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西域漠北民族變遷概覽

中國西域漠北民族變遷概覽

在近兩周時間內,我先後在交大讀書會和101城市書房辦了兩次西域遊歷的分享會,得到眾多朋友的認可。同時,不少朋友也都不約而同地提了對我分享的意見,認為前期介紹西域民族變遷的歷史信息量太大,之前了解不多,信息吸收並不良好,在此建議我用清晰直觀的圖示來向大家普及這段知識。

於是,本著活動延續的想法便撰文一篇,略述一些歷史上重要的中亞、漠北游牧民族的變遷概況。

印歐人的擴張

首先,我們想到中亞民族第一印象是什麼?是不是深眼窩高鼻樑的異域面孔?這種面孔是從哪來的呢?這就要說到印歐人的起源。

大約在6000年前,金髮碧眼深眼窩高鼻樑的古印歐人生活在南俄到高加索北部地區,之所以叫他們印歐人,顧名思義他們基本上算得上是今天歐洲人和印度人的祖先,當然並不是說6000年前歐洲和印度都沒有原住民,而是古印歐人通過對外遷徙征服了這些地方的原住民,並和他們融合,且語言上影響同化了他們,導致今天歐洲大部分民族和北印度、伊朗等很多民族的語言都屬於一個有聯繫的語系,同時今天你從新疆走到歐洲,你感覺大部分人的面孔都長這個樣的原因也正因如此。這些印歐人也是今天中亞、新疆很多長著異域面孔的民族的祖先之一。

印歐人對外的遷徙、征服並不是一次性完成的,甚至未必是有計劃的,而是環境所迫。就像很多朋友問我為什麼要遠行,肯定是現有生活不足以讓我滿足我才願意脫離穩定的狀態去流浪。在數千年前的印歐人也是這樣,而在那個野蠻落後的時代唯一能影響一個人遠行的不外乎就是吃和生存的問題。可能是因為環境、氣候周期性變化,人口的繁衍帶來壓力,當環境惡化不足以供養一個大族群的生存時,就有人會選擇逃離另謀出路。印歐人的遷徙也就是這樣,一段時間就有一撥人離開,但總的說來,大規模的對外遷徙就兩次。第一次遷徙的人向東進發,進入今天新疆的塔里木盆地周圍的綠洲地帶生活,成為新疆最早的原住民,這波印歐人被稱為「吐火羅人」(Tocharian),語言被稱為印歐語東支。又過了很久,印歐人第二次大遷徙開始了,這一次他們遷徙的範圍更廣,向西進入歐洲,向東進入中亞、新疆北部和西南,擠壓原來吐火羅人的生存空間,向南進入伊朗和北印度。其中向西進入歐洲的大部分都被後來希臘人稱之為「斯基泰人」(Scythian,有的地方也翻譯成「西徐亞人」),進入中亞和新疆的大部分都被後來波斯人稱之為「塞種人」(Saka,有的地方也翻譯成「塞克人」),向南進入伊朗和北印度的被稱為「雅利安人」(Aryan),他們是波斯人和北印度印歐民族的祖先,語言屬於印歐語西支。

這裡需要說明在納粹德國統治時期,「雅利安人」這個概念被擴大用濫了,在納粹的語境下,雅利安人=古印歐人,是日耳曼人的祖先,這是錯誤至極的笑話。首先,日耳曼人的祖先並不都是古印歐人,至今對日耳曼人的族源還有爭議,但基本上認定日耳曼人是北歐土著和進入歐洲的印歐人融合形成的。其次,雅利安人是特指進入伊朗、印度的這批印歐人,為啥納粹非要給自己找個如此遙遠的「爹」呢?因為「雅利安」這個詞語是從古代波斯拜火教經典《阿維斯陀》和印度婆羅門教經典《梨俱吠陀》裡面翻出來的古老印歐語辭彙,大意是「高貴的、高尚的」,納粹鼓吹自己血統優勢論,就把這個古老而有逼格又和自己祖先有一點點沾親帶故淵源的高大上辭彙看上了,就濫用推廣,成為古印歐人的泛稱。

