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包公祠有一塊石碑,上刻183個名人,唯獨包拯最蹊蹺

包公祠有一塊石碑,上刻183個名人,唯獨包拯最蹊蹺

包公祠有一塊石碑,上刻183個名人,唯獨包拯最蹊蹺

中國歷史上名氣最響、婦孺皆知的法官,非北宋的包拯莫屬。在宋代人編的斷案書《折獄龜鑒》里,只收錄了他兩個案件。所以胡適曾說,「包拯是最有福氣的人,後人把歷史上所有的智破奇案都堆到他的頭上。」 包拯在審判過程中,不受任何「請託」、「關照」,京師作惡多端的貴戚官宦為之斂手。於是百姓流傳諺語:「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原來「閻羅包老」是形容他的清廉持正,但民間傳說里逐漸演變為,包拯是文曲星下凡,日斷陽、夜斷陰的神話人物。

包公祠有一塊石碑,上刻183個名人,唯獨包拯最蹊蹺

包拯在朝廷不結朋黨,在親屬關係上也是「六親不認」。他曾外放到家鄉廬州安徽合肥為知州。當地的包氏親友見他衣錦還鄉,有些人難免得意忘形,自以為有包拯為靠山,做些違法苟且之事。想不到包公不看鄉鄰情面,有錯必究,有罪必罰,曾經有一次將自己的一個舅公輩的長輩狠狠處罰。他為了防微杜漸,索性不與任何鄉親、親族交往,年節應酬,一概不參與。

包公祠有一塊石碑,上刻183個名人,唯獨包拯最蹊蹺

包拯只管了兩年不到的開封,很快被宋仁宗委派為「副樞密使」。到了64歲時,包拯一病不起,宋仁宗探視病情,君臣倆見了最後一面。包拯在《家訓》里告誡子孫:後世子孫為官,有貪贓者,家族不得接納,死不得葬於族墓。「不從吾志,非吾子孫」

包公祠有一塊石碑,上刻183個名人,唯獨包拯最蹊蹺

安徽合肥的包公祠堂有一塊石碑,上面刻了183人的名字,其中有宋太宗趙光義、宋真宗趙恆、狀元名相寇準,文學家范仲淹等。但唯有「包拯」二字,已經看不到原來字跡,在這個地方是一個起明發亮的黑凹坑,是人為所致,指痕甚深。包拯第35代後人、包公祠守護人——64歲的包先良小聲的說,從古至今,那些蒙冤受屈的人,都會來到包公祠,在碑前痛不欲生,手觸包拯這名,希望「包青天」重降人間,滴水石穿,久摸成坑,麻 醉 師 譚 秦 東的妻子也來過,我是後來看新聞才想起這個人,這說明包拯在歷代人民的心目中的特殊地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天下任俊 的精彩文章:

鴻門宴上的座次,最信任的不是范增,最卑微的不是劉邦
秦始皇的玉璽流落小山村,袁崇煥是最後一個見證者

TAG:文天下任俊 |