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的幾點思考

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的幾點思考

作者:張志元 山東財經戰略研究院院長

來源:齊魯晚報

2018年1月3日,國務院批複《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總體方案》,標誌著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正式成為國家戰略。2月22日上午,山東省委政府召開山東省全面展開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動員大會,省委書記劉家義在會中指出,建設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是在我國改革開放40周年的關鍵節點上,黨中央交給我省的重大政治責任和必須完成好的重大政治任務,是山東發展的重大歷史機遇,是我們面對的重大挑戰。

面臨如此重大機遇與挑戰,要做到知行合一,破解難題,創新發展,需要我們在思想觀念、轉換思路、轉換重點及突破點上做一些深度思考,努力找到求解答案和可行的方案。

一、山東新舊動能轉換思想觀念

差距在哪裡?

山東在全國區域競爭大棋局中,已不是別人追著跑的耀眼地位,與經濟標兵省份的差距越來越大,即便是與周邊省市相比,落後之勢愈發明顯,優勢行業優勢不再,新興行業發展滯後,地方幹部思想保守等諸多問題。

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頹勢,與山東人的思想觀念不無關係,根子在於山東人保守守成、改革創新意識不強。對此,個人談一點粗淺的認識,權作一孔之見。

01

滿足於經濟大省、經濟強省的歷史身份,

缺乏危機意識。

當年,山東把握住了要想富先修路的契機,早早形成了交通優勢;國企眾多,基礎雄厚,形成了工業優勢;毗鄰渤海黃海,形成了對外開放優勢。在改革開放新時期與廣、蘇並稱三大經濟強省。

但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後,無論是總量規模還是質量效益,山東與廣、蘇的差距日漸拉大,標兵越來越遠,追兵越來越近。「廣東的橋,山東的路」輝煌已成為過往,山東省高速公路總里程跌至全國第八位,山東高速極其不合理的限速成為了許多外地來客的眾矢之的,令人摸不著頭腦的限速與罰款已成為人們的詬病。

我們曾引以為傲的山鋼、山能等重工產業進入了痛苦的轉型期,裁員也成為維繫正常經營的必然。小鴨、輕騎等這些優秀企業竟逐漸淡出了我們的視野。我們的近鄰河南來勢洶洶,發展勢頭之快令我們刮目相看。

山東表面上並不落後,經濟總量要比浙江這樣的經濟強省高出一截,但其實是我們多出近一倍人口造就的表面優勢。山東人無論百姓與幹部,早已習慣了象牙塔中的生活,殊不知畫地為牢的做法,便是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進慢則退。

02

官本位的山東味道束縛中小微企業發展

說到「官本位」,它是一種以官為本、以官為貴、以官為尊為主要內容的價值觀,是以「官」的意志為轉移的利益特權,是「唯上是從」的制度安排,是以是否為官、官職大小來評價社會地位,並且與「以人為本」完全相悖的思想。比如,在如此社會變革之際,山東的孩子們卻放著美好的時代於不顧而為了官場中的一席之位而競爭的焦頭爛額。

隨著「90後」新一代年輕人逐步踏入社會,我們發現官場中的「人情味」越來越成為成功大門前的敲門磚。是什麼造成了當今政府機關崗位熾手可熱的局面?儒家思想熏陶下的我們本就行事保守,帶著山東味道的官本位思想,再加之近年來貪腐案件的頻出,讓我們的政商關係充滿著不陽光的氣息,打不通官場的中小企業難以立足,新型生產關係、創新型企業很難紮根在這樣的土地之中。

東北經濟塌陷警鐘在耳。中小微企業生存環境堪憂,發展環境不容樂觀。發展大型國企已儼然不是支撐財政稅收收入的主力軍,隨著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新興產業的崛起,支付寶、滴滴打車新興業態的誕生,引領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潮流,缺乏創新思維和敢想敢幹精神的山東創業者們逐漸與這一潮流失之交臂,數萬家長對公務員一職的寄託扼殺了山東潛在企業家們創業的萌芽。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難以形成,也就難以再造經濟新優勢。

03

創新教育缺乏限制了新生代人才創造力

當下的教育體系,無疑難以培育出順應時代潮流的創新型人才。山東考生的應試能力毋庸置疑,數年前我們實行的「素質教育」只是在表面上做文章,沒能根本改變整個山東的教育容貌。山東各大高校近幾年發展可謂風生水起,一流學科建設如火如荼,但在科研領域的創新突破缺鮮有耳聞。

