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我美國教授的家教原則:有愛,有趣,又有規矩

我美國教授的家教原則:有愛,有趣,又有規矩

人們常說家庭是孩子幸福感的來源。父母與孩子一起的點點滴滴,影響著孩子的性格發展。下文作者回憶了自己在美國時期的博士後導師,給她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導師幸福的一家以及他的教育理念:經營一個「有愛,有趣,又有規矩」的家,讓孩子們感受和理解幸福是什麼,才能更好地處理未來遇到的一切問題。

今天特別想說說我的前老闆/博後導師,挺想他的。

我老闆看上去就是個普通的美國老頭兒,其貌不揚,笑起來挺陽光。總穿著那兩件休閑外套,一藍一黑,式樣一樣,一看就是在Costco買的。他常穿的那雙鞋比衣服看起來好多了,如果你向他提起,他會告訴你那是在ebay上成功標來的二手貨。

當然,如果需要,他也可以打扮地很像個醫學教授。偶爾他也需要換上白大衣掛上聽診器或者穿西裝啥的,消息一傳出來,我們會蜂擁而去看兩眼鼓勵鼓勵他。科研上,他的聰明,勤奮和高效眾所周知,我們的實驗室似乎永遠在忙最後一個實驗,總在忙著寫稿忙著投基金。

老闆人挺實在,不過毛病也挺多,最出名的一條就是脾氣大,氣走了不少人。我們隔壁實驗室的老是佯裝關心地問,「你們老闆今天又怎麼啦?」 「沒啥啊,他今天表現還不錯,呵呵。」 我們早就習慣了好不好。

他是典型的處女座,事事要求高,每天各種挑剔和看不慣。發給他的草稿,但凡有一點點格式不對或者忘了Spell Check,他絕對不會往下看,一秒鐘內退給你,一個字不寫(無藥可救),其他的我不提也罷。

就這樣,我師從他12年,專註研究一個罕見疾病,一起把猜想變成結論,把數據變成論文和基金,從一個城市搬到另一個城市,我也像是他的家人,看著他的三個孩子漸漸長大。

有意思的是,當我離開後,每每回憶這12年,我發現從他那裡學到最珍貴的並不是科研。這12年,我有幸親眼目睹了他們一家如何用愛,智慧,寬容和勤奮建起一個溫暖親密又強壯的家庭,成功養育了三個品學兼優的孩子。

「他們這一家人」比起這些年我們一起努力獲得的科研成果更深地印在我了的腦海里。

他毛病真不少,但幸福得讓人羨慕。

他常常對我們說, 「I married well, and I have a very good family.」 如果有一天他能看到我寫的這篇回憶,我猜他仍然會說: 「To be honest, I married well.」

家庭時間是最重要的

如果沒有家庭,我的老闆就是個典型的工作狂,這一點我們從不懷疑。

和他的初次見面挺特別。他邀我去辦公室面試,開場白還沒完,他的手機就響了,「Hi, dear...」,顯然是太太的電話,問長問短那一頓甜蜜,並沒有因為在面試而中斷。

10分鐘後,有人敲門,一男一女兩個十歲的大孩子笑眯眯地拿著午餐盒送飯來了,「hi, dad...」,於是他順便就給我介紹了他的老大和老二,我們還討論了他們買的蛋炒飯。

第一次面試就見了他的家人,很意外也很溫暖。我以為那只是巧合,後來才知道那是人家的常態。

無論多忙,他們總能找時間在一起。

老闆的太太是一名忙碌的醫生,三個孩子那時候還是中小學生,可以想像他們有多忙,不過他們一家人總是想方設法在一起。那麼多年裡,我從沒有見過老闆晚下班,一到點,家人電話就來了。

老闆需要經常出差,只要孩子們沒課他們一定全家一起去,要不然他就盡量安排晚班飛機,等孩子們睡了再走。每次出差回來,他極少叫計程車,情願在機場工作一會兒也要等家人來接。

他家的孩子一放假就會來我們實驗室幫忙,什麼都干,刷瓶子修電腦做文秘外加給老爸買飯。有時候他周六來上班,孩子也會跟來幫忙。

美國人非常重視家庭度假那是真的

這12年,他們家每年至少度假三次,還沒算上平時開學術會捎帶的。每次走之前,他會抱歉地通知我們,電腦被家人沒收了,度假期間他將無法工作,如果你們有什麼news(實驗結果)直接打我電話哈。你說誰會打。

對他來說,太太孩子的事永遠排第一,他的手機永遠對家人available。

開會的時候聽到他說, 「Hi, Princess (小女兒) ...」 那是常有的事兒。他和太太每天電話那個叫頻,他也從不避諱讓我們知道,什麼兒子摔了啊,小女兒今天有party啊,大女兒學校有表演啊,再小的事他倆都會商量,話說不完。