但有一點是值得說的,古印歐人確實如納粹所說,大部分是金髮碧眼的樣子,而今天歐亞大陸上印歐民族卻大部分都不是金髮碧眼,這是因為金髮碧眼是隱性基因,當印歐人和其他深發色、眼色民族混血後,後代大概率發色、眼色會變深色。同時,淺色頭髮和眼睛似乎並不利於在氣溫更高的南方生活,也會基因變異,讓後代發色、眼色越來越深。所以今天也就生活在寒冷地區的北歐、東歐民族金髮碧眼的人更多。

斯基泰重裝騎兵

漠北三雄

說完中亞的情況,再說中國漠北的情況。漠北從阿爾泰山一直向東到東北平原,這一片區域大致生活著三個大族群,分別是突厥族群、蒙古族群和通古斯族群。這裡需要說明,我所說的突厥族群、蒙古族群並不等同於後來的突厥民族、蒙古民族。而是一個族群的範疇,這三大族群的語言都屬於阿爾泰語系,分別分化出突厥語族、蒙古語族和通古斯語族,人種上也略有區別,蒙古族群普遍矮小,長著大盤臉、突出的顴骨、小眼睛;通古斯族群普遍略高大,長著長臉、又小又細長的眼睛;突厥族群和蒙古族群差別不大,但因為生活區域偏西,和印歐人的區域接壤,也混有一點印歐人的血統。

現在大家就有一個基本的概念了,中國漠北,從西到東,越往西,人就越偏突厥種,輪廓稜角更明顯,往東就是蒙古種,臉型越圓,再往東就越偏通古斯種,臉型越長。新疆塔里木盆地中部、東部甚至甘肅河西走廊北部都是吐火羅人,新疆塔里木盆地西南(喀什、和田地區)、北疆準噶爾盆地、中亞都是塞種人

有了以上的背景,然後我們就可以依次說中國歷史上一些著名的少數民族發展脈絡:

中國古代民族概述

匈奴:人種普遍是蒙古種和少量突厥種,甚至有少量印歐人,語言至今未破譯,不知是突厥語族還是蒙古語族。在被漢朝擊敗後內部分裂,大部分在呼韓邪單于帶領下南遷,是為南匈奴,後來融入漢族裡面,少部分西遷到北疆是為北匈奴,又再次被漢朝擊敗進一步西遷中亞,和中亞塞種人(主要是烏孫人)融合建立悅般國。悅般國後來被柔然人滅亡,分裂成四個大部落(處木昆、處月、處密、處半),大部分先後融入西突厥汗國、喀喇汗國、察合台汗國居民中,最後融入中亞各民族。

匈奴汗國

匈奴輕裝騎兵

東胡:人種普遍是蒙古種和少量通古斯種,語言是蒙古語族,在匈奴崛起的過程中被匈奴吞併,匈奴瓦解遷徙以後又獨立,東漢末期分裂成南北兩大部落,北邊叫鮮卑,南邊叫烏桓

烏桓:人種普遍是蒙古種,語言是蒙古語族,源出東胡南支,東漢末年南遷,成為中原在遼東的心腹大患,被曹操親征,陣斬烏桓的蹋頓單于,從此衰落,一部分融入漢族,一部分融入東胡另一支鮮卑之中。

鮮卑:人種普遍是蒙古種,語言是蒙古語族,源出東胡北支,在匈奴、烏桓衰落,漠北權力出現真空以後趁虛而入成為漠北霸主,在魏晉南北朝中原內亂過程中南下,取得北方的統治權力,建立代國,後成為北魏,後來經歷漢化,政權又分裂為東魏、西魏,最終全部融入漢族。

鮮卑

鮮卑、東漢、烏孫

拓跋鮮卑貴族、重裝騎兵、步兵

柔然:族源有爭議,但人種普遍是蒙古種,語言是蒙古語族,反正是鮮卑南遷後漠北殘餘的部落民重新整合形成的一個部落族群,在鮮卑南遷後漠北權力真空中崛起成為漠北霸主,後來被突厥所滅,殘餘勢力向東遷徙到蒙古高原東部到大興安嶺附近,形成後來的室韋韃靼(塔塔爾)等蒙古語部落。