中國十分之一的院士出身山東,最後能夠回到山東工作的缺寥寥無幾。這難道不是作為一個教育大省、經濟大省的悲哀嗎?在這個教育體系漏洞百出、人才培養水平亟待提高的土地上,那些飽有先進思想的創新人才是不會來到這樣的環境中施展抱負的。結合我們的發展現狀來看,山東目前所面臨的困境,很大層面是上一個時代教育的映射。

04

文化氛圍保守

山東坐擁孔孟之鄉,生活在泰山腳下,長久以來我們都是儒家思想的發源地,無論為官為民,都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我們仁義禮智信的「山東大漢」形象受到了外省人民的一致讚揚,認為我們山東人本分、可靠。但本分可靠對於當今的發展趨勢來看,是重要而不是首要的,新形勢需要的是敢於冒險與創新的精神和勇氣,而這正是山東人所缺少的品質。

無論從政從商,我們的行事風格大多是腳踏實地、不容差錯地走好每一步,有人是為了維繫家族企業的生存,也有人是為了走穩進京趕考前的最後一步,當被問到為何山東近些年發展緩慢之時,他們可以坦然地告訴世人:我們遵行的是「中庸」之道。我們世世代代血脈相傳的優秀傳統思想成為了不敢當,不作為的擋箭牌。這不是中庸的本意,是曲解的儒家思想,這樣的思想是保守,甚至是懦弱。

我們覬覦著深圳接二連三出現的優秀企業,也從未有人想過成為第二個張瑞敏。我們能拿得出手的科技產業,多少年說來說去還是海信浪潮那幾個老牌名企,作為一個經濟大省,我們卻遲遲無法產生在全國產業具有領導力和影響力的新興產業的領軍企業家和企業巨頭,這難道不是政府、商界與教育界應當反思的問題嗎?

05

營商理念缺失引致營商環境差異

營商環境是一個國家或地區有效開展國內外交流與合作、參與市場競爭的重要依託,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軟實力的重要體現,是評價一個國家和地區核心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基本指標。一個良好的營商環境有助於企業新陳代謝與發展壯大,有利於引進高質量的外資,有利於地區經濟的轉型升級。「營商環境就是生產力」,已成為各級政府的共同認識。

2018年1月3日本年度的第一次國務院常務會議,就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進而持續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進行了部署。「優化營商環境就是解放生產力、提高綜合競爭力。」更應成為山東省各級政府優化營商環境的的座右銘。

浙江率先提出的「最多跑一次」,江蘇提出的「一次都不跑」,上海提出的「甘當服務企業的『店小二』」,在優化當地營商環境,服務、便利當地企業等方面均取得了非常優異的成績。三個兄弟省市在圍繞優化營商環境上表現出的競爭力,非常值得我們深入學習與借鑒。《不要讓華為跑了》這篇傳播甚廣的文章更是對深圳的營商環境進行了更微觀的觀察與思考, 「地方政府到底需要幹什麼?任正非給的是小學生式的指標:『低成本、法治、不干預。』其它的,交給企業去做」。

由此可見,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大簡政放權力度,建設包容創新、審慎監管、運行高效、法治規範的服務型政府,構建形成「親」「清」新型政商關係對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的具有極端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經濟上的優勢在減弱,思想觀念差距是根源。我們的軟環境建設沒能跟上時代的步伐,又如何談起經濟的重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老話,卻從未過時。劉家義書記指出,推動新舊動能轉換已經成為事關山東長遠發展的關鍵一戰,我們只有思想再解放,才能更加清醒地認清發展趨勢,把握髮展大勢,匯聚起更強大的動能。思想觀念是一切行動的總閥門、總開關,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只要思想向前進,動力源泉緊跟隨,才能為新舊動能轉換的提供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

二、山東新舊動能轉換到底需要轉換什麼?

新舊動能轉換到底需要轉換什麼?在國務院批複的《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總體方案》、山東省委政府召開的山東省全面展開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動員大會以及規劃和實施方案中,做了系統的部署和安排,勿需多言,這裡我把近期的一些想法做了一個梳理,算作是一點不成熟的思考。

01

轉換髮展方式

轉換經濟發展方式,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是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客觀要求,也是新舊動能轉換的必然選擇。新舊動能轉換,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把去產能作為加快產業結構調整的首要任務,堅持以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根本要求,著力抓住重大機遇,著力深化改革開放,著力培育現代優勢產業集群,以「四新」促「四化」,通過發展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實現產業智慧化、智慧產業化,跨界融合化,品牌高端化,集中培育「5+5」十強產業,實現由高速發展轉為高質量發展。轉換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產業結構,加快傳統產業改造和去產能步伐、大力培育和發展新興產業、著力推動綠色產業發展、創新發展金融服務業、強力發展文化產業。