我們實驗室搬家後,他和太太終於在同一個醫學院工作了,不僅辦公室離得很近,離家也很近,於是你可以想像噢,他們每天一起上班一起午餐一起下班回家,然而熱線電話並沒有因此減少。

有些道理我當了媽後才懂,你有沒有時間陪孩子家人和你做啥工作有多忙真沒太大關係,關鍵是你有沒有真正把孩子家人放第一位,舍不捨得把時間給他們。

教給孩子勤奮的生活態度

我來美國前常看到評論說美國人很懶,美國家長特別放任自由等等,這不是真的。

這十幾年我所熟悉的美國人無論在工作還是家庭生活上,都特勤奮。首當其衝就是我前老闆。

他每天早上4點起來工作,7點到實驗室,他的日曆上每天的events總是密密麻麻的。我們的科研項目多,學生也多,但每個人的每個實驗他都要一一過目。

他是迄今為止我遇到的最高效的人,100%的行動派,計劃一訂馬上執行,平時回email,改稿,開會,他從來都是馬上就做。我們每次準備投稿前,他會在下班前把最後一稿發給所有相關的人,他的email里一定有這一句:「請務必在明早8點之前將你的意見發給我。」 然後第二天的中午前一定就投稿了。

和其他老闆不同的是,他要求所有的Trainee在沒加入實驗室前就要申請基金,然後不管你拿得到拿不到,每年都要不停地寫申請。我們有時候不免抱怨他「嗜錢如命」,後來才感恩這是多好的培訓。再小的申請報告他都會和我們一稿又一稿逐字逐句改,我原來以為每個老闆都這樣,後來才知道我們這叫幸運。

他從來不覺得努力工作有什麼值得稱讚的,「Everybody should work hard, right?」 他認為認真努力做事是最最基本的生活態度。

他對孩子的要求和對學生的要求一樣:專註,認真,勤奮

他們家孩子從小不看電視,不玩電腦遊戲,第一台電視機是等老三上了大學後才買的。每天晚上他們全家一起學習工作,晚上9點前務必上床睡覺。他每天4點起來工作,孩子們6點起來運動,然後各自上學去。每逢假期,除了家庭休假,他們一定把孩子們的學習和社會實踐時間安排地滿滿的。

他曾說,他育兒的方式就是Fill them up,就是要讓孩子們勤於做各種事,總有目標,並在其中享受到成就感,這樣他們就越做越愛做,越做越能做。

這一點我體會很深,跟他12年忙了12年,雖然辛苦,但很充實很受益。

我也越來越覺得無論工作學習還是家庭,專註,認真和勤奮是成功的最基本要素。

建立一個志在必得的家庭團隊

我的老闆還有一個毛病,就是每次一公開演講就緊張,即便已是講得爛熟的內容,即便是再小的會場,他一上去就不自在。這對於一位資深教授來說可謂大忌,說實話我們都不太能接受,但他的家人從未覺得丟臉。

他在學校的每次演講,坐在第一排的總是他的太太和孩子。如果你問我什麼是Supportive Family,這就是。

他們家人之間消息之靈通行動之迅速,至今是件神奇的事。

比如有時候我老闆在晨會發脾氣,中午他太太和/或孩子(下午估計沒課)就買好午餐找他吃飯來了;有次下班的時候我們發現實驗室的冷凍箱壞了,必須趕緊轉移樣品,不出10分鐘,他兒子就來幫忙了;論文被接受之類的好消息剛到郵箱,他們家人就送點心來慶祝了;基金被拒這樣的壞消息一來,他們通常直接把他接走散心去了。

每次看到他們在一起做事,總覺得他們家就像一個志在必得的團隊,A Winning Team。

這些還只是我們看到的部分,我相信他們家人之間的愛,關心和支持遠比我們能看到的豐富得多。

和孩子一起完成任務

他們家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很喜歡一起做事,還喜歡差孩子做。

買菜,修車,聚會,搬家,買房,旅行,甚至報稅,事無巨細他們都一起討論,一起合作完成。老闆和他太太在這些事里充當的角色就是顧問,其他全部由孩子們來執行。

我聽到過的小事比如老爸該穿什麼衣服去參加老二的畢業典禮啊,買機票哪家更便宜啊,Party準備吃中餐還是泰式啊啥的,這些沒啥稀奇,我們也會。不過,他們家孩子做過的一件大事讓我不得不對他們這個家庭團隊刮目相看。

我們實驗室曾大搬過一次,從一個城市搬到另一個城市。搬家前兩個月,他們決定把老房子(豪宅)和家居賣了然後在新城市重新買房,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於是他們弄出幾個常常的清單,執行人全部是孩子們噢。老二老三(還是中學生)負責賣傢具,從寫廣告發廣告電話聯繫到收錢全包。老大當時在要搬去的城市上大學,正好負責找經紀人看房及各種溝通。家裡所有東西從打包到聯繫搬家公司,還是孩子們,厲害啊!