柔然汗國

柔然、北魏、南齊

吐谷渾:源出鮮卑的一支,鮮卑慕容部慕容廆的庶長兄慕容吐谷渾帶領一部分部眾向青海方向遷徙,融合原來的西羌各部落形成的族群。後來亡於吐蕃,大部分融入藏族,一部分融入漢族。人種大部分是西羌種,融合少量蒙古種,語言可能早期是蒙古語族,後來可能被同化成漢藏語系羌語支

突厥:人種普遍是突厥種,語言是突厥語族,崛起後滅亡柔然、嚈噠,擴張吞併了中亞和蒙古東部甚至遠征南俄草原,也吸納了很多蒙古種和塞種人的族群。統治階層是阿史那、阿史德、契苾(車鼻施)等幾個部落,這些部落的人被稱為藍突厥人,也是最純種的突厥人。其次是鐵勒諸部,這些人被稱為黑突厥人,藍突厥人和黑突厥人都是算是突厥人,語言、血統近似,是本部,其他被突厥化或被征服的部落、民族都是突厥蠻,算突厥別部。突厥在隋代分裂為東西兩部,分別是東突厥汗國和西突厥汗國。630年被唐太宗命李靖、李勣發動定襄大戰,俘虜頡利可汗,東突厥汗國滅亡。642年,唐太宗命阿史那·社爾、郭孝恪發動對西突厥汗國戰爭,乙毗咄陸可汗被部下擊敗,成為光桿司令,西突厥另立一個乙毗射匱可汗,向唐朝臣服,得到唐朝認可。649年,唐太宗逝世,西突厥貴族阿史那·賀魯反叛,趕走乙毗射匱可汗,657年,唐高宗派蘇定方、蕭嗣業征伐西突厥汗國,俘虜阿史那·賀魯,西突厥汗國滅亡。682年,唐高宗病重武則天秉正,關隴貴族和武則天矛盾越來越激烈,突厥人推舉阿史那·伏念為可汗復國,被裴行儉鎮壓,阿史那·骨咄祿帶17人出逃,短短十年時間,拉攏原突厥、鐵勒部族,基本上重現了突厥汗國的版圖,是為後突厥汗國,再次成為中原的大患。唐玄宗繼位後,中原政局再次穩定,對漠北政權的優勢再次顯現,744年唐玄宗命王忠嗣北征後突厥汗國,白眉可汗被背叛的回鶻人斬殺,後突厥汗國滅亡。突厥汗國雖然滅亡,但西突厥汗國曾經遠征中亞、南俄草原建立起來的吐火羅葉護國可薩突厥汗國(統治者依然是阿史那氏貴族)依然長期存在,吐火羅葉護國亡於阿拉伯人入侵,可薩汗國被拜占庭帝國中興之主巴西爾一世擊敗瓦解,和原來南俄地區的塞種人融入欽察突厥人之中。藍突厥大部分融入漢族,黑突厥大部分融入回鶻,少部分融入漢族。

突厥、勿吉、吐谷渾、北周、北齊、南陳

東突厥汗國

西突厥汗國

東突厥、西突厥、室韋、靺鞨、隋、庫莫奚、契丹、霫

突厥輕裝騎兵

藍突厥重裝騎兵、東突厥部落民、突騎施重裝騎兵

鐵勒:人種大部分屬於突厥種,語言屬於突厥語族,和突厥部落血統、文化關係都很近,基本上可以視為一個族群,漢代叫做高車或敕勒,隋唐叫鐵勒。在突厥汗國時代是二等公民,被稱為黑突厥人,但經常和藍突厥進行內訌,後面鐵勒的一支部落回鶻崛起,基本上統一了整個鐵勒聯盟,在回鶻汗國統一漠北的時代,鐵勒這個族群概念就被回鶻取代了,回鶻人就基本等於鐵勒人。

粟特:人種印歐塞種人,語言印歐塞種語,原生活在中亞,一部分塞種人從游牧生活走向定居農耕,就形成粟特人,粟特人因為經商也來往於東西方不同的國家,後裔融入不同的國家,大部分中亞的粟特人最後都融入烏茲別克族、塔吉克族裡面。

