視為「內向者問題」的現象,可能實際指向的是「社交焦慮」或「缺乏社交技巧」。但內向與社交焦慮並不是一回事。

社交焦慮是指參與社會交往時感到焦慮、緊張,同時伴有較高的生理喚醒水平(出汗、發抖、口吃)的狀態。社交焦慮者中的很多人,內心是渴求與他人接觸的,只是對外部評價(尤其是負面評價)的過分關注和擔憂,對犯錯誤的恐懼和尷尬,阻擋了他們與人交往。

與之相比,內向的人並不害怕社交活動,不參與活動其實是他們的自主選擇。多數情況下,他們並不渴求與人接觸,他們更喜歡獨處。


誤解2.內向者不善言辭

內向者並不是不善言辭,他們只是不喜歡無意義的閑聊。比起一大群人出去high,內向者更適合併擅長於一對一的談話或和少數幾個人的交流,並偏愛有內容和深度的談話。

另外,很有趣的一個研究表示,以口才謀生的人(比如主持人、相聲演員、演說家)中,內向者的比例反而很高。對他們來說,說話是一項能夠很好地駕馭的工作,他們可以自如地在眾人面前發表演說、在舞台上表演,但可能在私下裡卻不喜歡在一大群人中進行社交性質的聊天。

簡單說來,內向者的寡言、獨處等行為,並不是因為他們不能,而是不想


誤解3.內向者不如外向者那麼快樂。

外向者總被認為是樂觀、精力充沛的。內向者可能會因為沉默而被貼上「不合群」、「高冷」的標籤;需要在家裡獨處休息的內向者總是被朋友勸出門「放鬆一下」;內向的孩子雖然自己並沒有什麼不適,卻可能會被憂心忡忡的父母強行要求「變得活潑些」,等等。而這些經歷可能更容易帶來困惑和自我否定。

但人格特質其實與快樂無關。內向者並不是不快樂,他們只是喜歡享受另一種類型的快樂,比如沉浸在無人打擾的平靜中,讀一本書。

內向的人不善言辭么?|心理學:我們對內向者的7個認識誤區


誤解4.內向者的情感不夠豐富。

雖然他們的表情、言談、舉止不是那麼誇張,但這並不代表他們的內心沒有豐富的感情。內向者往往善於控制、內化自己的感情表露。

誤解5.內向者缺乏幽默感。

就像很多內向者是天生的演說家一樣,他們當中也有許多人是幽默大師。雖然他們施展幽默的方式可能是冷靜、剋制的,並且通常是在小範圍的朋友聚會上,但也許他們更能夠觸及幽默的核心。


誤解6.內向者自我封閉。

這一點大錯特錯。雖然他們不喜歡一些在自己看來是無意義的社交場合,但卻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去新的地方,接觸新鮮事物。


誤解7.內向的人不適合做領導者。

事實上,在各行各業的領導者中都有內向者的身影,只是旁人可能看不出他們是內向的人。內向者非常適合做領導,因為選擇自主性更強的、有獨處機會的工作,可能會使他們能夠更好地發揮自己的長處。在領導者崗位上的內向者是更好的傾聽者,往往更能捕捉被他人忽略的細節、更擅長收集信息、激勵員工,也善於思考抽象的藍圖,對於決策更慎重。特別是,他們往往能夠在管理團隊中的外向者時很有自己的一套。

內向的人不善言辭么?|心理學:我們對內向者的7個認識誤區

至此,我們應該明白,內向不是性格缺陷,也不是社交恐懼。內向的人依然能夠處理好自己的生活、社交、工作、學習。世界是多樣的,人也是複雜而獨特的,對人的劃分與描述只是為了讓我們更了解自己,而並不意味著這些分類有「好」和「不好」之分。

最後,祝每個人都能活得更像自己。

關注頭條號知我心理學」——2017年度健康頭條號得主,悟空問答最佳乾貨科普答主,400萬用戶信賴的心理學社區,在這裡找到你的幸福生活。

TAG:知我心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