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用水壓「沖」出的畫,你見過嗎?

用水壓「沖」出的畫,你見過嗎?

當代藝術作品的玩法越來越多,收藏家們對畫作的保存往往異常謹慎,生怕潮濕水汽損壞畫面。但當代藝術家倪有魚卻在作畫時特地用水壓「沖洗」畫布,漸發展出一套富於個性的表達方式——「水沖」繪畫。

最近,藝術家來港舉辦首次個展,名為《咫尺千里》。

倪有魚的「水沖」繪畫是在反覆實驗中發展的風格。顏料經由不同的水壓沖洗,反覆多次後在畫布上留下彷佛「屋漏痕」一樣的劃痕和肌理。這種效果遠看就像山水畫的圖式與皴法,近觀則是表現主義的語言和結構。二者不同的視覺疊合,正是倪有魚所追求的目標。

倪有魚希望可以在同一張畫上疊加兩個或多個不同的觀看角度,讓它們之間既有矛盾衝突,也有契合之處。就像繪畫本身具有「欺騙性」一樣,藝術家通過多個層次的嘗試(包括大量使用屬性是塑料的金色丙烯顏料),以強調其虛構的一面

用水壓「沖」出的畫,你見過嗎?

《瀑布與暴布》(2016)布面丙烯

這次展覽的新作之一《遺迹》,就體現了這種風格。空間內依然是「水沖」形成的看似傳統山水畫的景緻,它所喻示的則是當下我們最普遍的觀看與認知方式。

在藝術家看來,他所質疑的正是我們習以為常的圖像慣性。畫面中的那些「殘山剩水」又彷佛是某歷史遺迹或廢墟的片段。有時,倪有魚還在畫面四周描上「畫框」,通過畫中畫的結構,凸顯目光的指向性。

用水壓「沖」出的畫,你見過嗎?

《遺迹》(2018 )布面綜合材料

從創作內容上看,尺子成為倪有魚畫作中常用的素材,最典型的是「寸光陰」系列。

他根據常見的標準尺子,手工製作了一套尺子,儘管他力圖確保精確的刻度,但因為身體的主觀性介入,實際並不精確。這一行為既是一種時間的測度,同時也是對自我身體、情緒以及環境或空間的一種丈量。它不僅懷疑理性秩序,對身體的感官機制也同樣保持警惕。更要重的是,它提示我們:一切既有的標準乃至觀看和認知秩序都是被建構的。

可見,倪有魚真正質疑的與其說是既有的標準和秩序,不如說是支撐標準和秩序的普遍原則和抽象邏輯。

說到底,一切權力和暴力的源頭正是這些邏輯、原創及其普遍性。就像「水沖」本身潛在的暴力感,在大多時候恰恰包裹著節制和內斂的美學。

倪有魚首場香港個展《咫尺千里》

時間:2018年5月24日至7月14日

地點:香港中環干諾道中50號17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橙新聞 的精彩文章:

家有公廁,吃穿不愁!揭秘百年前香港富豪們的「另類資產」
若有一天不愛她……送女出嫁,台灣父親一句話惹哭網友

TAG:橙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