六州胡:在突厥汗國時代很多粟特人進入突厥汗國,因為粟特人比突厥人擁有更先進的文明而為突厥可汗所重用,承擔文官、商人、戰士的職責。唐朝滅亡突厥後讓很多突厥部落南遷,這些生活在突厥汗國範圍內的粟特人也就跟著南遷到唐朝邊境地區,其中以河套平原最多,他們和突厥、漢族融合形成一個新的族群,因為唐朝在該地設立六個州,也就被稱之為六州胡。最後大部分融入漢族。

回鶻:人種大部分屬於突厥種,也融入了不少蒙古種,語言是突厥語族。原本是鐵勒的一支,在突厥衰落過程中崛起,逐漸統一鐵勒諸部,和唐朝合力滅亡後突厥汗國,建立回鶻汗國。後被黠戛斯人滅亡,分成四支遷徙,一支南下,被唐朝擊敗,融入漢族;三支西遷,一支遷徙到河西走廊建立甘州回鶻王國;一支遷徙到吐魯番建立高昌回鶻王國;一支遷徙到中亞和葛邏祿人融合建立喀喇汗國。甘州回鶻被西夏滅亡,融入党項族、漢族,剩下的殘部形成黃頭回鶻遷徙到青海和甘肅邊緣,和藏族、蒙古族融合形成今天的裕固族;高昌回鶻在西遼征服中亞後臣服西遼,成為半獨立的附庸國,西遼被蒙古帝國滅亡後高昌回鶻國王又臣服蒙古帝國,被封為亦都護,蒙古帝國分裂以後高昌回鶻亦都護屬於元朝,因為察合台汗國和元朝的戰爭被察合台汗國吞併,高昌回鶻統治者被內遷到甘肅永昌,元朝中期以後高昌回鶻亦都護後裔傳承不詳,居民也融入察合台人之中,大部分也就融入今天的維吾爾族裡面。

回鶻汗國

回鶻、吐蕃、唐、葛邏祿、渤海、黑水靺鞨、南詔

回鶻王子、回鶻重裝騎兵、粟特商人

喀喇汗國:主體是西遷的一部分回鶻人和葛邏祿人,人種是突厥種塞種人混合,語言是突厥語族。在吐蕃勢力退出西域後成為西域一霸,通過戰爭滅于闐王國統治征服南疆,又和伽色尼王朝合力滅薩曼王朝征服中亞,基本上再現了西突厥汗國。後來分裂為東喀喇汗國和西喀喇汗國,先後被塞爾柱帝國、西遼王朝、花剌子模附庸。東喀喇汗國末代可汗被西遼王朝囚禁,後來被放回,卻被喀什噶爾的居民殺死,東喀喇汗國滅亡。西喀喇汗國可汗被花剌子模帝國阿拉烏丁·摩訶末殺死,西喀喇汗國滅亡。居民大部分融入察合台人之中,大部分融入今天烏茲別克族、維吾爾族。

于闐:主體是塞種人,也融合了少量吐火羅人,語言是塞種語,王室從漢代到五代十國上千年來都是尉遲氏,尉遲本是鮮卑的一支,至於為什麼會出現在南疆的于闐王國,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有一種說法是當初鮮卑一部分向青藏高原遷徙,形成吐谷渾部,這裡面也包含了尉遲部,後來吐谷渾入侵洗劫過於闐,可能統治者換成了尉遲部貴族。于闐王國在漢代先後臣服於匈奴、漢朝,漢朝勢力退出西域後臣服於高昌、突厥,唐朝滅高昌和西突厥後臣服於唐朝,唐朝退出西域後淪為吐蕃附庸,在吐蕃衰落後獨立,在宋代初年亡於喀喇汗國。居民大部分融入維吾爾族。