02

轉換體制機制

一方面,界定和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係。政府要真正做到「放管服」,即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把該放的權力放掉,把該管的事務管好,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政府則發揮引領、規劃和監督作用,凡是市場能幹的就交給市場干,充分發揮市場的作用,激發市場主體創造活力,增強經濟發展內生動力。

另一方面,要不斷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在新舊動能轉化的關鍵時期,山東國有企業要搶佔先機,贏得主動,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發揮帶動作用,積極加快去產能步伐,實現對傳統產業的提升與改造,加快實施重點項目和重點工程,不斷加強技術創新,不斷增強國有企業的活力,使國有企業走在新舊動能轉換的最前列。

另外,在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的同時,要積極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儘可能避免用行政手段強制推動,多用收購兼并辦法做活存量、發育民間力量、發展民營企業廢,除制約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不合理規定,大力發展中小微企業,降低市場准入門檻,支持和鼓勵民營企業進行直接融資,提高對民營企業的資金支持力度,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03

轉換營商環境

皇鳴集團董事長黃鳴實名舉報德州市委書記不作為的事件給了我們深刻的啟示,我們要深刻認識到,企業是市場的主體,政府要減少對企業微觀經濟行為的過度干預,賦予企業更大的活力,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減少不必要的審批項目,提高企業辦事效率,降低辦事成本,給企業政策,突出應用導向,加大財政投入和稅收減免力度,減輕企業負擔。

另一方面,提升營商環境,要對政府失信行為進行嚴厲整治,切實加強市場監管,依法平等保護企業家合法權益,依法保護企業家的知識產權和自主經營權,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為企業家創新創業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使企業家安心經營、放心投資、專心創業,使企業和產業在公平的市場競爭中優化升級。相關地方政府及部門,要切實提高服務意識,營造更加法治化、更加優質的營商環境。

04

轉換人才培養和引進機制

高質量發展的基礎在於高素質產業,而高素質產業的發展又依靠高素質人才。山東高新技術產業落後的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高素質人才的缺失。山東知名高校少,教育質量不高,並且從小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創新的意識,人才發展環境不夠成熟。因此,要實行積極有效的政策,完善人才培養機制,加強科技創新投入,提高教育質量,合理配置教育資源,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更加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創新人才評價機制,加大人才激勵力度,積極探索股權和分紅激勵,完善人才獎勵制度,定期開展人才獎項評選表彰活動,強化人才服務保障,加大高端人才引入力度,深入實施人才優先發展戰略,優化人才發展服務環境,把國內外頂尖人才往山東引、往山東拉。

05

轉換開放模式

開放也是一種改革,作為沿海大省,山東要充分利用地理位置優勢,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大力引進歐美先進技術和產業,有針對性地引入境外優質戰略合作夥伴,同時發揮山東產能優勢,把產能壓力轉換為合作優勢,推進國際產能合作,推動山東企業參與國際競爭,培育源自山東的跨國企業、大集團,打造世界知名、國際一流的現代優勢產業集群,加快完善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開放環境,構建開放型經濟發展新體制,推動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全面開放新格局。

06

要轉換區域發展格局

注重「三核」引領,充分發揮濟南、青島、煙台的經濟實力雄厚等綜合優勢,加強省會濟南的發展建設,以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為引領,以東部高端產業集聚區、省級開發區轉換提升區、泉城優化升級區為支撐,以濟南中央商務區、濟南國際醫學科學中心為重點,加快構建「一先三區兩高地」的核心布局,實施北跨東延、攜河發展,青島市以西海岸新區、藍谷核心區等為引領,打造東部沿海重要創新中心、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煙台發揮環渤海地區重要港口城市優勢,打造面向東北亞開放合作新高地,實現濟青煙聯動發展,先行先試、率先突破、輻射帶動,三地率先實現新舊動能轉換,進而拉動全省;同時實現「多點」突破,其他14市要充分發揮地區優勢,根據自身特點,「各出各的優勢牌」,「各拿各的特色菜」,大力發展區域經濟,真正形成「三核引領,區域融合互動」的局面,推動山東實現新舊動能轉換。

三、山東新舊動能轉換需要在哪些方面取得突破?