我老闆每天就在辦公室里等著Update。

從小這樣鍛煉,怪不得他們家的孩子後來能輕鬆成功地管理好他們的學業和生活。

毫不避諱地表達愛和讚賞

我沒來美國之前在電影電視上看到美國人表達愛的方式總覺得有點裝,來了美國後發現人家真不是裝出來的。

他們家每個電話的結束語都一樣:「I love you.」 如果是孩子們的電話,基本都是這調兒:「Awsome! Excellent! Good job! I am so proud of you...」。

他的手機里辦公室里都是家人的照片,這一點是我很喜歡美國文化的地方。

我剛來美國時跟老闆出去開會,飯後聽一幫教授們(男為主)聊天,「my wife...my daughter...」 呵呵,反正在國內我沒見過這場景。我以為是偶然,後來才知道這也是常態。

我老闆辦公室里的照片常常換,不過換來換去都是家人的,這還真不是顯擺也不是為了顯示親民,就是看了讓人放鬆開心,工作壓力大的時候,看看孩子老婆的笑臉,是不是頓時有了幸福感?

老闆自己穿衣服品味不怎麼樣,但是每個結婚周年給太太選擇首飾卻出手不凡,一看就知道他花了不少心思和銀子。

每天下班,他們你等我我等你一起散步回家,我常常從四樓遙望他們邊走邊聊遠去的背影,真好。

還有件事我一直記得,他老大剛上大學的前半年,他每兩周開6個小時車去另一個城市接她回家,來回12個小時啊你想想。但我們從沒聽他抱怨過,他只說在高架上如何飆車如何幸運地躲過警察,還有哪裡加油便宜之類。

有一次我忍不住問他,「難道她不能自己回家嗎?」 然後他說:「Kids need that sometimes.」 當時我沒太懂(還沒當媽)。

上周,我家小朋友突然問我:「媽媽你明天可以早點來學校接我嗎?」 「怎麼啦?那個課外班不好玩嗎?」 「沒有,我就希望你早點來接我,一次就可以。」 早接她的那天,看到小朋友從教室走出來時幸福的笑臉,我突然就懂了,小朋友就是需要一種愛的儀式(在課堂上當著大家的面被媽媽早早接走啦)來體會你對她的愛。

他們家三個孩子的感情也好到讓人羨慕。雖然說性格迥異,老大熱情周到,老二害羞,老三聰明伶俐,但兄妹間情真意切,每次去他家Party,他們仨總粘在一起玩一起做事,特別融洽。

後來他們陸續考入藤校離開了家,聽老闆說他們之間經常飛來飛去給彼此驚喜,參與彼此的校園生活。

我老闆脾氣不好,在家裡也免不了要犯,但我發現這個毛病並沒有影響孩子們對他的尊重,事實上這或許還讓他們的家庭更親密更強壯。

這點我很好奇,於是查了些研究報告,我驚訝地發現,「A healthy home is where people express anger in healthy ways.」當我們學會用健康的方式表達怒氣,甚至可以贏得家人更多的信任,讓感情更親密和牢固。

這些年,我發現老闆雖然時不時火氣還會上來,但是持續時間越來越短,我相信這和他們家人對他的愛,包容和支持很有關係。

「It"s just the way he is, and we are fine with it.」 他的女兒這樣說。

一個健康的家庭可以坦然接受每個人的不完美/不同,並因此學會寬容,愛與支持。

孩子的幸福感源自於家庭

家庭幸福真的那麼值得我們花時間和精力去追求嗎?

你可能已經在朋友圈看到哈佛大學那個出了名的關於幸福的研究(The Study of Adult Development)。75年前,幾個哈佛的學者選了268個哈佛二年級學生和456個波士頓市區的男孩,決定用特殊的方式記錄他們的人生,75年過去了,大多數人走了,但研究仍在繼續。

這724個真實而濃縮的人生故事無疑是這項研究的最偉大之處,然而最令人感嘆和釋懷的還是哈佛學者們從這些故事中讀出的幸福密碼:「幸福源自良好的人際關係,和家人擁有良好的關係是人生幸福的最重要來源。

作者曉楊。本文原載於【中國教育研究】。


媽媽圈微信群講座預告:

怎樣把優質美國本土教育資源為己所用 ?

-媽媽圈暑假小學,初中和高中原版閱讀課程說明會

講師:瓜媽,【美國留學媽媽圈】&【媽媽圈在線學堂】創始合伙人

時間:北京時間5月25日晚8點

報名方法:本講座為微信群講座,感興趣的家長請掃下面二維碼加個人微信號【Davos2018】,並註明【小學】,【初中】或【高中】,由客服拉您入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美國留學媽媽圈 的精彩文章:

「媽媽圈在線學堂」上課指南

TAG:美國留學媽媽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