喀喇汗國、高昌回鶻、于闐 、黃頭回鶻

沙陀:源出悅般國(詳見匈奴)殘部處月部,在西突厥汗國突厥人入侵中亞時代遷徙到南疆,處月人和南疆土著民族融合,其中生活在沙陀磧附近的人群就被成為沙陀人。唐朝退出西域後沙陀人被吐蕃統治,被強行遷徙到甘肅張掖,後來脫離吐蕃向東遷徙到唐朝統治的河套平原,又和河套平原生活的六州胡、突厥人融合。人種、語言複雜,說不清,唐朝末年因為幫助唐朝平定黃巢之亂而壯大崛起,成為唐末、五代北方舉足輕重的一個勢力,後唐、後晉的統治者都出自該族。大部分最後都融入漢族。

沙陀貴族

契丹:主體是蒙古種,語言是蒙古語。源出鮮卑的一支,大概是留在遼河流域沒有內遷的鮮卑人形成的新族群。後來征服中國北部和漠北建立遼國,後亡於金國,大部分融入漢族,一部分西遷到中亞建立西遼王朝,西遼王朝又亡於蒙古帝國,中亞的契丹人融入各種中亞民族裡面。

遼、宋、西夏、高昌回鶻、喀喇汗國、大理

西遼

契丹重裝騎兵、蒙古僕從

靺鞨:人種通古斯種,語言通古斯語族,是東北地區的土著漁獵民族。商周時叫肅慎,戰國時叫挹婁,北魏時叫勿吉,隋唐時寫作靺鞨,。內部也分成很多小部落,唐代其中南部的一支粟末靺鞨崛起,建立渤海國,後來被契丹所滅,融入契丹族中。渤海國之外依然過著落後漁獵生活的在唐代以後都叫女真。

渤海國

女真:人種通古斯種,語言通古斯語族,是沒有漢化的渤海人之外的靺鞨人。在遼國末期分為生女真熟女真兩個族群,其中熟女真中的完顏部崛起,統一女真各部,建立金國,滅亡遼國,最後為蒙古帝國所滅,大部分融入漢族。還有很多沒有內遷繼續生活在東北地區的依然叫女真,直到明朝末期分成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三個大的族群,其中建州女真逐漸統一女真各部,建立後金,並改國名為清,族名為滿洲。金國時代的內遷的熟女真大部分融入漢族,生女真形成明末的女真諸部,明末的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大部分融入現在的滿族、漢族、錫伯族,野人女真大部分融入鄂倫春族、鄂溫克族赫哲族等民族。

金、南宋、西夏、西遼、大理

金、南宋、西夏、西遼、大理

奴兒干都司: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

後金八旗重裝騎兵

党項:族群源出西羌,統治者來自鮮卑拓跋部,人種屬於西羌,語言屬於漢藏語系羌語支。原本生活在青海湖附近,被吐谷渾統治,吐谷渾被吐蕃滅亡以後被吐蕃統治,後來向東遷徙到唐朝統治的陝西北部、甘肅東部,唐末逐漸崛起,建立西夏王朝,滅亡甘州回鶻、歸義軍政權。南宋末年亡於蒙古帝國,大部分融入羌族、藏族、漢族、回族當中。

党項重裝騎兵、西夏國王

蒙古:源出室韋(見柔然)的一支,蒙古種蒙古語族。在南宋末年由乞顏部逐漸統一蒙古各部,又征服克烈、乃蠻兩個大的突厥族群,再向北征服貝加爾湖附近的森林裡面漁獵部落(林中百姓)統一整個漠北。在成吉思汗時代為了形成一個統一的民族,打破以前的部落分離現象,於是拆分各個部落,分成千戶,設立千戶長,從此草原各部落都被打散,形成了一個統一的民族名字——蒙古,整個漠北所有部落語言也基本上都被同化為蒙古語族。蒙古帝國西征至敘利亞、匈牙利,後來分裂為元朝、金帳汗國、察合台汗國、窩闊台汗國、伊爾汗國

蒙古、克烈、乃蠻

元、察合台汗國、金帳汗國、伊爾汗國

蒙古:瓦剌、韃靼

明、蒙古、葉爾羌汗國

明、蒙古、吐魯番、土默特、葉爾羌、哈薩克

蒙古重裝騎兵、王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庭節度使曹提始潘 的精彩文章:

TAG:北庭節度使曹提始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