01

需要在思想觀念上取得突破

南方省市經濟活力遠遠高於北方地區,經濟活力源自哪裡?是源自無數的能創造利潤的科技公司、創新企業、金融機構。南方有阿里,有騰訊,有滴滴,有招行,有無數蓬勃發展的中小型科技公司。山東有什麼?是轉型緩慢的山鋼、山能?山東有兩個互聯網百強企業,通過上網查閱,兩個互聯網百強企業是排名67位的山東開創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和排名99的山東廣電新媒體有限責任公司,且排名都是在下半區,這與山東第三名的經濟總量是無法匹配的。開創集團的產品面向企業,百姓不好接觸,而山東廣電新媒體公司是有政府背景的企業。可以說,即使是在最去政府化,自由競爭的互聯網行業,山東省還是沒有脫離從前那種政府主導,忽視百姓體驗的經濟發展政策中脫離出來。

這種模式在計劃經濟時可以集中力量辦大事,但是在市場經濟下,低下的效率,狹窄的眼界,深深的限制住了山東的經濟發展。更嚴重的是,山東中小企業發展是嚴重滯後的。2016年,山東省註冊私企為174.95萬戶,而省政府想對標的廣東省私企為317.17萬戶,且增長率遠高于山東省。如果沒有這些私企,市場活力從哪來?科技巨頭又從何成長?

02

需要在體制機制上有所突破

僵化的體制機制無法為新型企業服務,服務型政府的建設任重而道遠。深挖原因,可以很輕易的發現,官本位思想在齊魯大地橫行。山東自古以來作為人口農業大省,農民過低的個人資產使人民過於追求穩定。而最穩定的就是吃皇糧的公務部門,直到現在,即使公務員工資這麼低,山東老百姓還是把公務員當成最好的工作,不得不說已經成為了一種病態。官本位也就是權力本位,山東大企業老總幾乎全部是當地的人大代表,千方百計與政府扯上關係,似乎唯有這樣才能使自己心安。

山東作為一個政治大省,是很多高級幹部進京的最後一站,這就導致了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求穩風氣非常普遍。山東政府與企業家不缺乏遠見卓識,但似乎缺乏實幹的勇氣,口號喊得震天響,落到實處無一物。我省中小企業發展不暢,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政府體制機制不夠完善。簡政放權不能成為口號,更應落在實處。當然這其中也有很多山東人民自己的問題,一心想進入體制獲得穩定的生活,卻沒有為人民服務的決心與意識,造成山東體制內越來越臃腫龐大,越來越無法解決實際問題。

03

需要在吸引人才上取得突破

新舊動能轉化,需要大量各領域的尖端人才。山東發達的基礎教育提供了大量的應試人才,但是落後或者說官僚氣息濃厚的高等教育無法為山東經濟發展,新舊動能轉換提供真正的尖端人才。劉家義書記提到的留住「兒子」,引來「女婿」,但是吸引女婿的「女兒」在哪?山東省缺少一個像鄭州、武漢、成都一樣代表一個省形象的城市,缺少代表城市,就缺少吸引人才的魅力,有能力的人只會關注生活的城市發不發達,能不能提供足夠多的機會,是不是宜居宜業。況且山東城市開出的吸引人才條件遠遠落後武漢成都,怎麼能為新舊動能轉換提供足夠的人才?

04

需要在招商引資上取得突破

一帶一路是目前國家戰略布局,而一帶一路重要的是強調陸權,山東作為傳統的海洋強省,在海洋區位方面是有優勢的。尤其靠近同屬於儒家文化圈的日韓,地理優勢在引進日韓外資方面得天獨秀。要想吸引外資,就需要有世界眼光,全球視野,可重點吸引那些由山東走出去的或祖籍是山東的企業家,更需要招一批技術含量高,發展空間大的企業,讓山東成為投資興業的樂園。鞏固好海洋交流的同時,也要發揮山東傳統產能的優勢。一帶一路向西走,大部分沿途國家經濟不發達,騰籠換鳥,可以把老舊的落後產能通過深度融入一帶一路戰略轉移出去,還能讓山東的企業參與國際競爭,打造跨國知名企業。

05

需要在科技研發上取得突破

山東作為老牌工業強省,在傳統產業具有優勢,但是科技才是第一生產力,山東官本位的思想限制了科技的進步。資源密集型與勞動力密集型已經不能為經濟發展提供更多動力了,今後的發展需要牢牢地和科技與創新結合在一起。只有掌握生產鏈的上游,掌握核心科技,才能有更強的議價能力,而這都需要本省更強大的科研與創新能力。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核心是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換。

2016年山東高新技術企業只有4692家,僅佔全國的4.5%,而廣東、江蘇、浙江分別達到19855家、13183家、7707家。2016年,全省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比重為33.8%,分別比江蘇、浙江低7.7和6.3個百分點;全社會科技研發經費支出佔比2.30%,分別比廣東、江蘇、浙江低0.22、0.32和0.09個百分點;PCT(《專利合作條約》)國際專利申請量廣東有2.4萬件,我省1399件,僅為廣東的5.8%。可以看出山東的科技研發能力嚴重不足,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缺乏科技研發在各省競爭中必然落後,只有從科技研發上取得突破,才能從各維度提升經濟發展。

06

需要在產業升級上取得突破

對山東來說,國企是骨骼,私企是血肉,無骨骼不立,無血肉不活。現在一提到國企與傳統工業,似乎就要被歸入落後產能,這種看法過於片面。國企需要改革的是其中的低效率、官僚氣。產業升級要發揮國企的優勢,將要素型的企業向創新型企業,科技型企業轉變。要推動企業轉型升級,豐富產品線,培育發展新功能,推動高質量發展。圍繞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完善創新體系,助力新舊動能轉換。建立集團智庫。推進以專家顧問為核心成員的智庫建設,強化政策分析、戰略研究等工作,為實施新舊動能轉換提供理論支撐和智力支持。對於無資源無價值的企業,加大「殭屍」企業清理力度。對於有優質資源、有治理價值的企業,通過重組、剝離等各種資本運營手段恢復其發展機能和運營活力,培育新業務,塑造新動能。

07

需要在金融創新上取得突破

金融對經濟發展起到資金融通的作用,新動能的轉換,需要大量資金,必須高度依靠金融業的支持。但山東的金融發展是極其落後的。註冊地在山東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僅佔全國的2.8%,相當於浙江的1/4、江蘇的2/3;管理基金規模僅佔全國的1.4%,相當於浙江的1/5、江蘇的1/3。境內上市企業和「新三板」掛牌企業數只相當於江蘇的1/2、廣東的1/3。山東無法像南方省份那樣注重民間的資金融通,這既是金融發展落後,也體現了民間極端保守的理財思想,一個只注重穩定的民族只能吃飽,無法富強,大力發展金融業,創新成立一些以政府信譽背書的高質量金融服務企業,有金融才有資金,有資金才有發展的血液。加快做大金融資產規模。

通過兼并重組、發起設立等方式,加快布局銀行、證券、保險等金融核心業務領域,持續提升全牌照、多功能、一攬子綜合金融服務能力。全力打造功能明確、優勢突出的投資業務體系。堅持「專業化、市場化、國際化」的方向,持續提升專業投資和價值創造能力。加快打造金融投資與實業經營良性循環、優勢互補的產融結合生態圈,形成與金融產業相互支撐、風險對沖的產業體系。堅定不移提升金融企業自主管理能力,積極布局國際業務。

深化提升融資租賃特色化、精細化服務能力,聚焦細分領域,為「小企業鋪天蓋地」提供金融支持。只有落實深化改革,重點解決金融供給不足問題,引導金融回歸服務實體經濟本源,促進經濟和金融良性循環、健康發展,才能為新舊動能轉換提供資金資本動力。

08

需要在上市公司方面取得突破

山東的上市公司多為國字型大小企業,真正做到上市的私營企業少之又少,其中,重工業佔大部分,沒有科技公司與金融公司。可以說在最先進與高端的產業上,山東毫無建樹,依靠高負債的重工業與資源型企業,會慢慢被新舊動能轉換有意識的淘汰。沒有上市公司,就意味著企業規模不夠大,融資成本不夠低,沒有大企業的引領與低廉的融資成本,山東的經濟發展步履維艱。

浙江省委副書記、省長袁家軍提出:「上市是企業最好的轉型升級、併購重組是企業最快的轉型升級」,並推進實施「鳳凰行動」計劃。「鳳凰計劃」提出,到2020年,全省上市公司累計併購1000起,交易金額4000億元以上,其中境外併購100起,交易金額500億元以上。推進企業上市和併購重組「鳳凰行動」計劃,本質上是龍頭企業的培育計劃,就是要為浙江龍頭企業奠定「百年企業」的制度基礎、資本基礎和市場基礎,就是要大力支持企業上市,實現上市公司倍增;

以上市公司為主體,以併購重組為手段,全面整合浙江的各行各業,形成以上市公司為龍頭、為骨幹的產業組織體系,實現做強產業鏈、做深價值鏈、提高競爭力的產業發展目標。浙江的做法和經驗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

山東作為經濟大省,一定要下定決心、統一思想、抓住機遇,以坐不住、等不起、輸不得的緊迫感,以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破釜沉舟的危機感,以勇於擔當、衝鋒陷陣、捨我其誰的使命感,全力投入到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建設中,奮力開創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青春東營區 的精彩文章:

戀愛、出走、打架、自殺……青春期的孩子是怎麼了?作為家長該怎麼辦?

TAG:青春東營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